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视野下的“词句段运用”读写融合教学
2024-10-09曾玲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伊始在“语文园地”中编排了“词句段运用”板块,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系统化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资源。笔者以单元统整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探究读写用融合的新路径,以“词句段”为依托,充分发挥其“运用”功能最大化,实现读写统整、读写互通。
一、教材“词句段运用”的语用价值
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的编排坚持以素养能力发展为立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在实践运用中学语文,促进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以五年级上册“词句段运用”为例。
“词句段运用”编排于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与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关,形成互为关联的学习内容。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统领,定位语用训练目标,确保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单元统整化是教材的突出特点,单元要素与“词句段运用”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与文本内容互为补充,但也自成体系。教师应与单元内容相结合,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拓展学习领域,提高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二)儿童本位,立足学情
教材编排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的字词句练习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段落练习。多样化的练习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效果。
1.贴近生活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有“读一读,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写出来。”要求学生描述的情景与成语的意思能够一一对应。范例中分别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心理和精神品质。提供的练写成语“喋喋不休”和“悠然自得”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一看到“喋喋不休”,学生眼前立刻浮现教师与父母念叨读书的情景,自然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唠叨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很有画面感。
2.形式多元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有“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要有打动人心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词句段运用”板块并不是只有读读抄抄写写的功能,还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把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结合,进行海报的设计,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有“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文本提供了《狼和小羊》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把故事写具体的方法。
3.化难为易
第三学段是学生思维发展从具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需要有具象化的素材作为依托,发散思维,解决学生在“词句段运用”中懂得如何运用,但不知道用在哪里合适的难题。
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要求学生通过对父母、朋友、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等倾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想把事写得打动人心就必须捕捉和关注当时的场景,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可以借助本单元“词句段运用”习题二交流探究运用什么方法写场景,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教材“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明确教材编排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助学系统中“词句段运用”都与单元目标一脉相承,和文本内容高度关联,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每个单元文本内容的解读,找到课文中可以关联的训练点,并在阅读教学中落实相关语用。
(一)找准融合点
1.前置教学,启悟感知
虽然“词句段运用”隶属于“语文园地”,功能地位一般是用于单元复习巩固,但如果教师等到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后再进行练习运用,教学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智慧灵活地根据教学需求,立足单元统整的视角,将相关内容前置在单元阅读教学之中,找到运用的起点,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因此语言表达特点是口语化。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在哪里,学生是十分模糊的。为了让学生在单元教学前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口语化特点,教师可把“词句段运用”的教学内容前置。
师:大家读一读,说一说左右两组词语异同点在哪里。
生:左边和右边相对应的词语,意思是相同的。
生:意思相同,但是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鼻子都气歪了”和“气急败坏”都是表示生气,但是前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读起来幽默有趣,后者感觉比较高度概括,读起来比较严肃,一板一眼。
师:真了不起,一下子发现了左右两组词语的异同点。虽然它们意思相同,但是表达效果却有显著的区别:左边一组都是俗语,一般用于口语,语言活泼、通俗易懂;右边一组是成语,概括意思比较凝练,表述比较文雅,一般用于书面表达。
师:本单元我们即将学习民间故事。“单元导读”语告诉我们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它的语言特点是口语化。相信通过刚才对比了解俗语和成语后,大家对口语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开启单元学习之旅吧。
2.后置拓展,深化认知
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本单元教学,可以以“读书节阅读之星”为主题情境任务,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词句段运用”中的习题二作为单元活动的拓展总结,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读书方法和阅读感悟畅所欲言,并能够做到表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以“读书明智”为活动主题,举办了读书节一系列活动,相信大家在活动中肯定收获良多,请结合“词句段运用”中的习题二来谈谈通过本单元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想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有大量的阅读,通过学习作家精妙的表达和生动的用词,在借鉴和模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
3.读写交融,深度学习
读与写是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两者互为依存,而不是泾渭分明。读是与作品、作家对话的过程,写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深化理解,推进深度学习。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习题二“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例句二选自《父爱之舟》,写父亲把“我”送到学校,又马不停蹄地为“我”铺床的事,作者看到这样的场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心酸的哭。
师:联系生活,回忆曾经第一次让你感到心酸而流泪的事情。
……
师:现在把你们心酸、难受的心情化成文字,写一个片段。
……
师:你们把心情付诸笔端,读起来令人动容,现在请你们再结合原文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呢?
生:“我”已经长大了,回忆过往父亲省吃俭用供“我”读书,给予“我”爱和温暖,又觉得自己无法为家庭分忧而心生愧疚,种种情绪夹杂在一起,让“我”觉得十分心酸。
(二)落实训练点
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找准和落实随堂读写融通训练的落脚点,借助“词句段运用”鲜明的语用功能,引领学生经历从理解到发现、再练写、再修改的活动环节,在真实情境中引入媒体资源,让学生反复练习,融会贯通,实现言语能力水平的进阶。
1.以写促读,写指引读
以写推动读,通过写作活动为阅读教学指明方向,促进学生对文本不断深入的理解,实现单元语言训练目标的达成。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习题一“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通过借助比喻表达对书的看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笔者把《我的“长生果”》一文与这道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表达对书的感受和看法的。
师:结合你的读书经历,你会把书比作什么?以“观点+事例”的句式回答。
生:书是久旱逢甘霖的雨露,能滋润我的心田。每当父母不在家,我无所事事的时候,总会到图书馆挑选最感兴趣的科学探险书籍来看,待上一整天都不觉得累,反倒特别充实。
……
师:看来书的确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现在联系《我的“长生果”》一文,谈谈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生:将书比作长生果,说明书对作者来说是精神食粮,是营养品。她和书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小时候读小画片,上学时读文艺书籍、大部头小说,丰富的读书经历让作者体会到了阅读的好处,就像长生果给予心灵的滋养、智慧上的启迪。
……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借助写推进读的深度,通过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体验发挥想象,用比喻句式表达对书的看法,以此作为切入点学习《我的“长生果”》,有效避免了碎片化提问和浅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实现了高效阅读。
2.巧用支架,方法迁移
“词句段运用”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被割裂的板块,而是与单元要素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它把分散在单元课文中的写法进行整合集中出示,使学生回顾文本写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为写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1)句式迁移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二题“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对比阅读后,先让学生对增加的部分进行圈画,再充分阅读,然后师生讨论,归纳梳理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运用动静态描写、添加恰当的形容词;第二种是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习作《夕阳即景》画面的一处景物——河水,进行具体描写。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运用方法对景物描写更加得心应手。
(2)用法迁移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第一、二句选自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任务指向是体会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事物的作用。本单元四篇课文都用了对比的表达手法来抒发情感,因此,教师教学中可以利用例题以线穿珠,圈画出四篇课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进行对比品读领会,然后再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述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某种特点。摘抄一则如下:
生:小猫吃饭明显比狗儿吃饭斯文多了。我准备好猫粮刚放下,狗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到我面前准备抢食。我护猫心切,把食盆举得高高的,生怕被狗儿吃了。小猫却一点也不着急,不紧不慢扭动着屁股,踏着绅士步伐缓缓朝我走过来,狗儿的狂吠声简直要冲破天花板,小猫奶声奶气的叫声完全被淹没了。
(3)写法迁移
第三单元习作内容是“缩写故事”,这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大的难度。出现诸多问题,如讲述内容不清晰,不该保留的部分重点写,该重点写的地方却一笔带过,甚至没有写出来;讲述过程中,人称没有转换,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混淆不清。虽然习作也提供了范例,但是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因此,笔者巧妙化用“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改成对比领会怎样缩写《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学生发现哪些内容可以删除,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笔者拓展训练《田螺姑娘》缩写练习,并依据缩写的要求,设计评价表(见表2)。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原则,教师借助词句段语言材料,制定与之匹配的等级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按照标准评价自己的写作,为后续的文章修改和巩固练习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有路径可循、有方法可依。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切忌把“词句段运用”设计成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的操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立足教学目标,树立统整意识,积极探索“词句段运用”与单元要素和习作等的关联,进行融合教学,强化运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曾玲华(1977—),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