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智思 趣写
2024-10-09曾丽菊
读思达理念是余文森教授创立,倡导读思达教学法,旨在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余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主要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加工,从而把知识内化为素养。”读思达用公式表示就是:学科学习(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表达风格。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手指》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读思达教学法。
一、情境创设,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风趣幽默”为主题,编排的三篇课文分别是《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收集健康积极向上的笑话内容,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讲好笑话;习作“漫画的启示”,能用生动的语言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和可笑之处,尝试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揭示漫画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幽默表达的方式,学习运用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来描写情境。本单元以“趣”为主线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因此创设的主题情境是“字里行间品幽默 任务驱动习方法”,主题任务是“幽默小达人”评选活动。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学校将举办一场幽默小达人评选活动。学生可以讲笑话、编段子等。欢乐舞台已经为大家搭建好,期待你们一展风采,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立足单元课程目标和学情,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进行实践活动,获得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经验,感受幽默语言风格的同时,尝试富有创意的幽默表达。
(一)整体感知——激趣
丰子恺首先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或事物,通过幽默和夸张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其次擅长运用讽刺的手法,以调侃的方式让读者产生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手指》一文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赋予五个手指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令读者自然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从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幽默风趣的表达风格。教学伊始,学生初读后教师出示两组词语:
第一组:矮胖头大 姿态窈窕 相貌堂皇 体态秀丽
第二组:最肯吃苦 养尊处优 机敏能干 能力薄弱
师:思考这两组词语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手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第一组描写手指的样子,让我看到手指形态各异的样子,尤其是“相貌堂皇”这个词仿佛眼前出现了一个风度翩翩、一表人才的谦谦君子。
生2:第二组词语是从性格特点来描写,从“最肯吃苦”我仿佛看到大拇指任劳任怨的性格特点,干活的时候总是埋头苦干,不会斤斤计较。
师:词语要边读边想象,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也能触摸到丰子恺语言幽默的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采用词串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结构框架,手指的有趣形象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引导学生从性格和姿态两个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手指头,为后续讲好笑话做好铺垫。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指出:“从阅读层面看,整体直觉的体味主要方式自然是诵读,它既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读者表现与传达理解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放手让学生读,去体味文字中传达的滋味,搭建学生与作家对话的桥梁。
(二)以学定教——问趣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个性化的思考和疑问。教师应依据学情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本单元阅读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教师在教学前开展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学生对“风趣”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好笑和好玩这样浅层次的认知。
2.课前收集的笑话中存在内容低俗和不健康的现象。
3.学生不懂得用什么方式表现幽默风趣。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关联在阅读中已积累的相似语言经验。课前教师出示四年级下册丰子恺的作品《白鹅》,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哪些词句体现出白鹅的高傲?
首先,从“高傲”一词唤醒学生的语言经验,运用“拟人和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其次,让学生再读文本,圈画带有提手旁的动词,读一读,比一比,做一做,手指趣味盎然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鲜明和立体。这种通过关联旧知、读比做说的方式使学生对“风趣的语言”有了更具象的认知,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赏鉴品读——说趣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强调:“阅读叙事性作品,体会其表达效果,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情感。”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语言实践中,能够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感知,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
《手指》一文中处处都有风趣的语言。学生在自主读、自主悟的基础上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风趣幽默语言的表达效果。
以课后习题“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为例:
生1:我从“曲线优美”一词感受到了中指在所有手指中颜值最高,有令人羡慕的身材。
生2:我从这句话中的“养尊处优”感受到了中指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想象力实在太有趣了。
师:联系上下文,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
生:养尊处优的意思是处于高贵的地位,过着悠闲、富裕的生活。
师:抓住关键词,理解词语的意思,领悟作者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再联系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进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效果。
师:再去文中找几处有趣的描写进行赏析。
……
品词析句的鉴赏能力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发现语言文字的表现美,进而提升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二、搭建支架,促进思维进阶
支架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以学为中心,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经历深度体验的学习进程,实现知识的深刻理解,达到长久保持的效果。
(一)对比支架——悟趣
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强调:“通过阅读、比较、推断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学生通过词句、段落以及篇章的对比,发现作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异同点,实现深度学习。
作者生动刻画了五个性格迥异的手指形象,教学时通过开展手指PK赛,比一比谁最美,谁最强?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写作秘妙,运用拟人化的写法从形体和构造写出手指的样子。再借助举例的方式写出手指的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
例如,文中运用多个绝对程度副词,如“全靠、都要、最多”等词语,它们往往包含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和态度,在文本语境中产生了夸张的幽默表达效果,教学时采用对比领会策略,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表达作用。
出示句子:
拿笔的时候,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要他去试探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多。
师:与原文进行对比,这样改动可不可以,请说出理由。
生:我认为可以,读起来句子很通顺,也能感受到食指的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
生:我觉得不可以,“全、都、最”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让人感觉中指的作用最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他,好像离开他之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师:加上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生:具有夸张幽默的效果,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勇于冒险、机敏能干的人物形象。
师: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类似于“全、都、最”这样的词语,你们把它们圈画出来读一读。
生:“死力、拼命”这两个词语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一个特别卖力吃苦的劳动人民形象。
……
叶老先生说过: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通过对比领会的方法,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表达意蕴,促进言语经验的生成。
(二)问题支架——探趣
教师要设计具有层递式的逻辑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分解要点或难点,探寻文本内核,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思维进阶。
《手指》一课不仅要体悟作者表达之趣,更要探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的理性之趣。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链:
1.你觉得五指分别像生活中的哪些人?为什么?
2.有人认为生活中只需要像拇指、食指这样吃苦耐劳的人,而不需要像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这类的人,他们贪图安逸,对社会贡献不大。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3.这是写于1936年的一篇小品文。当时的中国社会像一盘散沙,即将面临亡国的危险,作者写这篇文章希望中国人怎样做?
4.班级最近出现了拉帮结派的现象,造成部分同学被孤立,请结合本篇课文内容来进行劝说。(温馨提示:注意说话的语气,幽默风趣的语言往往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四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内容入手,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人。学生学习作者把事物具象化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活灵活现。教师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第三个问题是建立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写作的意图,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知识,深化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认知。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情境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文本内容,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关联支架——研趣
关联性阅读是建立在关联理论的一种阅读学习策略,运用关联原则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关联点进行合理推论,探究事物的本质和根源。
丰子恺不仅是散文家,同时也是漫画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白鹅》《手指》两篇课文都具有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包括课外拓展《口中剿匪记》也是让人读了忍俊不禁。丰子恺的文章为什么读起来风趣幽默呢?教师呈现作家的漫画,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师:对比阅读《口中剿匪记》和《手指》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作者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用荒诞、夸张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在笑声中产生思考。
师:以调侃的方式揭示深刻的道理。
生:我觉得读作者的文章仿佛在欣赏有趣的漫画,特别有童真和童趣。
教师出示三幅漫画:《蚂蚁搬家》《种瓜得瓜》《欢乐的恐怖》。
师:看了漫画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丰子恺先生特别喜欢孩子。
师:的确是。三幅漫画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寥寥数笔勾勒出儿童烂漫天真的形象,可见丰子恺先生非常喜爱儿童,有一颗童心,用童趣的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揭示耐人寻味的道理。
三、趣味读写,提升表达能力
在经历“读与思”的基础上,教师把单元习作、口语交际与文本内容进行整合建构,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是引导学生达成创意表达目标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以读促说——言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言语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本单元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要求学生搜集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在班级开展笑话大会。笔者将趣味游戏“超级变变变”融入课堂,要求学生借鉴《手指》的写法,出示《百科词条》人体五官的介绍,进行创意改编《五官争功》,并制作道具以讲笑话的形式进行演绎。学生热情高涨,创作欲望浓厚,激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取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举一反三——写趣
本文中课后习题:“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班级的同学以“他是我们班的( )”为开头进行片段仿写。
生:他是我们班的“大拇指”,重活累活抢着干。生病呕吐的污秽物别人见了纷纷躲避,捂住鼻口,他冲在前头,抓起扫把,清理污物,动作迅速,让人无不佩服;体育课上搬运器材,一人扛起垫子,来回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却毫不在意。他真是班级的“活雷锋”。
生:她是我们班的“小指”。个子娇小玲珑,在人堆里如果没有细看绝对找不到她。平时班里默默无闻,特别文静,一旦在舞台上,可谓是判若两人。行云流水的舞姿曼妙迷人,时而轻盈跳跃,时而单腿飞转,时而春燕展翅,观众深深地被吸引了。
学生在仿写中实现言意兼得,内化语言的同时深化对主题的认知,有了思考的深度。
例如,单元习作是“漫画的启示”,要求学生观察漫画,读懂图意,发现可笑之处,从漫画中获得启示。要把漫画中讽刺性或者幽默性的特点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挺大的。为了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依托文本内容,以“团结才是力量”为题让学生进行练写。由于有了充分的读思练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阅读与写作做到真正融合,实现高效学习。
(三)展示活动——评趣
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设计学生互评、自评体系,既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反思、自我监督,也有利于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计过程性成果展示与评价,把评价嵌入活动中去,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如评选“笑话小达人”活动,要求学生从笑话内容是否原创,是否积极、健康、向上,讲笑话要有表情手势,熟记笑话内容,克服口头禅,能沉住气不笑场等多个评价标准。学生借助评价标准不断修改和优化内容,有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读思达”大概念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让教学实效倍增,有利于学生积累言语经验,促进阅读力的提升,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编辑:温雪莲
作者简介:曾丽菊(198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