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临床分析

2024-09-29徐晓红徐海燕

婚育与健康 2024年17期

【摘要】目的:研究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措施探讨。方法:2019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200例乙肝孕妇及其200例乙肝高危儿,分析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结果:本研究中通过对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HBV母婴传播的因素较多,包括母体HBsAg阳性和孕期母体HBV-DNA拷贝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儿、早产儿、剖宫产、母乳喂养及孕期注射HBIG不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HBV母婴传播的因素较多,针对乙肝高危儿采取免疫抑制,可以提升新生儿长期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力。

【关键词】母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新生儿;免疫预防

Clinical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BV and immune prevention for high-risk infants with hepatitis B

XU Xiaohong1, XU Haiyan2

1.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Hai’an, Hai’an, Jiangsu 226600, China; 2.Ha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Hai’an, Jiangsu 226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BV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of immune prevention for high-risk infants with hepatitis B.Methods: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3,200 pregnant women with hepatitis B and 200 high-risk infants with hepatitis B were includ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BV and immunization prevention of high-risk infants with hepatitis B.Results:In this study,through single factor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BV,including positive maternal HBsAg and maternal HBV-DNA copy volume during pregnanc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Low birth weight infants,premature infants,cesarean section,breastfeeding and HBIG injection during pregnancy were no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HBV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of HBV. Immunosuppression for high-risk infants with hepatitis B can enhance the long-term immunity of newborns to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Key?Words】Maternal infection; Hepatitis B virus; Newborn; Immunoprophylaxis

接种疫苗在当前来看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有效的措施,而且乙肝疫苗在我国也被纳入儿童免疫计划。尤其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显著下降,因此在我国乙型肝炎的感染者也在逐年减少。一般在临床中认为,人体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10mU/mL时,意味着个体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抵抗力[1]。但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随着接种对象的年龄上升,疫苗接种的年限也会随之推移,抗体水平也将逐渐下降。如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10mU/mL,是否仍然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着保护作用,目前临床中有着较大争议性。尤其是在很多高危人群中,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学者在研究中也进一步指出,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后期接种,实际上不能单纯凭借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作为参考指标,也就是说,即便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水平<10mU/mL时,接种者机体可能仍然存在免疫记忆,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有着免疫抵抗作用,后续也无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2]。但是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下降后,会削弱机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所以需要后期加强接种。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分析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以此来更好地开展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对后期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200例乙肝孕妇及其200例乙肝高危儿。其中200例乙肝高危儿男性102例,女性98例。

纳入标准:本次纳入的孕产妇均被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妊娠阶段产妇无妊高征、先兆流产以及严重肝功能病史;在妊娠期间未接受干扰素治疗。

排除因素:患有严重的脏器功能疾病;多胎妊娠女性;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不配合研究;对本次研究持反对态度。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以预防接种为参照依据,并详细核实新生儿和母体抗病毒以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集新生儿3mL外周血,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定量检测。

免疫预防:孕妇在怀孕第20周起,于臀大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在三角肌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mL。分别在孕20~32周时,每隔4周注射1次;孕32~36周时,注射频率调整为每2周1次;孕36周至分娩期间,每周1次。检测后发现孕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但是乙型肝炎E抗原呈阴性时,则无需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则在分娩后的12h内、1个月及6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

1.3观察指标

分析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通过对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HBV母婴传播的因素较多,包括母体HBsAg阳性和孕期母体HBV-DNA拷贝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体重儿、早产儿、剖宫产、母乳喂养和孕期注射HBIG不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HBV在临床中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在HBV传播方式中占主导地位,其原理是HBSAg阳性的母体将病毒传播给子女,并在子女体内复制,该子女便为乙肝高危儿。目前根据临床数据统计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率可超过90%,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选择乙肝疫苗注射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形式,从整体来看,预防效果极佳[3]。在以往临床研究中,主要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此来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体子女感染的风险。不过在现有的临床研究中也进一步指出,选择对应的免疫预防方式后,部分新生儿在分娩后检测时,仍然会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有的临床报道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通过给予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疫苗联合免疫预防,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的免疫预防效果,同时对新生儿也能给予远期的免疫保护价值[4]。孕产妇以及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后,有效预防了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的传播,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进一步下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作为乙肝患者血清中所分离的一种特异性的免疫物质,它的价值在于预防或者推迟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在免疫预防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尤其在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后,能够进一步促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转阴,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对于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子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着极大帮助。在以往临床研究中也有学者指出,孕期乙肝疫苗以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方案实际上存在着一定差异性[5]。一般来说,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率的效果临床中表现不同,所以如果需要选择乙肝疫苗注射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进行免疫预防,必须做好孕产妇妊娠期间的免疫预防处理,例如如何选择产后接种的时机以及对于疫苗尽量的使用,均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有学者的研究中则进一步指出,宫内胎儿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可能为孕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预防宫内感染,在妊娠期间,如果能够接种乙肝疫苗,这一阶段胎儿可以在子宫内经由母体获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从而控制分娩后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发生率[6]。尤其新生儿在母体内如果获得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后,后续进行小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也能有效起到聚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效果,使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进一步得到提升。还有临床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受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例如胎儿自身的易感性、乙肝病毒变异以及母体内免疫应答等均有不可分割的关联[7]。尤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体的血清中,HPV病毒的滴度越高,新生儿出生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也会随之提升,增加了免疫失败的风险性。在这一期间,如果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免疫预防的成功率。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属于当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对于早产儿人群,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南来明确相关的预防措施。例如患儿母体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后,要求早产儿无论其身体情况如何,均应该在分娩后及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且必要时需要在3~4周龄时,继续注射第2针,直到早产儿的身体状况逐渐平稳后,则根据临床康复症状来接种乙肝疫苗。除了早产儿这一特殊人群面临着乙肝病毒免疫控制难题外,实际上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母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新生儿免疫预防问题。除此之外,加强相关的健康宣教,增强居民预防意识也至关重要[8]。

综上可以进一步看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体而言,在妊娠期间以及产后接受免疫预防干预,能够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体间的传播,使分娩后的新生儿获得长期免疫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柳青,卿玲,李彦洁,等. 替诺福韦酯阻断HBV母婴传播停药后产妇ALT复发的特征及预测因素[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2,36(3):300-305.

[2] 张沝,张薇莉,赵隽. 替诺福韦联合不同剂量HBIG在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效果[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2,33(3):242-246.

[3] 梁艳,李颖,马仲丽,等. HBsAg阳性孕产妇LTA基因多态性与HBV母婴传播的关联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130-134.

[4] 杨敏,李红梅,张雷,等.HBV高载量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结合标准阻断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效果[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32(5):1153-1157.

[5] 杨晓蕾,池振静,孙逸冕,等. 替诺福韦联合主被动免疫阻断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效果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2):177-180.

[6] 王岩,刘星,李伯君.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HBV的母婴垂直传播[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2):470.

[7] 王红,王静,吴万粉,等.不同HBV病毒载量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所娩儿童随访情况[J].热带医学杂志,2023,23(8):1092-1094.

[8] 黄东旭,王潇滟,王前,等.2021-2023年中国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5):44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