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威市一幼:家园协同筑乐园劳动之美润童心

2024-09-30刘慧

云南教育·视界 2024年9期

“瞧!我们的土豆苗长高了。”

“好神奇,胡萝卜开花了。”

“老师老师快来看,我们发现这里有好多西瓜虫。”

在宣威市第一幼儿园双龙园区的百蔬园里,小朋友正欣喜地交流自己的新发现。今年春夏,劳动课程如火如荼地在幼儿园开展起来,随处可见幼儿忙碌的身影,给植物浇水,给乌龟喂食,记录小蝌蚪的成长变化,熬制麦芽糖……小朋友像一个个小主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各式各样的劳动。

宣威市一幼建于1956年,践行“和润养童趣,德爱育童真”的办园理念。2024年春季学期,一幼双龙园区致力于打造自然生态田园式的幼儿园环境,在园本课程三年规划的顶层设计下,规划布局了“四园”(百花园、百蔬园、百草园、百果园)劳动基地,为幼儿营造能充分探究植物、动物生长发展过程的学习环境,探索一种立体兼容的劳动教育模式。家园协同有目的地创设适宜的班级种植养殖区域,依托幼儿园的百花园、百蔬园,结合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契机,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系列劳动体验活动。

在种植养殖活动中体验生命律动

春播夏长,结合植物的生长节气,大五班的幼儿在种植前填写了春日种植调查表,结合“我知道春天适合播种什么”、“我想种什么”、“种植需要哪些工具”……迈开种植第一步。在播种的过程中,幼儿用铲子挖小坑,开始尝试判断坑的深浅,种子放进坑里后应该覆上多少土,给种子浇多少水合适……幼儿亲手种植并追踪植物成长,静待种子发芽的过程,亦如老师陪伴孩子们静待花开的过程。

小二班的幼儿水培了豌豆、花生和红豆。老师在陪伴孩子们记录的过程中写到:“先把豆宝宝们泡一泡,吸收足够的水分,然后放在盘子里,盖上毛巾。过了两天,它们果真发芽了,小朋友们都很惊奇,豌豆长得最快,然后是红豆,最后是花生。种子发芽后就把毛巾拿掉,没有了毛巾保持湿度,它们长得很慢,长出来一点点根,慢慢地发霉蔫了。”虽然水培以失败告终,但小朋友们知道了两个重要的种植常识:保持湿度可以让种子更快地发芽、成长;种子的芽会发育成植物的根。教师基于“儿童意识”,敞开探索空间,允许幼儿试错,支持幼儿直面种植、养殖中的问题,以幼儿亲历亲为的方式来帮助儿童与自然建立起“亲密关系”,实现师幼共成长。

小三班的幼儿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提出给金鱼喂面包,给绿植喝牛奶,让金鱼跟泥鳅一起生活等建议。结果,金鱼撑死了,绿植发臭了,泥鳅把金鱼欺负了……孩子们也明白了动植物有自己的营养需求和生存法则,教师则适时引导幼儿应懂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理解“适者生存”法则,并讲授一些基本的动植物养护知识。

从选种、播种、浇水、施肥、锄草到收获,家园密切配合,给予幼儿支持和协助。幼儿园将劳动课程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过渡环节,幼儿在来园、餐后活动时会聚在一起观察植物、照料动物;放学后,孩子会领着家长去百花园和百蔬园,一起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周末节假日,每个宝宝把植物和小动物带回家照护。种植养殖活动的自然性、情境性、完整性对培育幼儿劳动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通过照料植物的过程能够展现和发展自身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自然的亲近和认识,提高感官敏锐度和创造力,在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学习、思考和成长。

在麦芽糖制作中传承非遗文化

缘起于对非遗糖画的认识,结合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在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节,经过交流讨论,大五班决定开启传承非遗文化,探索麦芽糖的奇妙之旅。

为了成功制作出麦芽糖,家长、老师带领幼儿学习相关知识,向麦芽糖制作的民间艺人虚心请教,一起合作完成“麦芽糖制作调查”,初步整理出麦芽糖的制作方法。在麦子到麦芽的生长过程中,幼儿每天入园都要先去看一看麦芽的生长情况,争相给麦苗喷洒水,还有的幼儿会用尺子量一量麦芽长了多高。终于等到制作麦芽糖这一天,孩子们积极参加每一个环节,麦芽摘洗、切碎、加入蒸熟的糯米充分搅拌混合、用保鲜膜覆盖发酵、用纱布过滤挤压提取麦芽汁水……两个多小时后,麦芽汁慢慢变成了麦芽糖膏,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搅拌。当老师把麦芽糖浇在花生果仁上的时候,玥明小朋友兴奋地说:“哇,好像金黄色的瀑布啊!”不等麦芽糖凝固,性急的幼儿又忍不住用手去摸一摸,陶雨含小朋友说:“软软的,像玩具果冻捏捏!”

教育来源于生活,自然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法,从一粒种子变成一颗糖,幼儿在麦芽糖制作过程中一起观察、探索、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了关于制作麦芽糖的体验,感受和分享了劳动的乐趣。在一周的时间里,幼儿们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协调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师幼一起品尝麦芽糖环节,老师引导幼儿回顾劳动过程,让幼儿讲述自己在劳作过程中感受到的艰难,帮助幼儿生成自我价值,形成坚韧的劳动意志,用收获的快乐升华了幼儿对劳动精神的情感认同。

在植物色素辨识中探索生活奥秘

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幼儿教师需要及时抓住契机,关注幼儿劳动的过程性与衔接性,使劳动教育与幼儿不断增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展,保证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在大七班的一次水果加餐中,一个小男孩说:“老师、老师你快看,他的嘴巴变红啦。”另一个小女孩说:“哈哈哈,他像一个红嘴大妖怪。”原来,几个幼儿吃了红心火龙果后,嘴巴和手指都被染成了鲜艳的红色。他们相互看着对方,又惊又喜,仿佛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秘密。由此,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一场关于植物色素的探索活动拉开序幕。老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了《色素调查表》,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从网络上、去超市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植物色素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发现火龙果、紫薯、胡萝卜、菠菜等都含有丰富的植物色素。

基于幼儿对色素的浓厚兴趣,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确定了7种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并由幼儿自主选择分成小组进行操作。按照不同的提取方法,幼儿也选择相应的提取工具,“我要用榨汁机”、“我要研磨器”、“我要用小刀”、“老师,我觉得石头也可以把植物敲碎呀!”在提取色素的过程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果汁的颜色正是食材中植物色素的颜色。把果蔬切块、压碎、研磨,再用纱布过滤,每一个操作,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相互协作,沉浸在美妙的活动体验中。在活动中,孩子们还探索了植物色素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色素液制作彩色汤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幼儿尝试了和面、揉搓汤圆,体会了劳动的艰辛,感受了植物色素和食品在一起带来的色彩变化和乐趣。

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劳动活动中,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就是他们主动爱上劳动又感受到劳动价值的时刻。当一碗碗色彩斑斓的汤圆端上餐桌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和自豪的笑容,带来的是强烈的劳动愉悦感和对劳动光荣的价值认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进行劳动赋权,唤醒幼儿劳动主体意识,以参与者、协助者的身份,不断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支持劳动活动的深入和延续。

宣威市一幼通过积极完善劳动课程建设和创新活动方式,逐步培育幼儿的劳动素养。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观念明显转变,小班幼儿劳动意识开始萌发,中班幼儿劳动习惯慢慢养成,大班幼儿劳动能力逐步提升。不同形式劳动活动的开展,培育了幼儿的劳动素养,也促进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家园合作的劳动教育理念情感认同。下一步,幼儿园将进一步完善和构建适宜园所特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积极的劳动情感,获得良好的劳动观念,养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