APP下载

极简教育技术支持下创新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的方法

2024-10-09章煜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5期

在教育信息化2.0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接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媒体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新的技术要想真正落地,还面临着各种挑战。教师信息化思维的转变、技术上的突破、数字化资源的选择、硬件上的支持等都成了阻碍数字化教育转型的“障碍”。这时,一些操作便捷、简单易学、高效低成本的数字化教育技术开始走进一线教师的视野,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极简教育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极简教育技术》一书中提出的“极简教育技术”的理念,是指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倡导师生使用方便、实用、易学易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技术。极简教育技术,重在应用,重在融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极简教育技术的渗透,赋能增效,解决课堂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创新力和生命力。本文以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干干家务活”一课为例,通过极简教育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阐述极简教育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实践及其重要价值,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教学、创新教学。

一、融入极简教育技术,打造课堂亮点

“极简主义”是一种追求简约至极的生活及艺术风格,它强调在设计和生活中去除多余和复杂的元素,以达到一种简洁、清晰、高效的状态。“教育技术”是指将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极简主义”和“教育技术”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它们却可以在很多方面相辅相成。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备课、教学设计、教具等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大量图片素材、影音资源、范图、综合素材的遴选,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在课堂中一一呈现,一节课是完成不了既定教学目标的。因此,在结合小学生年段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美术课堂的导入、欣赏、示范、创作、评价等环节充分融入极简教育技术,以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模式,捍卫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阵地,促进美术课堂的高质量生成。

(一)巧用“小工具”:互动游戏辅助课堂气氛

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教师需要学生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来时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互动设备的辅助,会让师生更好地开展课堂互动。如希沃白板,就是一种常见的交互式教育互动工具,课堂互动游戏、移动端拍照传图到电脑端、摄像功能、几何画板、计时按钮等“小工具”,都可以更好地助力教师和学生更加高效、便捷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展示和互动交流,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带来更加全面的支持。

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干干家务活”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家务劳动工具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用途,教师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栏目,设定了“双人PK”互动小游戏“家务工具一起找”。设计时,教师选择与本课题目契合度较高的游戏主题页面,应用后,输入互动主题名称“家务工具一起找”。同时,在“正确项”和“干扰项”中分别输入相应文字内容。“正确项”为扫帚、抹布、水桶、拖把等家务工具,“干扰项”则可以录入水杯、布、花瓶等错误元素。然后,设定好游戏难度及游戏时长。一个“双人PK”互动小游戏就设计好了。

课堂实施时,两名学生上台,通过互动大屏开展互动游戏。游戏开始后,所有录入的元素信息会以小图标的形式从大屏上方缓缓下落,学生可以直接用手指点击正确的劳动工具元素。点击正确会有喝彩音效,如果点击错误还会出现扣分音效。游戏结束后,互动大屏界面上除了会显示游戏结果,还会自动归纳,显示正确的家务劳动工具。

游戏本身就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而且,这样的“小工具”设计起来十分简便,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快乐学习。在本课的中段部分,教师以游戏PK的形式,让学生找找家中的家务劳动工具。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对游戏的好奇心自然地过渡到对家务劳动工具的探索上,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善用“APP”:视频剪辑提升课堂效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示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微视频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之前,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传授专业技能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现场讲解、实物展台或板书示范以及课中、课后的创作辅导来完成的。但示范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却经常不尽如人意,如产生耗时过长、局部被遮挡、边讲解边绘画不能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等问题。有时,教师的演示已经结束,但学生还想再看一遍……这些问题都会使本应精彩的一节美术课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

在“干干家务活”一课中,教师共设置了两次任务驱动。

▲学习任务1:创作人物动态形象(抓住动态)

(1)利用人物的头部、躯干、四肢摆出人物形象。

(2)用蓝丁胶点粘贴每部分的两端关节处。

(3)轻轻转动局部关节,摆出需要的动作。

▲学习任务2:找准动作,抓住神态,表现一个做家务活的人。

(1)添加人物五官、服饰细节。

(2)为添画完成的人物形象着色。

(3)用铆钉连接塑料小棒和人物的双手,让做家务的人动起来。

在这一课中,面对两次创作任务驱动,教师不示范,肯定不行;全程示范制作过程,那有限的课堂时间会变得更紧张;局部示范,又会让创作过程变得七零八落,不利于学生创作思维的连贯,且人物的表现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难点。教师通过纸片、铆钉、打孔器、塑料棒、彩笔等综合工具,带领学生创作一个活动的劳动人物,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那么,怎么做好课堂示范,从而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呢?

课前,教师在制作成品范作时可以直接全程录制整个过程,再运用视频剪辑软件进行编辑。例如,创作人物动态基本形象时可分步骤以短视频方式呈现。第一个短视频:找出人物的头部、躯干、四肢几个局部形状,并拼摆出人物形象;第二个短视频:用打孔器在人物每个部分的关节两端处打孔,再用铆钉连接。两个同步播放的短视频仅需40秒就可以将这一环节的制作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当学生完成人物动态基本形状的制作后,教师再现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直接用画笔在实物展台上示范添加人物五官和服饰的部分。最后,用剪辑好的1分30秒的视频完整呈现制作一个会动的做家务活的人的全过程。

通过示范视频的加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将现场重点示范、视频分步骤示范与成品全程示范相融合。当下,常见的手机视频编辑软件APP有很多,如剪映、花瓣剪辑等。比起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这一类APP操作简单、易学,手机视频录制完后导入,就可以直接编辑,十分快捷。先将录制好的创作视频一键导入,再进行倍速处理,1分钟不到,课堂教学范画倍速视频就可以制作完成了。接下来,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匹配音效的添加、重点部分特效强化等个性化处理,美化视频并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这样的示范视频不仅可以浓缩相关的美术技能知识,还能全方位展示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细节。教师可以在艺术创作环节循环播放这类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理解,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效率,同时让教学形式更丰富、更高效、更直观。

(三)活用“专业软件”:实用素材优化作业设计

在本课的作品创作环节,教师根据创作需要运用了Procreate绘图软件,绘制了许多家中的场景线稿素材,有厨房、客厅、卧室、书房……再将绘制好的场景素材线稿印刷出来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相应的场景为自己制作的劳动人物自由选择不同的环境背景。这也是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对作业设计的优化。有了创作场景,学生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人物创作的部分。有的学生还再现了一家人家劳动大扫除的画面。这样的作业设计,高效地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创作的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极简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干干家务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以动态的方式自由自在地创作表现做家务的人物,感受做家务时的动态美、神态美。同时,激励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积极的快乐心态,热爱劳动,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二、厘清极简教育思维,延伸课堂空间

极简教育技术的应用,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尝试与探索。如VUE、万彩动画大师、美图、传图识字小程序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丰富教学形式的辅助工具。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教学活动的开展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支持,聚焦自己想做好的1~3件事情,再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来学习和运用技术。教师要充分应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做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熟练操作,得心应手,灵活运用,真正让技术服务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创作机会,也让美术课堂更高效。

(一)专业到普及:营造多元评价空间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又提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已经进入课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掌握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课堂中,很多技术已经越来越简单实用,越来越容易上手了。正如,手机,人人都有,实物展台和互动大屏,班班皆配。我们只需巧妙地利用一些授课助手APP,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手机移动投屏,展示学生作品和跟踪学生学习状态。

在“干干家务活”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希沃授课助手中的手机投屏功能,单个或组合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这样可以让美术课的交流和展示更实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投屏的功能,用手机实时捕捉学生创作干家务活作品时的场景,同步传送到一体机屏幕上,与大家共享创作时的灵感与喜悦。

以往,这样的高端技术我们可能只能在信息课或各类展示课中见识到;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十分普及了,课堂中随时可用。遇到学生尚未完成或不便于立刻展示的美术作品,教师只需拿着手机走到学生面前,用镜头扫视即可。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播放。同时,作品投屏展示过程中,可放大、可缩小、可定格,还可批注。借助信息技术,关注学生过程性发展,可以助力课堂评价随时随地发生。“技术服务教学,而且必须简单易学”,这正是极简教育技术所倡导的理念,学生也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

(二)烦琐到简单:丰富资源获取空间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艺术课程资源,积极搭建数字化、信息化的艺术课程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视听结合、互动共享等优势,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发展”。当我们对各种极简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后就会发现,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让课堂更灵活,还能让教e5778363fe2153b88278fec81f4b8110学形式更多样。信息技术不再是原本单一的教学辅助,更是推动教学变革的重要手段。

“干干家务活”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这一课会带领学生选择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画法来表现家务场景,在绘画或剪贴等手工制作中再现干家务活场景。这样的教授方式,学生早已屡见不鲜,往往在课的起始就能猜到最后的表现形式。

本课教学中,教师希望利用对视频资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视觉审美,引导学生沉浸式感受各种干家务活的场景。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各类网站、平台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源。微信、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等这些都是汇集了优秀教学资源的网站或APP,教师可以在这类平台上检索自己需要的视频资源,找到后可以直接将需要下载的视频点开,鼠标右击“另存为”,就可以下载了。如遇到有使用权限的,则可以联系相关人员,根据要求下载。

在本课的欣赏环节,我展示了一幅会动的《捣练图》。学生在视频里欣赏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里描绘的古人劳动的场景。长卷中的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有条不紊地劳作着。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动态《捣练图》的呈现,学生进一步观察到了人物劳作时的动态、神态等细节,也了解了古代捣衣的完整工序。视频资源的欣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想法,也提升了他们的视觉审美,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极简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它追求的是教师轻轻松松就能上手,并使用这一工具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让教师耗费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去研究技术,进而成为一名“信息工程师”。教师可以通过应用这些便于操作的数字化教学方式全面推进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育人过程。同时,极简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极简+教育技术”思维。这些“自动化”的工具在为教师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极简教育技术也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正如“干干家务活”这一课中,教师示范、游戏互动、视频资源呈现、作品展示等很多环节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后的拓展环节中,我还通过RakugakiAR小程序,为学生作品拍照,现场将他们创作的劳动小人变成立体活动的AR小人,并在画面中打扫卫生。学生瞬间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还激动地表示要将自己的作品与更多的同学和自己的家人分享。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极简教育技术下轻松、愉快、有深度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点拨者和协调者。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极简化”的核心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切不可为了“秀技术”把课堂变得“花里胡哨”。教师应主动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新媒体技术的设计,让那些真的“用得上”且简单的技术常态化、实用化,切实用于服务课堂、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在高效中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创新儿童学习生活。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章煜(1987—),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