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出台二十条措施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等8篇

2024-09-30

云南教育·视界 2024年9期

云南出台二十条措施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云南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二十条措施》,明确加强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建设、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科学教育、做好相关改革配套衔接等方面内容。

《措施》要求,加强科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督促指导各地开足开齐科学类课程,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强化科学实验实操,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和实践活动;要丰富科学教育实践内容,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并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的、必备的项目;支持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

《措施》明确,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科学教育,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工农企业生产线等阵地,向省内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强化项目引领科学教育,积极组织实施“‘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题月”“少年科学院”等项目活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校,建立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合作机制;要吸纳校外科学人才助力校内发展等。

《措施》强调,深化教育考试评价改革,逐步减少应试教育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长效机制,加强科学教育研究;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启动

新华社消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行动实施将持续到2025年6月。

合作行动主要包括实施成果转化对接行动、实施联合技术攻关行动、实施产教融合育才行动等三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在实施产教融合育才行动方面,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校选派人员赴企实岗锻炼,承担科技副总、技术顾问等技术职务和科研助理等工作岗位,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参与联合研发项目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行动将促进国家高新区、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

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中国教育报》消息 日前,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共同体的成立,是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有色金属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组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推动教育全面服务和支撑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会议强调,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建好建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推进教育强国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之举。政府、企业、学校各建设主体要找准各自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的定位,让产教融合真正发生化学反应,推动教育支撑产业发展,产业赋能教育改革,产教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打造合作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云南全面实施体育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教育新闻网消息 日前,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制定实施《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见》,提出力争2025年体育事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035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样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标杆和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示范。

《意见》提出,要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融入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公共服务和重大活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民族地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体育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的重要内容,挖掘整理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支持各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组织传统体育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要持续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创新“体育+”“+体育”等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精品;要将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团结大舞台,融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要深入开展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研究;鼓励和支持相关高校将民族体育纳入教学范围,加强民族体育学科建设、丰富民族体育课程。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成立

《科技日报》消息 日前,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国内知名高校组成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京成立,引发学界广泛关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等,可谓“阵容豪华”。

“这是凝聚社科力量,深化有组织科研的有力探索。”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陈郭华表示,通过联盟,各实验室能进行学术交流、培训与调研,形成常态化的互动沟通机制,从而打破信息与研究孤岛,实现资源有效集成,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说:“成立联盟旨在加强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发挥实验室建设的最大合力。”在他看来,构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对打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各项环节有重要意义。联盟将拓展研究领域和深化研究内容,整合各单位成员资源和优势,推动文科研究向更深入、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将加强与国际知名文科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我国文科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将积极推动文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文科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所在京高校将建设雄安校区

人民网消息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5所高校官网发布消息,将建设雄安校区。截至目前,共有9所在京高校已经或即将建设雄安校区。

北京理工大学官网消息显示,该校将构建“一脉五区,一体发展”的办学格局,雄安校区获批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的《总务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代理服务竞价结果公示》显示,该校将建设雄安校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分别发布的公告,这3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均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一组团。此前,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已开工建设。

教育部启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人民日报》消息 教育部日前发布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全国共有1331家用人单位与2100所高校完成对接合作,达成项目立项2.4万余项。

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分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定向人才培养培训、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五类。高校与用人单位通过协同共建一批就业实习基地、共同开展长期系统定向培养或短期培训、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围绕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开展联合培养、面向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与专场招聘等方式,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三部门联合发布11项政策

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新华社消息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项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的一大重点举措是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的企业,可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通知明确,将实施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开展先进制造业职业体验活动,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在今明两年每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强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建立实名台账,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强化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帮扶,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针对性提供高质量岗位信息;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鼓励引导基层一线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规模组织招聘对接服务、强化青年求职能力训练和学徒培训、高效办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加强就业权益维护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