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托幼一体化园本课程建构策略

2024-09-30沈秋陈湘圆

云南教育·视界 2024年9期

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将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以提升教育质量。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华山幼儿园是云南最早的公办托幼一体化园所,于2021年立项《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托幼一体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在2年的研究中,课题组深入调研了昆明市博物馆资源,形成了适合幼儿园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库,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最终形成了“四步骤螺旋轮,三形式‘趣’观展”园本课程建构基本路径。

一、策展

1.充分调研形成适合幼儿园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库

昆明市博物馆数量众多,种类和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昆明市各类博物馆数已达112所。由于婴幼儿独特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筛选的博物馆资源应该符合婴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避免所选博物馆资源脱离婴幼儿实际。为深入了解在地博物馆资源,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等活动,并从中筛选出15所博物馆,形成了适合幼儿园使用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库。

2.利用三种方式确定待建“类儿童博物馆”主题

我们选用了教师主导、师幼共同生成、婴幼儿主导三种方式确定待建“类儿童博物馆”主题,最终形成了三大主题“类儿童博物馆”主题活动网络,每个“类儿童博物馆”下设5~8个展区,每个展区涵盖五大领域活动内容。研究中课题组发现,待建博物馆主题生成的主体不同,在探索过程中的教育推进路径也会随之变化。教师主导型在博物馆建构过程中内容呈现更加系统和科学,教育性更强;师幼共同生成型的方式生成的课程兼顾了婴幼儿的主动性,也强调了教师的指导性,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与婴幼儿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婴幼儿主导型更能调动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园本课程深度推进中三种方式并不是完全割裂存在的,而是相互补充、协同合作、共同支持园本课程的建构。

二、布展

布展是指利用现有建筑空间、场馆、陈列室、公共区域等,通过技术手段对其空间进行布局以及对展品内容进行布置和展示工作。本文指有主题的环境创设形成有主题的“类儿童博物馆”的过程。在布展过程中,要树立博物馆是婴幼儿多感官感知展品的空间,是婴幼儿经验不断生成的地方,是婴幼儿独有的游戏活动场所的理念,从幼儿园大厅、走廊、班级三个区域入手,形成了三大空间下不同特色的博物馆。

1.以大厅为依托,创建“园级博物馆”

利用园所户外环境、一楼大厅,以“大美云南、美美昆明”为主题创建园级博物馆,从“历史文化名城”“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跟着名家学非遗”为切入点,展出云南国宝级文物“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仿制品)”、云南特有矿石标本、动植物标本云南名家创作的各类型艺术品,介绍云南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文化名人。近日楼剪影开放式陈列柜则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如触摸屏、3D裸眼技术等,让婴幼儿能多感官了解展品。此外,还设立了临展区,鼓励婴幼儿以不同形式与展品互动,成为展览的主要策划者。创建一个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儿童性和互动性的“类儿童博物馆”,为园本课程提供更加坚实的环境支持,充实园本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展现形式,使幼儿、教师、家长更加直观地感受园所文化氛围。

2.以走廊为载体,创建“流动博物馆”

幼儿园走廊是幼儿每天接触最多的室外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布局,营造博物馆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课题组利用楼梯走廊建立了两大“流动博物馆”,即“乘非遗东风——艺术美”展区和“赏生命之美——生命美”展区。在“生命美”展区以动植物标本为主要展品,吸引婴幼儿发现动物和植物的奇妙之处。而“艺术美”展区则展出不同类型的云南名家非遗作品,如“扎染布”“刺绣绣片”“雕版印画”“剪纸”等艺术作品。此外,我们预留了一条走廊作为幼儿展品的“‘对话大师’流动博物馆”,将幼儿制作的各类型展品进行流动展览,提供幼儿对话大师的空间。

3.以班级为单位,创建“班级博物馆”

教室是幼儿在园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也是与幼儿互动最多的环境。“班级博物馆”具备互动性、生活性、多变性特点,这种环境更贴近幼儿,表现出特有的游戏化和情景化,在班级展品的投放上也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参与性、拓展性。幼儿在“班级博物馆”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其需求,及时为幼儿的探究和表征提供有效支持。同时,让其成为区域设计的有益补充和园本课程建构的有利基点。

三、展陈

展陈即陈列和展览,主要是婴幼儿对展品认知、表征、陈列的过程。展陈也是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园本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形成了“参观一次博物馆”“认一件展品”“讲一个展品故事”“做一件展品”“布一次展览”的“五个一”展陈途径。以《我与“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博物馆活动为例:

1.参观一次博物馆

为更好地支持婴幼儿自主探究,教师采用各种形式鼓励婴幼儿参观博物馆,如:幼儿园集体参观、小组参观、亲子活动、云参观等。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亲子活动的方式,家长们带领孩子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对话”国宝级文物。

2.认一件展品

在博物馆纷繁的展品中,鼓励婴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锁定一件展品进行深入探究。老师则借助各种资源支持婴幼儿多感官认知、了解展品历史,从多角度观察。在活动中园所提供了复刻品,支持婴幼儿对展品的探究,鼓励婴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认知展品。

3.讲一个展品故事

每一个展品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教师引导婴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了解展品历史故事,也鼓励婴幼儿根据展品的形象创编新故事。活动中,婴幼儿以个体讲述、小组讲述、合作表演的方式,通过“博物馆讲解员”“国旗下演讲”、区域游戏等形式讲述展品故事。

4.做一件展品

做一件展品是婴幼儿参与博物馆活动最直接的表征方式。面对不同类型的展品,婴幼儿最开始喜欢用绘画方式把自己的所见记录下来。到后期,绘画创作已不能满足婴幼儿,他们往往根据自己所喜欢的材料和形式进行展品创作,除了表达各自所见,还增加了所想。孩子们利用黏土、布料、纸、毛线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展品并积极参与展品征集。

5.布一次展览

布一次展览是婴幼儿参与博物馆活动阶段性的表征,如何布一次展览对婴幼儿来说也是一次新经验的探索。婴幼儿为了把自己制作的展品介绍给更多的人,往往积极投身于布展,在幼儿园博物馆临展区完成了“乘非遗东风——‘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特展”。

四、观展

观展即参观展览。在观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婴幼儿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参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展品所传达信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为有效的“三形式‘趣’观展”方式。

1.自由参观

婴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观的区域和展品。自由参观有助于激发婴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取一手经验。教师观察并记录婴幼儿的参观对象、参观时长、参观方式和表征,有助于教师掌握婴幼儿的需求,捕捉后续活动生成点。

2.展品认知

在自由参观的基础上,婴幼儿对展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这个展品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它有什么作用?”等。教师会根据婴幼儿的提问进行筛选并组织相应活动,如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展品,感受其质地和重量,或者让他们尝试模仿展品的动作和形态等,以此来增强他们对展品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

3.问题研学

园本课程建构中所应用的博物馆教育资源必须坚持园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适时让婴幼儿走进真实博物馆,带着问题去研学。例如:园所组织开展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研学活动,引导孩子们提出关于动物博物馆的问题,生成个性化的研学任务,带着任务走进昆明市动物博物馆,和同伴一起参观、听讲解、寻找答案,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

在园本课程建构中,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融入为已有的园本课程增加了丰富的素材和活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园所、婴幼儿、教师、家长的视野,丰富其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博物意识,有效实现园所“三会一适应”的培养目标和“赋予更多可能”的办园理念。

(本文系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托幼一体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ZG20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