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对比视角下经济因素对知识型老人再就业的影响

2024-10-08郑诗睿谭颖龙奕名罗婉棋

中国市场 2024年26期

摘要: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基线数据,运用Probit回归分析方法,将知识型老年人口根据户籍分为城镇与农村两个数据集,通过提出两类知识型老年人群体的个人经济状况、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子女的经济支持、配偶工作情况六个因素相关的假设,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不同户籍下的老年人的经济因素对其再就业的相关程度及显著性,结果显示:对城镇知识型老人来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个人经济状况两个因素影响显著,对农村知识型老人来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医疗保险参保情况两个因素影响显著。

关键词:知识型老人;老年人再就业;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2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26.006

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未富先老”的发展特征。日益加速的老龄化已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及冲击。老龄化将对GDP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阻碍资本积累,显著影响政府开支费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欧洲社会普遍延长退休年龄,延续老年人的社会劳动,倡导老年人再就业,进一步利用老年人才资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市场尚未成熟,重视并开发老年人口资源、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可有效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研究较为充足,但通过具体类型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划分的研究较少,同时影响不同类型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性。现有研究指出,文化程度对再就业状况的影响作用最强[1],而文化程度高的知识型老年人群体具有较大的再就业潜力,他们由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构成,被誉为“银色资源库”[2-3]。知识型老人具有丰富的技能经验、知识基础、人脉资源等人才资本,可以运用该资本与年轻工作者达成优势互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目前该人力资源尚未被社会高效发掘,故文章以知识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我国老年人内部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目前老年人在城镇“人力资源利用不足”和在农村“无休止劳动”的现象并存[4],已有研究表明农村户口对老年人再就业存在显著促进作用[5];从工作机会和市场看,虽然农村知识型老人较少,同样市场再就业机会也少,而城镇知识型老人在数量上和再就业机会上都存在优势[6],可见城乡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情况呈现差异化局面;并且城乡知识型老年人参与不同的社会保险,故文章以户籍状况作为分类指标,将知识型老年人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数据集。

众多研究分析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关键因素[7-10]。但是大部分研究是针对整个老年人群体,而非特定的知识型老年人。对于知识型老年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对再就业的作用效应同整体有所不同,他们之所以选择再就业,一是确保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二是退休后实现个人价值的倾向增强,且资产水平越高,再就业的激励作用越强[6];三是为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分担供养家庭的压力[11]。故文章以个人经济状况作为个人层面变量,并提出假设:个人资产状况与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呈负相关关系。

现有研究认为养老保险参保率为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因素[5,8,12]。当前城镇和农村老年人享有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同户口下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或显示差异性。故文章以养老保险参保率作为社会(制度)层面变量,并提出假设:养老保险参保率与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呈负相关关系。

根据已有文献,城镇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会显著影响低龄老年人的就业行为[8],较高的养老金会显著降低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比率的可能性[5,11-12]。结合知识型老年人本身个人经济状况较好,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是否对知识型老年人依然显著有待探究,故文章以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作为社会(制度)层面变量,并提出假设: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呈负相关关系。

部分学者认为老年人再就业受到医疗保险的影响并不显著[6]。另有学者则认为医疗保险参保率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效应显著[5]。将老年人群体分为农村与城镇两类,医疗保险参保率对农村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显著[8]。故文章以医疗保险参保率作为社会(制度)层面变量,并提出假设:医疗保险参保率与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呈负相关关系。

以往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甚至失独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更高,猜测是失去子女的经济支持促使老年人再就业。但另有研究显示,子女的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10,13],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并且知识型老年人往往个人资产较一般老年人多,可能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故文章以子女的经济支持作为家庭层面变量,并提出假设:子女经济帮助对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影响不显著。

有研究表明,配偶退休对老年人夫妻双方再就业呈现显著负向影响,配偶办理退休会明显降低已退休老年人的另一方配偶再就业的概率,退休老年夫妻倾向于同时退出劳动力市场[5,12]。故文章以配偶是否退休作为家庭层面变量,并提出假设:配偶退休对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呈负相关关系。

3数据、变量和模型设定

3.1数据和变量选取

在此次调查中,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tudy,CHARLS)2018年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共包括15个数据库,8579个变量,19816个观测值。本次调查在根据研究方向内容进行筛选处理后,最终选取了574位观察对象。在对知识型老年人的筛查中,参考已有的知识型老年人研究,文章选取学历在中专及以上/有中级及以上职业技术证书/管理100人以上/职务在科长或者部门经理及以上的人为知识型老年人。

文章的主要解释变量有6个,分别为个人经济状况、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医疗保险领取情况、子女经济支持、配偶工作情况。此外,由于老年人再就业情况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章还加入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婚姻情况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具体变量信息参见表1。

3.2模型设定

由于因变量,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属于二元离散因变量,因此采用Probit模型。设定如下形式的Probit模型:

Hn=β0+β1·Z1+β2·Z2+β3·Z3+…+βi·Zi

其中,H表示被解释变量,包括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城镇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农村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Z表示解释变量,包括个人经济状况、养老保险领取情况、医疗保险领取情况、子女经济支持、配偶是否退休;β表示待估计的系数。

4实证结果与分析

文章各拟合两个模型:①模型1加入了被访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以考察在控制这些人口与社会特征的基础上,知识型老年人不同的经济因素情况是否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状况。②模型2不做任何统计控制,用以反映经济因素对于就业状况影响的总体差异。

4.1经济因素对城镇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

养老金保险待遇水平对城镇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有显著影响,不管是在模型1还是模型2上显著性水平均小于1%,并且为负面影响,表明养老金金额越多,城镇知识型老年人越倾向于不再就业,假设H2正确;在城镇,养老金水平普遍比农村高很多,无论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都是这样。并且养老金是城镇知识型老年人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城镇知识型老年人的再就业供给显著降低,养老金与再就业收入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

个人经济状况对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呈现显著性影响,在模型2没有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后,个人经济状况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并且为负面影响,这表明个人经济状况越好,知识型老年人越倾向于不再就业,假设H0正确。个人经济状况的富足会减轻城镇知识型老年人对未来经济状况的担忧,从而不倾向于再次进入就业市场。

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医疗保险参保情况、配偶工作情况、子女经济支持这四个变量对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影响不显著。对于养老保险参保情况来说,由于469个样本中有457个参保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4%,基本人人参保,所以是否参与养老保险对城镇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的高低影响更为显著。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对城镇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影响不显著,可以说当前参加医疗保险报销所产生的收入对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产生的收入替代作用并不明显。配偶是否退休对城镇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影响不显著,与已有普通老年人的研究不相同,假设H5不通过,已有研究中配偶办理退休会明显降低已退休老年人的另一方配偶再就业的概率,退休老年夫妻倾向于同时退出劳动力市场[5],但对于知识型老年人来讲,个体独立性更强,有更高的个人事业追求,是否再就业更多受个人意愿影响。

4.2经济因素对农村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

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对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有显著影响,不管是在模型1还是模型2上显著性水平都小于1%,同时为负面影响,H2假设正确,表明养老金金额越多,农村知识型老年人对未来经济状况预期越好,生存压力大大减小,农村知识型老年人越倾向于不再就业。

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在模型1的显著性水平为10%,并且为负面影响,H3假设正确,表明有医疗保险农村知识型老年人越倾向于不再就业,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在模型2中却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也接近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个人特征变量对农村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有一定影响,但不大。对于农村知识型老年人来说,新农合制度覆盖面的扩大和报销力度在不断提升,增强了他们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他们未来医疗支出的担忧,降低了对经济状况的担忧,所以医疗保险参保情况与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呈负相关。而对于显著性水平不稳定,推测是由于新农合制度是以“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实施,医疗费用报销水平较低,所以对显著性程度造成了一定影响。

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子女经济支持、个人经济状况、配偶工作情况这四个变量对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影响不显著。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对农村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影响不显著,H1假设不通过,由于样本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4.3%,覆盖范围广,基本人人参保,所以是否参与养老保险对城镇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个人经济状况对农村知识型老年人是否再就业影响不显著,H0假设不通过,推测是农村居民普遍收入较低,知识型老年人也不例外,个人资产较少,退休后养老金成为主要收入,因此再就业情况受个人原有资产影响较小。农村知识型老年人再就业受到配偶工作情况的影响不显著,H5假设不通过,与已有普通老年人研究不相同,推测对于知识型老年人来讲,个体独立性更强,有更高的个人事业追求,是否再就业更多受个人意愿影响。

5总结和建议

(1)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赋予不同劳动者群体一定的退休自主权。弹性退休制度指的是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合理规划老年人的退休时间,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人资质,如受教育程度以及身体素质等,制定适合不同老年人的就业方针与政策。

(2)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构建更好的城乡养老秩序。当前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户籍的限制,参保对象一般为拥有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大规模的零工经济从业者群体的就业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并不一致,在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也无法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用较低的金额降低准入门槛,增强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特别地,需要取消零工经济从业者参保的户籍限制,打破户籍对零工经济从业者参保的限制,实现养老保险在参保、转移接续、待遇领取方面的畅通有序。

(3)充分发挥零工经济自由化和多元化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分配。互联网平台下零工经济的用工方式具有雇员临时性、时间弹性化、办公远程化等特点,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依附关系,而是彼此之间具备满足各自需求的独立的供需双方。

参考文献:

[1]张翼.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1999(4):27-31,33-34.

[2]史雪琳.再就业对知识型离退休人员的现实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8):77-79.

[3]李海军.老有所为:知识型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J].经营与管理,2015(4):20-21.

[4]朱艳婷.城乡对比视角下养老保障、子女特征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20.

[5]冉东凡,吕学静.退休人口再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J].社会保障研究,2020(2):29-37.

[6]宋晓莹,曹洁.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社会网络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63-78.

[7]江维.北京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04-108.

[8]钱鑫,姜向群.中国城市老年人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6(5):24-29.

[9]郑爱文,黄志斌.基于个人和社会双重视角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8(5):133-143.

[10]朱浩,易龙飞.社会保险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5,36(3):53-58.

[11]张子纯.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基于CFP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J].理论观察,2021(4):72-75.

[12]郭江,铁卫,储伶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工作状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6):107-112.

[13]阳义南.城镇养老保险金水平影响退休职工再就业决策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4):79-87.

[基金项目]2021—2022年度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1GSGA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