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水江畔的“筑梦人”

2024-09-30王宏愿

云南教育·视界 2024年9期

清水江,是珠江水系南盘江的支流,发源于云南省丘北县,由西南向北流过丘北县、广南县的一道道峡谷,最后注入南盘江。六郎小学是广南县者兔乡的一个完小,位于清水江畔的高山上。这里山高沟深,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不说是外地老师来了待不住,就是本地的年轻一代,也是千方百计地要逃离这里。然而,有一个人,29年来一直坚守在这里,他就是六郎完小校长王家华,一位乡村教育的“筑梦人”。他的留守,是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更是为了守候走出大山练就本领的一拨拨人才回来振兴六郎村。

1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

2021年9月,王家华荣获“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被省政府奖励10万元奖金。王家华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他还未转成公办老师时,每个月工资111元,这10万元,相当于彼时自己75年工资的总和,真是个天文数字!这让王家华激动不已,心想终于能提前还上一部分房贷、车贷了,但一个现实情况让他犹豫了:六郎小学刚刚搬迁,新学校还没有围墙。学校离村子2.5公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寄宿的学生从幼儿班到六年级,大的十一二岁,最小的才两岁多。学生的住宿安全一直悬在王家华的心头挥之不去。完善围墙一事因缺乏资金一直未得到落实,算下来,需要13万元左右才能解决。他一夜夜地失眠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把1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建围墙。其实王家华家经济情况不好,妻子在学校帮厨,月工资才1500元,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家里仅有的一辆面包车还是从二手市场里花2.8万元买来的。王家华反复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妻子也意识到学校的特殊困难,理解到丈夫作为一校之长的良苦用心,最终决定把1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建设附属工程。在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经过王家华和身边教师的共同努力,六郎小学的围墙、大门建起来了,成为清水江畔一个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成长摇篮。

这不是王家华第一次捐款,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关心关爱孤儿、贫困生和留守儿童,经常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元至500元不等的生活费资助贫困学生。他创建了“贫困救助帮扶工作室”,通过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筹集物资及资金,对留守儿童进行资助。有一次,沪滇关爱行动到学校进行结对扶持,学生小安得到了去上海参观学习的机会,但小安家庭困难,拿不出4000元的路费,王家华就从自己工资中拿了4000元给他。29年来,王家华先后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已累计达8万余元。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王家华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人。2002年9月,王家华当上完小校长后,这副担子就再没有脱下来过。完小校长是一个“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苦差事,但王家华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倦怠过。

王家华注重以制度管理人,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确保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效率。以前,虽然他家离老校点仅有200米,但他依然坚持以校为家,和其他老师一起在学校排班轮值,严格考勤,从来不在工作期间离岗帮家人干家务或农活。王家华身先士卒,学校的义务劳动他总是第一个上,安排别人的事,总不会少给自己安排一份,在他的影响下,有偷懒念想的老师都不好意思偷懒了。

他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六郎完小大部分老师家在县外,2015年广南县实施全面消除D级危房工程,六郎完小只能搭建临时板房做教室,而教师宿舍也没有了,王家华就无偿安排了5名老师到自己家住。县外老师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在学校没有紧要事务时,他都必定亲自前去祝贺或探望慰问,被关怀的老师们感动不已,回来后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他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平时开教师会或党支部的“三会一课”,都有意识地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组建师德师风监督小组,鼓励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行监督,严防未成年学生受到不法伤害,多年来六郎完小教师从未出现酒驾、赌博等违纪违法行为。对于有违反师德师风苗头的教师,他及时进行提醒谈话,警醒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

王家华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原来的六郎小学校舍是石木结构,楼板间隙稀疏得可以伸进学生的手掌,楼上师生一走动,楼下师生头上就落了一层灰。2002年学校扩建,王家华坚持白天上课,晚上走村串户,动员群众筹集资金、投工投劳办学。在工作停滞不前的时候,王家华掏出自己的工资买了一头猪,请全村群众吃,大家被王家华这种无私的精神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六郎村村民自筹资金,群众无偿让地5亩,建成了当时合格的完小。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数逐年增加,六郎小学在村中无法扩建,需要再次迁建。王家华继续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用自己的执着和深情打动群众,得到了村小组干部和群众的支持,群众无偿让出地块近30亩,群众还自筹资金14.6万元作为平整地块费用,六郎小学新校区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但随之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上级财力紧张,一时还无法采购教学设施设备。王家华利用假期,亲自跑到昆明、上海、北京等地反映困难、提出申请,得到“熙北益行”项目捐赠10万元,资助购买学生餐桌、床架、床上用品、办公桌椅、文具用品等;云南省教育基金会捐赠了价值43000元的100套全新课桌椅、一批价值55700元的图书。迁建的六郎小学终于如期开学。现在的六郎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楼房林立,校园绿树成荫,四季鲜花盛开,为4个小组540余户2300余人的壮族、瑶族群众子女提供了就近入学的便利。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有教师10人,在校生140余人全部寄宿在学校。

作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王家华时刻不忘记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他和完小的教师结合校情,因地制宜开展提质增效工作。他经常请求中心校、城区学校送教到六郎小学,开展教研活动,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作为校长承担的事务繁杂,但他的周课时量依然达到了35节。他坚持每天带领学生跑操,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王家华就联系了北京市的心理教师以及本县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疏导,使他们阳光地生活、快乐地学习。通过不懈努力,六郎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的统考成绩稳居全县前列,示范效应逐渐凸显,精细化的管理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与认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从代课教师成长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王家华是一个爱学习的人。1995年,21岁的王家华成为一名代课教师,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高中毕业就来教书,“不过是沾了政策的光才走上讲台的”。王家华还清楚地记得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教学生读汉语拼音单韵母“a、o、e”,因为自己民族口音较浓,加之对第二声、第三声都还没有准确地区分,佯装镇定的他差点坚持不到下课。此后,他到其他老师的课堂去听课,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经常到学生家里家访,辅导学生作业和预习新课,对怎么样上好课越来越胸有成竹。

他深知学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所以他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他报名参加了中师学历自学考试,夜以继日地自学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到两年的时间便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拿到了中师毕业证。2000年7月,他参加考试,顺利被录取到文山州师范学校就读,经过一年的脱产进修,成了一名合格的全科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后,他深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己在学校学的已经跟不上学生的发展,又拿起了高中课本复习参加学历提升考试。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他到云南师范大学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函授学习并取得专科学历。他把每年的履职晋级培训真正当成是能力“充电”,积极参加教育现代化技能培训,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授课。在日常工作之余,王家华会主动参加各种培训、研讨活动,主动与其他校长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丰富自己的管理智慧和教育理念。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王家华认为,教学研究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物,学校管理、食品安全甚至门卫安保都可以成为课题。王家华还发现乡镇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爱写教学论文的人不教书,教书的人不爱写教学论文,导致课题结题后推广运用效果不好。所以他再忙也坚持带班,只有带了班心里才感到踏实,专业的东西才不会丢,教和研也才能有机结合。他每接一个班,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组建班委会,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言行,打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针对六郎小学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有困难的实际,他在六郎小学组织实施了“壮汉双语”“师亲一肩”教学模式,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壮汉双语”并用,让留守儿童从老师身上感受亲人般的温暖,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王家华还组织老师们进行研讨,教会他们少数民族日常用语,以确保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他在教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撰写的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获奖或发表,还担任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一书的副主编。他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申报课题,主持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分层作业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双减”和五项管理如何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参与的课题《关于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用学习任务群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均已结题。以研促教的效果是极其明显的,王家华所带的班级成绩在乡镇总是名列前茅。王家华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带领学生到者兔乡中心学校参加运动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29年的坚守,王家华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走向成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敬和赞誉。29年来,王家华曾18次被上级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是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无数像王家华一样的教育“筑梦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坚守,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更多的学子照亮前行的道路。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力,就一定能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