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梦想启程 向希望进发
2024-09-30李春林李彤隋鑫
近30年来,临沧市临翔区第二中学学(下简称:临翔二中)先后向市、省、国家输送200多名运动员,培养出世界冠军4人、全国冠军7人,共获得40块省级金牌,这里已走出1000余名优秀体育人才。
“身在临沧,心系北京,放眼世界!”这句在临翔二中尽人皆知的口号,跨越万水千山,直抵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体育赛事现场,让世界听到了来自祖国西南边陲小城莘莘学子发自内心的声音。
织梦 精心打造成才摇篮
“一所好学校的建成,能让莘莘学子多一分希望。我们尽可能让学生拥有多样化发展的可能。”临翔二中校长郭平介绍,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有扎实基础,也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路子。
临翔二中创办于1943年,距离临沧市区25公里。学校地处海拔1700米左右的亚高原,气候、地面坡度、氧气含量等适合进行体育训练,为培养体育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01年被选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是临沧市市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校点。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临翔二中体育老师李家周的牵头下,学校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拔体育人才,通过层层培养和输送,为学生们走出大山找到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
“我的师哥师姐是冠军,我可以将这种拼搏精神用于学习。”临翔二中学生作文中的这句话让学校副校长罗开玲印象深刻。在她看来,被体育精神浸润的学校,培养了学生们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互爱的精神品质。“即便是下雨天,体育班的孩子们也会坚持训练,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一刻也不敢放松。这种锚定目标、坚持奋斗的精神浸润着整个学校。”罗开玲说。
学校现包含初中部和高中部,共有在校学生1556人,90%以上来自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占40%左右。山区的孩子怎么更好地走出去?让每一个学生毕业的时候至少拥有一项擅长的运动技能,是学校的教学目标。
走进临翔二中,学生们正在运动场上奔跑跳跃,朝气蓬勃的一张张脸庞成为最美的风景。
学校每天有长达40分钟的大课间,学生们会利用这段时间,走出教室、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找到自信开始,一项擅长的运动技能就是突破口。”郭平说。
逐梦 用心培育输送人才
“临翔二中为什么能出这么多的体育人才,很大程度在于李家周老师的慧眼识珠。”据介绍,李老师对于体育人才有独到的选拔标准和培养方式,各级体育赛事中成绩斐然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他的学生。
世界冠军王应柳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2004年,王应柳上初一时,李家周看中了她过人的天赋,她也渐渐在李老师的鼓励下认清了自己的目标所在,专心练起了竞走。自2006年开始,王应柳多次在全国乃至国际竞走赛事中斩获奖项,其中在2018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上夺得女子20公里金牌。
“职业生涯中的低谷期是李老师和学校前辈陪我度过的,当时我因为贫血从省队退下来了。在李老师和罗恒龙学长的帮助下,我到楚雄进行集中训练,最终重回赛场。”王应柳讲述职业生涯中类似的低谷很多,但她总是撑着一口气坚持着,朝着目标奋进。
曾获全国柔道锦标赛60公斤级冠军的罗恒龙1995年进入临翔二中学习。说起当时如何开启体育生涯,他感受颇深:“14岁那年,有一天在田间放牛,一位老师过来问我要不要去临翔二中练体育,那一刻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位老师正是李家周。
在李家周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罗恒龙一路克服困难成为全国冠军,现在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继续为国家体育事业找寻并输送人才。
体育人才如何选拔?说起这个话题,李家周滔滔不绝:“首先应该观察孩子的身体条件,骨架、跟腱偏细长型的适合田径,身体比较壮实的则可以考虑拳击、柔道。还要注意观察这个孩子平时的性格特征,是否能吃苦、有韧性也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1993年,李家周进入临翔二中担任体育老师,在学校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临沧县(临翔区前身)第二中学课余田径训练队”(现为博海体育训练大队),包含田径、柔道、拳击、举重等项目,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学生被挖掘成才。
李富兴是2002年云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柔道66公斤级冠军,弟弟李富光则是2006年云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男子60公斤级冠军。
“当时家里比较贫穷,我是家中长子,父母并不赞同我学体育,希望我早日赚钱养verbk/pZIHF07R3adCTvKOmbbVWVMpsR+iNDaqzBet4=家。但李家周老师觉得我有天分,去我家做了22次家访。”李富兴介绍,他家距学校30多公里,李老师每次都走路来,跟他父母促膝长谈,最终说服了他的父母。
在李家周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家庭就此得以改变。“体育改变人生”的观念很快辐射出去,越来越多的人家希望孩子跟着李老师学体育。
“我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敢于拼搏、坚持不懈、为国争光。”李家周用30余年的教学生涯践行着这一精神。运动员的逐梦在于不懈奋斗后在赛场上迎来高光时刻,在于前进路上的惺惺相惜、互帮互助。
追梦 全心激发体育力量
“箭矢飞出去的那一刻,我就自由了。”临沧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丁相洋被来自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完小射箭队学生的这一句话深深震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临沧人的体育精神。”丁相洋介绍,临沧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的发展以“见人、见事、见物”为抓手,通过抓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临沧市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在多个县(区)挖掘人才、组建队伍,并在射箭、举重、柔道、足球等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中,临沧射箭项目创下8金9银5铜的佳绩,荣获全省第一。2023年全国射箭锦标赛中,临沧运动员董泽超为云南斩获第一枚射箭金牌。临沧市着力打造的“佤山少年”品牌也正在为国家足球运动的发展培养少年后备军。
临沧市通过全域挖掘、科技赋能筛选出优秀体育教练和体育苗子,打好人才基础。出台《临沧市参加重大体育比赛奖励办法》,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在沧源、双江等县城建设专项体育训练实验学校,体育将8县(区)有机联动起来。
临翔区市民刘应贵今年已75岁,清晨起来跑步、爬山是他40年如一日的活动。他说:“我最初开始晨跑时临沧城只有一条路。4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临沧城路平、灯亮、安全,跑步的人越来越多。”
目前,临沧市已建成体育场地设施7081个、市级体育场馆1个、县级体育场馆5个,“15分钟健身圈”城市社区覆盖率和乡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公共体育场馆健身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
临沧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区域,基于多样的民族文化,以文促体是临沧的重要发展方向。依托“边”的特色,临沧市重点打造沧源幸福边境运动会、镇康中缅运动会、耿马飞马杯、双江国际射击射箭赛等边境幸福系列品牌赛事。承办全国、全省群众体育赛事5场,组织市内群众体育赛事65个。深入推进“工间操”进单位、“勤锻炼”进家庭。组织开展特色社区运动会48场次,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87.29万人,占临沧总人口的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