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

2024-10-09谭建萍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5期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以及培养深度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例,探讨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体验。《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发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这部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以《西游记》为案例,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明确阅读目标,奠定阅读基础

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明确阅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还能帮助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加高效地投入阅读活动中。

首先,教师应明确《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能够大致描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认识主要人物:能够识别并描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形象,了解他们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

3.领悟主题思想:能够理解《西游记》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团队协作、克服困难、追求真理等。

4.培养阅读技能:通过整本书阅读,能提升自身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应在课前对《西游记》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包括熟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教师应在课堂上明确告知学生这些阅读目标,并引导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奠定阅读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于学生实情,制订阅读计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阅读习惯等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应包括阅读进度、阅读任务、阅读时间等内容。教师还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制订《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计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兴趣偏好等各个方面,以确定适合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难度。之后,教师再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阅读层次,即基础阅读层、提高阅读层和拓展阅读层,并以此为标准设定针对性的阅读目标:

1.基础阅读层的学生:能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能够复述部分经典故事。

2.提高阅读层的学生:能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能够分析故事情节的起伏、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

3.拓展阅读层的学生:鼓励他们深入探究《西游记》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并尝试撰写读后感或书评。

其次,教师根据实际的学习安排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制订合理的阅读时间表。如每周安排3~4次阅读课,每次课程40分钟左右;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且每天阅读不低于30分钟。此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阅读材料。如基础阅读层,教师可以为其选择简化版或图文版材料;提高阅读层和拓展阅读层可以选择原著或注释版。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辅助材料,如《西游记》的研究论文、书评、插图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再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监督与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读后感交流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知。此外,在学生实施阅读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阅读计划,确保阅读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教师应注重奖励机制的设定。如设立“阅读积分制”,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质量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或组织学生展开《西游记》阅读知识问答比赛或读后感征文比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总之,制订基于学生实情的阅读计划是确保《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合理的安排和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视野并培养深度阅读习惯。

三、创设趣味情境,强化阅读动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加投入地阅读。

(一)问题情境,活化思维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活他们的思维。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当遵循关联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原则,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情境。

针对《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预测性、推理性问题。

预测性问题:

1.你认为《西游记》的标题“西游”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唐僧师徒四人会经历怎样的危险?

2.观察《西游记》的插图,你觉得哪个场景最有趣?为什么?你预测一下,在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故事?

推理性问题:

1.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你认为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2.在取经途中,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许多妖怪。请选择一个妖怪,分析它出现的原因以及和师徒四人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师利用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提高素养,同时,这也与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相契合。

(二)视听情境,激发热情

视听情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投入地阅读。针对《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视听情境,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如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多功能优势特点,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视听情境。

1.播放相关视频片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西游记》的动画片或电影片段,特别是那些经典的、引人入胜的片段,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这些视频片段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配乐渲染氛围。教师可以选择与《西游记》主题相符的背景音乐,如《西游记》的主题曲或插曲。这些音乐能够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3.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与《西游记》相关的图片,如人物造型图片、场景描绘图片。这些图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4.音频朗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西游记》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强烈地感知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还能够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5.互动体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如创建一个虚拟的《西游记》世界,让学生佩戴虚拟眼镜在其中自由探索、与角色互动等。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通过创设视听情境,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他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投入地阅读《西游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能力。同时,这也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年龄特点为出发点,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设计,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游戏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落实。

1.猜谜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与《西游记》相关的谜语,如“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让学生猜出谜底为“孙悟空”。这样的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书中人物的了解。

2.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西游记》中的经典段落,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为深入地理解名著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西游记》知识竞赛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与《西游记》相关的知识竞赛题目,如“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唐僧取经路上遇到了多少难”等。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拓宽知识视野,巩固知识。

4.《西游记》主题绘画比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西游记》的阅读理解,绘制相关的插画或连环画。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阅读延伸,引领阅读感受

(一)合作阅读,深化情节理解

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合作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阅读,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共同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名著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合作绘制,等等。多元化的合作阅读方式,可以全面深化学生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

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1.分组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特征等,将其分为若干阅读小组,同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章节或段落的阅读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各个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互补性,以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2.共同讨论。每个小组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以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相互提问、解答、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感知。

3.全班交流。因为之前教师给每组分配的阅读任务不同,所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还能促使学生在共同交流、阐述观点的基础上,实现表达与思维的双重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组派代表就本小组的阅读成果进行阐述,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观点,或是就关键情节、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4.思维导图。学生完成全班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人物”“故事”“章节”等方面进行思维导图的多元化绘制。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的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变得“可视化”,还便于学生对整本书内容形成更为清晰、系统的认识。

5.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学生阅读成效高低的直接见证,也是学生思考和反思的载体。学生完成分组阅读、共同讨论、全班交流以及思维导图绘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撰写感受,形成阅读笔记。之后,教师通过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和理解情况。

(二)角色扮演,感知经典魅力

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延伸活动,它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感知经典的魅力。同时,角色扮演作为“游戏”的一种,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高度契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如在《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实现对整本书的脉络把握,建立更完善的阅读认知,体会经典的独特魅力。

1.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意愿,让学生自由选择《西游记》当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重要角色,教师可以设立多个备选人选,通过竞争或者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表演人选。

2.为了让学生更精准地诠释角色,更深入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行为举止、语言风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而为了让学生的表演更具代入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特点进行头饰、面具、服装、道具的自主制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还让学生的角色扮演更有趣味性。

3.充分利用教室、外部场地、信息技术等资源,根据学生选择的故事情节进行环境布置。教师组织学生自行制作道具,进行环境创设,在促使学生更为深入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表演。

4.当做好所有前期准备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对话、动作等方式,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任务或者挑战,让学生“边表演边解决”,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在符合剧情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角色添加更多新的元素和特色。

5.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活动延伸到课外,如与家人分享《西游记》的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道德观念。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能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经典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这种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体验,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深化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中,逐渐成为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小读者,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书海中畅游,汲取智慧的养分,健康成长。

编辑: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