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案例剖析
2024-10-08魏嘉航李雨桐
摘要: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富泉村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查阅法、归纳演绎法及案例分析法,阐述了富泉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及发展成效,总结了其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研究表明,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方向,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富泉村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村庄变景区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富泉村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富泉村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期为其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6-006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6.016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资源相对丰富,成为人们追求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的目的地。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选择富泉村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作为研究主题,旨在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密切机理关系,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文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富泉村作为一个典型的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点,其发展经验对于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富泉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2相关概念阐述
2.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旅游目的地,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结合农业、农村生活体验和农民参与,提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同时通过旅游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2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强调以农业为主导,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3富泉村基础条件及发展成效
3.1资源现状
3.1.1自然资源
富泉村是一个位于山区的村庄,土地面积70%以上是丘陵山地。该村地处北温带的偏东南部,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村庄的土地情况复杂,主要包括坑塘、田地、林地等,但土地贫瘠。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核桃、山楂、板栗、柿子。农田分布零散,面积小,不利于集约化生产。村内有龙王河穿村而过,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3.1.2人文资源
富泉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民间文艺手工艺。古墓群、点将台、山洞、旧宅遗址和古城墙等历史遗迹展示了村庄的悠久历史,而耍龙灯、秧歌、皮影、剪纸、木雕、泥塑、彩印花布、刺绣和门笺等民间艺术代表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资源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古迹和体验民间艺术,深入了解富泉村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传承保护。
3.1.3旅游资源
富泉村以其丰富的古迹文化和红色文化而闻名。古墓群和穆桂英点将台的发现揭示了村庄悠久的历史和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同时,村庄还承载着抗战时期的红色记忆,当时的楼子石成了红军蒙山大队的根据地,并与村民一起抵抗日寇的入侵。这些古迹和红色文化的存在,为富泉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前来探索和了解村庄的历史传承。
3.2发展效益
富泉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乡村振兴案例,通过创新的合作经营和村民入股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重收益。以下将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总结富泉村的发展。
3.2.1经济效益
(1)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富泉山居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盘活老民宅22处,建设高端精品民宿28套,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村民以资产、房屋、土地等入股,年均分红2000元,可以有效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3)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打造共享休闲度假民宿,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产业。
(4)盘活周边低效闲置土地:通过农旅结合,盘活周边低效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富泉村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2.2社会效益
(1)改善村庄“脏乱差”局面:通过打造共享休闲度假民宿,改善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创造就业机会:富泉山居项目创造了2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提高了就业机会和就业率。
(4)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村民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力量。
(5)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富泉村通过保留原始的老宅形态,加建透明玻璃窗,配上宅前的露天泳池,巧妙地将现代和传统融合起来,保留了乡村的原貌和“肌理”,保护了乡村的文化遗产。
4富泉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4.1经验剖析
4.1.1“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
富泉村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资源整合和自主经营模式。通过党支部的带动引领,整合村民和村集体的资源,富泉村实现了规模种植、抱团发展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引进。
富泉村党支部领办了平邑县富泉村乡村旅游合作社,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引进山东德泉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富泉山居民宿项目。村党支部通过吸收村民的房产、土地等资源量化入股,共建设了28栋特色民宿小院,获得了临沂市首家“山东省5星级民宿”的评定。村民通过股权持有按股分红,村集体也获得了分红,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这一模式为其他有类似情况的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福祉提升。
4.1.2旅游业态类型多样
(1)特色民宿。通过企业经营共享休闲度假民宿,将乡村产业活起来。在这种模式下,村集体将农户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租给企业,企业利用这些租赁的宅基地和房屋进行投资修缮或装修,打造特色的共享度假民宿。村民可以交换使用权或出租房子,从中获得修缮和装修的好处,老房子和院落经过提升改造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既改善了村庄的环境,又保留了乡村的原貌和特色。城里的游客可以来这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这样聚集了人气,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乡村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其中,富泉山居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通过盘活22个老民宅,建设了28套高端精品民宿;大洼艺墅项目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100套使用权交换楼房,同时置换盘活了富泉行政村的65套老民宅,将这些老民宅集中打造成精品民宿聚集区。
(2)文旅融合。富泉村具有丰富的古迹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耕读文化资源,这为文旅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富泉村,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展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将千年古墓群、穆桂英点将台和楼子石等景点纳入其中,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英雄故事。
此外,富泉村还将乡村的特色和文化元素融入民宿的设计和服务中。在民宿中设置展示和介绍当地文化的区域,提供传统的美食和手工艺品,让游客在休闲度假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4.2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4.2.1旅游的客容量不足
富泉村的住宿设施有限。尽管已经建成了高端民宿富泉山居,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住宿需求。导致游客在富泉村的停留时间受到限制,客容量不足。
此外,富泉村的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完善。例如,缺乏多样化的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的专业程度和质量有待提升。这也限制了游客的数量和滞留时间。
富泉村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知名度和吸引力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推广策略,可能导致更多的潜在游客没有意识到富泉村的存在或对其了解不够深入,从而限制了客容量的扩大。
4.2.2交通不便
富泉村地处山区,周边道路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由于山地多、道路狭窄,前往富泉村的交通相对不便,特别是对于大型旅游巴士和游客自驾车辆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富泉村周边缺乏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或旅游专线。游客如果想要前往富泉村,通常需要在柏林镇或卞桥镇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和时间。
4.2.3人才流失
虽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富泉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但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相对于城市,富泉村的就业机会较少,教育资源有限,社会发展机会不足,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些问题导致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寻找更广阔的就业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追求个人发展和享受便利的生活条件。
5富泉村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5.1提高富泉村的接待能力和容量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富泉村需要加大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够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增加接待能力和容量。此外,建设适宜的停车场、公共厕所等设施也是提升接待能力的重要环节。
(2)提升服务质量:培训和提升当地居民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培训活动、制定服务标准等方式,提高接待能力和容量。同时,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估。
5.2拓宽营销模式
(1)建立线上营销渠道:富泉村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和在线预订平台等线上渠道,以提高知名度和曝光度。通过网站展示富泉村的旅游资源、特色活动和住宿信息,吸引游客在线预订和了解更多信息。社交媒体平台可以用于发布吸引人的图片、视频和故事,与游客互动并提供实时信息。
(2)加强与旅行社、OTA合作: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OTA)等合作,将富泉村的旅游产品纳入其线路和推广范围。可以与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特惠价格或定制化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富泉村旅游。与OTA合作可以将富泉村的旅游产品展示在知名的在线平台上,并利用其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影响力进行推广。
(3)参加旅游展会和推广活动:富泉村可以参加行业内的旅游展会、旅游推广活动等,以展示其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旅游经销商和游客关注。通过展览、演示、推介会等方式,向目标客群介绍富泉村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富泉村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4)强化口碑营销和用户评价: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体验,积极引导游客撰写正面评价和推荐,扩大富泉村的口碑影响力。可以通过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游玩经历、发布照片和视频等方式,提高富泉村的曝光度和知名度。积极回应用户的反馈和意见,改进服务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5.3培育乡村旅游产业链
(1)多元化农业产业:富泉村可以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培育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观光。例如,种植特色水果、蔬菜或草药,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农耕体验、采摘活动等。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促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富泉村可以挖掘和保护本地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与当地的手工艺者、艺术家、设计师等合作,开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这样可以提升富泉村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3)建立产业合作与联盟:富泉村可以与周边的乡村旅游景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建立产业合作与联盟。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整合资源,提供更全面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开展联合营销活动、产品包装和推广,增加合作伙伴之间的互补性,提高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6结论
6.1主要结论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环境和保护乡村文化的有效途径。富泉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通过鼓励村民入股合作社或参与旅游项目,为往来游客提供吃住行等服务扩大村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同时,富泉村注重乡村治理工作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然而,富泉村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村容量较小、交通不便、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等。因此,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营销渠道、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以进一步促进富泉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建议引进智能化设备提高客流接待效率,探索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活动,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链,加强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提高村民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6.2研究不足
(1)农村旅游涉及多个领域,如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旅游经济、旅游环境等研究内容,需要拓宽基础研究。文章仅针对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层面进行了研究。
(2)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尽相同,山东省是一个地域辽阔、乡村数量众多的省份,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研究山东省美丽乡村规划措施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以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规划措施,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践。
6.3未来展望
未来,乡村旅游将继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推动农村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只有在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和交流下,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践,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D.Ruraltourismdevelopment:localismandculturalChange[J].Tourismrecreationresearch,2010(35):317-318.
[2]SAXENAG.TourismanddevelopmentinthedevelopingWorld[J].Tourismanalysis,2008(13):664-666.
[3]GETZD.Eventtourism:definition,evolution,andresearch[J].Tourismmanagement,2008,29(3):403-428.
[4]RYANC.Equity,management,powersharingandsustainability—issuesofthe“new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2,23(1):17-26.
[5]何天毅.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以浦江县嵩溪村为例[J].特区经济,2022(10):4.
[6]贾楠.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与发展路径[J].南方农机,2023(16):91-94.
[7]夏金,曹保荣.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0):5.
[8]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5.
[9]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4):5.
[10]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
[11]陈福妹.生态型小城镇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为例[J].安徽建筑,2022(7):29.
[12]庞筑丹.如何破解乡村旅游同质化难题[J].人民论坛,2020(4):2.
[13]苏飞,王中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国际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20(2):6.
[14]向延平.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动力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1(2).
[15]乔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模式——以海南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9(11):6.
[作者简介]魏嘉航(2003—),男,汉族,河北辛集人,燕山大学,研究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李雨桐(200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研究方向:中药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