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视域下构建嵌合互通社区教育模式的探究

2024-09-30陶阿茹娜葛根托雅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会治理

摘要: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但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面临理念模糊、质量发展不稳定、主体单一超负荷工作等诸多挑战,为打破阻碍社区高质量发展壁垒,助力社会治理优化升级。应尝试探索创新社区教育新模式,明确新时代社区教育理念与责任,嵌合多元主体共治,互通共享优质资源,优化协同治理,最终达到聚焦于人,惠及民生。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嵌合;和谐社区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1-0027-04

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16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旨在通过加强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社区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显然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体系中有举重若轻的作用。而我们发现目前社区教育呈现出总供给不足的状况,无法满足新时代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特别是社区居民文明素养的迫切需求。通过嵌合、打通、互通糅合式赋能,构建新社区教育模式,实现弥补社区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短板,从逻辑要义和实现路径上都具备可行性。

一、嵌合: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一)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实现社会稳定、公平公正和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属于社会系统工程。社区教育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社会治理“赋能”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社区治理提供价值基础,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有效实施[1]。

(二)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

社区教育不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通过社区教育搭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教育模式,用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减少社区的矛盾,为社区治理的基层工作提供一个踏实的落脚点,并且社区教育的机会面向所有居民开放,不论其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身份。通过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社区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塑造社区共同价值观,有助于优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达到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三)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共建和谐社会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表明国家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社区教育是兼具教育性与社会性双重特性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2],不仅推动居民个体的发展,更是作为社会整体进步的动力“助推器”和“供给侧”。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是对社区自治、社群共治提供问题需求与行政执行的纽带链接,将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有效对接,助力于社区治理的质量,进而促进基层和谐与稳定。

二、打通: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社区教育理念的模糊

社区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较为明确出现是在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行动目标。作为推进社区治理的载体之一,其相对于教育体系中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理论体系相对匮乏,理念模糊。大部分社区教育凭借经验主义和借鉴其他教育类别理论框架开展活动,没有较为科学的指导方法、标准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体系[3]。参与社区教育的国家单位、社会组织和教育机构等没有“标准”“规范”依据,导致社区教育开展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没有“科学”“专业”系统的理论支撑,社区教育模式创新困难,模式单一。目前仍然多为政府-社区-居民自上而下的模式。例如,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开展社区教育,多数为政府下发活动,由居委会、街道办组织实施,其组织实施容易出现活动形式单一、行政管理色彩较浓、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以社区大学为社区教育组织者,虽然融合了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但是受限于学历教育经验,其开展形式仍然较为单一严肃,并且受载体限制,活动人群数量承载能力有限。传统社区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质量与效果不理想,社区居民参与明显处于被动状态,导致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和主动参与的获得感,更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诉求,社区教育流于形式。基于此,要想打破政府-社区-居民上下互通壁垒,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二)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多元参与力量发展不平衡

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根源仍然是上述提到的社区教育理念的模糊,由于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体制权责未细化,运行机制明显存在缺失,而且我国目前参与社区教育的主体采用的仍然是国家企事业行政管理体制,其既是政策“制定者”,又肩负政策的执行,因此会出现社区教育管理的越位、错位,致使社区教育内驱力不足。由于市场、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等参与的边缘化,因此参与力量不均衡,致使社区教育发展萎缩停滞不前。社区教育的社会利益被视为长期利益,在短期内其经济回报不突出。社会组织因其成本核算、政策优惠等经济性原因,加之社区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和发展模式的行政化,降低了人们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建设。在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是全域性教育,其参与主体不应仅限于单一主体,需要社会全范围、多领域、各类组织协同参与,使社区教育的“执行者”和“参与者”都能将社区教育“任务”观念转变为社区教育“义务”思维。

(三)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差异化问题

社区教育资源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社区治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社群参与程度和效果。目前,资源分配供给不均衡体现在多维度。首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投入社区教育资源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以投入经费为例,2022年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不足5%,显然,社区教育在与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其次,社区教育资源提供者较为单一。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主要由学校提供,内容受限且数量有限。尽管近些年资源供给主体有所扩充,其中以“五社联动”为主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努力满足社区需求,促进社区治理水平,然而从宏观视角观察,仍是杯水车薪。不均衡和质量的高低仍然是存在差异的原因。再次,当前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出现“偏科”,主要内容集中满足文艺、养生以及娱乐需求。素质教育、普法教育、社区治理等提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功能性课程资源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导致社区教育与社区事务不协调,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产生偏差。最后,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规划,各个地区常常各自为政,再加上缺少全国性的资源共享机制,严重限制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由于社会力量在提供资源时存在“搭便车”现象,因此使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社区教育功能发挥。

三、互通:革新社区教育,多元嵌合互通社会治理

(一)明确社区教育理念,建设社区教育理论体系

由于社区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要明确并更新社区教育的定义和目标。社区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范式。整合教育资源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不仅是提供“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促进社区成员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要构建完整的社区教育理论体系和规范条例,包括翔实的基础理论内容,对社区教育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实践内容以及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评价体系。理论体系要涵盖社区教育多维度、全方位,能够有效指导和支撑社区教育不断构建[4]。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各方主体,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社区良性发展,夯实社会治理载体[3]。发挥党组织先进思想政治优势,把关时代变化中的社区教育理念,始终体现其在社区治理和社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完成和优化顶层设计,厘清行政管理结构各部门分工,制定权责清单,形成健康的社区教育参与和合作的动态协同关系。

(二)嵌合多方参与,增进多元主体良性互动

明确政府职责,摒弃包揽治理。释放空间,引入行业组织、志愿组织、学校、社区机构等多方参与社区教育,建立一个活跃充满包容性的社区教育体系。政府应在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中明确其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政策保障和资源保障,激励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建设。例如,经费保障,除了增加社区教育经费比例,还要扩增社会组织对社区教育公共服务的购买,在服务的同时获取收益,刺激参与。在积极引导和培育社区教育组织的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并体验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文化认同和归属感,逐渐形成主人翁意识,逐步增强自发性、自觉性,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参与社区教育、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三)打破资源壁垒,精准供给社区教育

1.挖掘、整合和共享资源

挖掘社区所处地区潜在资源,建立既包容又具有独特性的社区教育资源。政府搭建开放的社区教育渠道,打通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教育机构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之间的各类制度阻碍,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5]。例如,学校学习场所、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等发挥教育资源价值,打破社区教育场域限制。除此以外,利用技术手段,丰富社区教育形式,打破传统教育手段的传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破除社区教育空间阻碍。打通“终身学习最后一公里”。在将整合的教育资源惠及社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向基层弱势群体流动,为其提供参与社会治理的公平机会,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区教育通过建立各种联盟来实现资源共享。这些机构有能力为社区教育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包括技术援助、财务援助以及人力资本的援助[6]。社区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向社会开放资源,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此外,这些机构还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从而助力他们提升技术能力和经济状况。

2.立足需求,优化教育内容

依据社区共性和居民个体差异,深入了解普遍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并将其融入课程建设中,打破传统单一的养生、娱乐等课程样态,树立所建课程为其所用的需求导向。吸引社区居民参与课程建设中,利用自己的技术、技能等创建新课程,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丰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搭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网络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于“平台”中,在减少资源重复建设的同时,共享资源。除此以外,社区教育的内容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社区居民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加强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以善学促善治,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3.助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强对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导,通过激励性手段吸引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投入社区教育中[7]。同时为确保引入并留住人才,应建立专业发展体系和生活保障体系,不断更新和强化社区专业教师的培训,确保社区教育质量。除了引入专职社区教师,还要组建专业教师、高校兼职社区教师、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等社区教育人才储备库。发挥人才带动作用,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总结

构建嵌合、打通、互通的社区教育模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要关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虽然随着时代变化,理念发生变化,需求发生变化,但亘古不变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区教育应围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导向,从而获得社区居民认同感,吸引社区居民参与,进而增强社区凝聚力,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从“理念新发展”到“质量优发展”再到“新质生产力”,环环相扣地释放高质量发展思维的动力,最终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倩.社区教育赋能社区公共精神培育的逻辑与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3(6):27-34.

[2]庞晓琛,郭红,蒋晓敏,等.社会治理共同体视阈下社区教育发展研究[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1):5-10.

[3]杜晗葳,肖志远.社区教育在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2(22):57-60.

[4]谢刚.我国社区治理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30-33.

[5]林永周,刘海波.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发展——以福建省为例[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1(2):18-21.

[6]张丹.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社区教育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234.

[7]朱维维.基于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社区教育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4):208-20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mbedded"" and Interworking Community Educ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Tao Aruna1 Ge Gentuoya2

(1.Inner Mongolia Open University, Hohhot 010011, China;

2.Hohhot Youth Torch Public Welfare Service Center, Hohhot 010000, China)

Abstract:Community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lo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It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social governance, but it currently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such as, unclear concepts, unstable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 single subject overloaded with work, etc.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that hinde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and help optimize social gover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try to innovate and explore new model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clarify the concept and responsibility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ntegrate multiple stakeholders for joint governance, share and exchange high-quality resources, optimize coordinated governance, to ultimately achieve a focus on people and benefits to the people.

Key words:Community education; Social governance; Embedding; Harmonious Community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社会治理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