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城市摊贩经济治理模式差异及对瓦房店市的启示研究
2024-10-08王祺淇
摘要:摊贩经济作为中国的非正规经济,是中国城市中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大中小城市中。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增加,摊贩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由于疫情的冲击、数据时代的发展等因素,摊贩经济逐渐形成了新型摊贩经济,瓦房店市摊贩经济发展缓慢,旧有问题急需解决。文章采用桌面研究方法,以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为辅,研究大中小城市摊贩经济的治理模式及其差异,对瓦房店市采取SWOT法进行相关研究,以期帮助瓦房店摊贩经济治理相关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摊贩经济;桌面研究方法;瓦房店市
中图分类号:F72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6-001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6.005
1基本概念
1.1摊贩经济概念及现状
摊贩经济,即地摊经济,是在中国拥有特别历史发展传统的非正规经济。它是指在城市内经济繁荣发展区域的公共空间开设临时或固定的销售摊位贩卖合法商品,以获取收入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微观与易消费性。由于其优秀、向上、较强韧的市场驱动力,在小微经济中不断创新发展,适应了中国经济转变与市场供需关系调整,有效促进了市场资源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形式中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
疫情前受中国城市经济转变与重构影响,摊贩由于不符合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在地方屡遭排挤。由于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及疫情暴发的特殊背景,推动城市摊贩经济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发展模式。疫情期间,摊贩经济稳定了社会经济,解决了部分人口失业问题,满足了消费者消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摊贩经济在政府支持下重获发展空间,成为推动经济繁荣、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1.2城市摊贩存在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根源
中国在短期内快速完成资本累积的“激进式压缩市场化”推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行,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经济、政治上的就业转变。但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改革与发展不足,正规就业岗位机会有限,促使原有保障、正规就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一部分人员的就业转变为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呈现非意愿失业人口摊贩化,并最终导致了中国面临非正规城市化问题。
2城市摊贩经济治理模式的特点
2.1特大型、大型城市摊贩经济治理模式的特点
由于特大型、大型城市生活成本高,摊贩较多,同时该类型城市中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政府管理压力相对大,管理人员相对庞杂,对摊贩管理较严,执法相对规范,主要以设置定时、定点、定量的摊贩集中区为主。近年来,由于防疫与经济发展双重压力,部分城市对摊贩治理做出转变。
以成都为例。成都市地摊经济的城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市执法人员监管不到位、摊点摊位规划存在不足、摊贩经营区域环境脏乱、地摊经济的城市管理标准不统一[1]。
与问题对应的原因是政府城市管理监管不足、公共空间和生成空间竞争、地摊经营者素质不高、地摊管理制度不健全[1]。2020年成都市政府推动“五允许一坚持八机制”落地与深化,实现对摊贩经济的城市治理实施相对精细化的有效管理,采取积极引导策略,设置摊贩疏导区、化市场监管为引导、执法为服务,包容、保护、规范摊贩合理合规、文明、科学摆摊,既满足了民众公共利益需求,又弱化了城市管理中摊贩与监管、执法人员的冲突,同时也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市,推动摊贩经济科学治理发展。
北上广深作为特大城市同样推进摊贩经济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但迅速冷却并退出摊贩经济热潮。上海市摊贩问题关键因素有:食品问题,环境问题,竞争问题,售后问题,安全问题,文化问题,摊贩素质问题[2],治理难不仅难在管理摊贩与消费者,而且也难在观念传统意识与法律规定上。具体表现为:商品质量没有保障,传统摊贩文化早已消失,大多数消费者仍持有传统思想、缺乏参与城市治理意识,摊贩和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等;管理部门传统、低效、饱受民众诟病的治理手段以及不够明确、完善的法律法规致使职能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存在管理纠纷。
2.2中小型城市摊贩经济治理模式的特点
中小型城市往往人口基数较小,密度较低,相对管理摊贩压力较小,更多地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允许一定的流动摊贩活动,管理相对宽松,执法方面更注重人性化与服务化,公共空间管理相对合理化、优化,呈现了一定的治理科学化趋势[3]。
与大城市售出商品相对商业化相比,摊贩售出商品更生活化。地摊经济都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几乎没有技术壁垒,技术因素影响小[3]。同时,摊贩受网络技术影响比大城市小。
3对瓦房店市的摊贩经济治理模式的启示研究
瓦房店市是辽宁省辖县级市,由大连市代管,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四通八达,是大连市联系辽宁中部城市群以及东北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4]。人口流动相对较大,到瓦房店市务工人员很多,人口密度中等,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位居赛迪百强县(2023)榜单第61位,2022年GDP达到1091亿元,有“东北第一县”的称誉,是“国家级卫生城市”。
3.1瓦房店市摊贩经济治理概况
瓦房店市的政策与消费水平与大连市保持一致,采取“堵疏结合、分而治之”的折中治理模式。瓦房店市的摊贩摊点大多是自发形成和历史遗留,对已经形成的摊贩聚集地采取定时间、定区域、定经营范围管理。摊贩摆摊地点主要集中在广场、学校、商业区等。瓦房店市的摊贩经济流动性较强、相对灵活,基本靠市场自发调节,强调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近年来,固定摊贩增加,但依托互联网售卖商品的摊贩较少,越来越不满足居民的需求。
3.2瓦房店市中心城区摊贩地区类型
瓦房店市摊贩通常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进行经营活动。
摊贩地区主要有两种类型:商圈消费引流区和人流区域。商圈消费引流区依托大型商场和商业街,利用商圈消费引流吸引顾客;人流区域包括居民区、车站、广场、医院等,拥有更多潜在消费者。
3.3瓦房店市中心城区摊贩类型
与大连市的摊贩相比,瓦房店市的摊贩临时性强,大多没有经营执照。瓦房店市的摊贩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农民兼职类摊贩。农民兼职是瓦房店市摊贩主体,主要以流动摊贩形式呈现,摊贩大多数是本地的老年农民。常有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农民跨区域长途驾驶到瓦房店售卖商品。这类摊贩售卖剩余农产品,主要出现在瓦房店市中心城区与乡村区域交接处,当地民众普遍对这类摊贩的产品更信赖。
(2)食品加工类摊贩。售卖熟食、各种小吃的电动小吃车商贩,在中心商区、集市、学校附近出现。但近年来许多小吃车发生改变,由早期的流动摊贩变为固定摊贩,在其原销售区域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比如在学校附近租门面进行售卖。
(3)服务类摊贩。修鞋补鞋、磨刀等摊贩大多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4)小商品零售类摊贩。运用自有资金批发进货售卖商品的摊贩。
3.4瓦房店市中心城区消费者类型
主要类型:中老年人群、学生群体。
瓦房店的青壮年大多被大连市吸收为劳动力,常驻本地人口呈现老龄化;年轻人更喜欢网络消费。
3.5瓦房店市中心城区摊贩经济SWOT
3.5.1优势
(1)大环境下的政策支持。后疫情时代,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摊贩经济发展,出于防疫需要,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执法,保障了摊贩经济合情发展。
(2)民众普遍认同摊贩存在,摊贩能带来新鲜的本地季节性商品。在瓦房店城乡镇居民生活习惯中,摊贩作为一种便捷而实惠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民兼职摊贩会在当地农作物成熟的时候带来他们自己种植的农作物,通常是摊贩属地的特产,本地的季节性商品比如苹果、樱桃,以及外地的季节性商品如莱阳梨、铁棍山药等,这些农作物的选品和交易对瓦房店市的城乡居民的膳食有着重要影响。
3.5.2劣势
(1)食品安全没有保障。缺乏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食品加工类流动摊贩,存在严重的合规隐患和食品安全风险,对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消费者群体比如学生群体,贪图口腹之欲并不关注食品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检测、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问题。固定摊贩由于拥有固定经营场所,有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更容易接受监督和管理,相对能确保食品安全。
(2)给防疫工作带来压力。摊贩通常出现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难以确保防疫措施的执行。
(3)卫生问题。流动摊贩尤其是食品加工类摊贩的油污留在地面很难清理。
(4)交通压力。由摊贩引起的交通堵塞时常发生。
(5)对摊贩的管理压力。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摊贩的矛盾虽然减少,但仍旧存在。
(6)摊贩经营旧有模式根深蒂固。摊贩老年人居多,绝大部分不会使用互联网进行售卖。
3.5.3机会
(1)政府政策支持。可以促进人员灵活就业、解决低学历人员与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小农经济发展解决剩余农产品问题;大连市推行摊贩经营许可证政策有助于瓦房店市进一步规范摊贩经营。
(2)城市规划改造升级有利于摊贩经济发展。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瓦房店市通过对摊贩市场的布局和设计,并提供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可以优化摊贩经济的发展环境,提升其竞争力。
(3)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摊贩经济新机遇。线上食品保障远不如线下,瓦房店市居民更习惯线下购买,且产品质量吸引年轻人在线下购买。有质量的线下摊贩产品可以通过摊贩利用互联网扩宽销售渠道进行售卖,吸引更多消费者。
3.5.4威胁
(1)城市化进程加速。个体工商户逐渐替代摊贩,水果超市的出现替代农民兼职摊贩;商户卫生安全促使食品加工类摊贩减少;烧烤等食品小贩留下的油污无法清除,影响城市市容市貌,遭到市民和执法人员的排斥。
(2)消费习惯转变。互联网购买便捷快速;线上商品价格相对便宜,部分消费者受价格吸引购买。
3.6瓦房店市中心城区摊贩经济与大连市中心城区摊贩经济对比
3.6.1瓦房店市摊贩经济商品与大连相比更生态化
瓦房店市是县市,中心城区与乡村接轨,新鲜的应季农产品种类繁多。而大连作为商业化的大城市,中心城区并不临近乡村,多在一些批发产品商户、大型商超购买农产品,虽然供应链产业发展良好,能够保障食品的新鲜送达,但与瓦房店市相比,相对较差。
3.6.2大连市与瓦房店市都存在大量的食品加工类摊贩,大连市宣传引流的摊贩比瓦房店市更多且更具有吸引力
作为消费型城市,大连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消费者对食品需求多,消费需求量大,大连市的消费环境同时满足了瓦房店市居民对消费的需要。大连的商业化水平促使网红经济等宣传、引流类经济摊贩的发展,但网红经济较多“华而不实”,可以作为城市特色,拉动一定的经济发展,受众群体只是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在老龄化明显的瓦房店市并不能起到明显的引流作用,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3.6.3消费者面向群体不同
大连市内摊贩消费主体相对瓦房店市更具有消费活力。大连市内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消费群体以大学生、年轻劳动力为主。
3.6.4缩略化与全面化
大连市摊贩商品虽然多元化,但摊贩众多、商品种类繁杂,多数商品千篇一律,审美疲劳。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一件商品耗费体力而且无法满足需求,促进了摊贩经济数字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瓦房店市虽然是小城市,但经济发展良好,许多实力品牌入驻相对缩略、精简化商场,更容易让线下消费者快速锁定需要。
近年来,瓦房店市内布局发生变化,大型消费商场、万达影城的出现,可以满足相当大部分瓦房店市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并调整了在大连的消费区域;加上疫情的特殊背景,都促使过去大量在大连市市内消费的瓦房店市市民消费回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摊贩经济的发展。
3.6.5大连市与瓦房店市的共同之处
在大连市与瓦房店市内,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但与消费者收入不匹配,促使消费群体面对较高消费、较低收入的现状尽量减少消费,降低了一定的经济活性。摊贩消费主体多以便利为主要购买原因。保障商品质量存疑、消费者无法维权等由摊贩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共性问题。
3.7瓦房店市市内摊贩层次发展
瓦房店市市内摊贩经济区域呈现“两个中心点,多个次中心点”的特点。新中心城区在西,老中心城区在东,摊贩层次“西向”与瓦房店市政府搬迁有关。同时,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居民居住区域向西变动,越来越多摊贩集中到新中心区。下图为摊贩分布层次简略示意图。
图1摊贩分布层次简略示意图
瓦房店市西是瓦房店市的郊区、乡镇和村庄,新中心区是以向西搬迁的瓦房店市政府。如图1所示,1区、3区分别是老中心区和新中心区的递增区。3区摊贩多数来自农村,既想在新中心区发展又想保留旧有客流量,因此出现一种现象:摊贩早晨在2区售卖,晚上在3区摆摊,一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二是晚上归家途中在3区将剩余新鲜货物卖出,减少损失和浪费。2区是摊贩量最大,交通最堵塞,流动摊贩集中规模最大的地方。
3.8对瓦房店市的摊贩经济问题启示研究
3.8.1深化精细化地摊管理,服务人民大众
应支持流动摊贩转为固定摊贩,在新中心区摊贩集中区域划分出摊贩区,引导摊贩在此摆摊;在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防疫示范点,为流动摊贩提供防疫参考和借鉴。相关部门应转变治理思路,细化管理职责、具体落实到人,保持宽松治理环境、规范管理者和执法者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服务人民大众。
3.8.2引导建立摊贩自治委员会,规范摊贩个人行为
加强摊贩同行业之间沟通,建立摊贩自治委员会,落实和加强摊贩的责任意识,规范摊贩个人行为,卫生问题和环境问题可落实到具体商家;加强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与摊贩们的沟通,减缓与摊贩的冲突,更方便管理;保障消费者、摊贩与执法人员三方的权益。
3.8.3完善相关法规,经营许可数字化,打造地方特色
我国关于摊贩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可做出针对瓦房店市摊贩具体情况的规定,强化瓦房店市市民的消费保障,做好市场规划、完善市场管理标准;将摊贩经营许可证数字化更便民。瓦房店市摊贩分布部分相对集中,全局结构松散。在新中心城区进行摊贩资源的整合,对之前人流量不大的特色夜市重新优化设计消费配套建设与公共空间,提高消费者体验质量。
3.8.4瓦房店市除中心城区外区域也需要引导与规划
瓦房店市下辖区也需要治理规划。长兴岛的海鲜摊贩留下的垃圾、复州集市摊贩占道经营造成的交通严重拥堵等问题极大地造成了居民生活不便,亟待解决。
3.8.5拓展线上购买渠道,支持平台引导发展
在摊贩集中固定的区域,可以引进本地网络售卖渠道,打造代买平台。
4结论
瓦房店市中心城区摊贩经济具有多样性、空间分布不均衡和管理与规范化水平不足的特征。该市摊贩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具备明显优势,同时也存在经营模式单一化、管理执法力度不够、责任不够细化等问题。治理瓦房店市的摊贩经济问题,政府管理者应当深化落实市场监管体制,明确治理单位职能,提升摊贩从业素质,加强消费者维权宣传,保证摊贩与消费者的权益。摊贩需要提高公共责任意识,沟通、配合管理人员与执法人员,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个体品牌,利用互联网销售渠道,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提高维权意识、主动参与城市治理。总之,有效处理摊贩经济中城市公共管理问题,需要创新现有管理模式,细化纠责,保证城市内部摊贩经济供需循环,建立多样化的城市治理责任主体,打造更适合城市摊贩经济、保障民生更好发展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任俊松.成都市地摊经济的城市治理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2]陈弘.上海地摊经济治理问题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1.
[3]林琳.后疫情时代三线城市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以梅州市中心城区地摊经济为例[J].现代商业,2023(5):3-6.
[4]瓦房店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瓦房店概况[EB/OL].(2023-05-19).https://www.dlwfd.gov.cn/2023/0305/356.html.
[5]汤文仙.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理论构建与探索[J].新视野,2018(6):74-80.
[6]瓦房店发布微信公众号.创城进行时丨瓦房店将开展专项整治![EB/OL].(2022-05-2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5OTM0Mw==&mid=2247595467&idx=2&sn=e7240002ea69e00a69dc7597cecc2f1e&chksm=9fe7828ba8900b9d34fb98cacf4e1aabe3ed092b4b27b7d2df112fa48aae42c0e4c9d40ddb75&scene=27.
[作者简介]王祺淇(2001—),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本科,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