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9-27郑杨妹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语文学科指出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任务群,为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以任务群为导向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可行性。通过对学习任务群概念与群文阅读教学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学习任务群优势有三:厘清学习目标、整合学习方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故此,笔者从指向核心素养,整合学习内容;设计阅读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开展阅读评价,提升教学效率三方面论述教学策略,并根据策略做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成果预估,以期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4-0057-04
群文阅读是台湾前小语会会长赵镜中指出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围绕某一议题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创建多文本聚集阅读环境,与传统单篇阅读相对。群文阅读具备多元化、开放性与灵活性优势,学生可在对比中鉴赏、思考与分析,对培养其思维、语言、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素养有积极影响。学习任务群为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将其运用于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提升,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有裨益。接下来重点就学习任务群展开分析,为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一、 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凭借,是承载语文课程内容、架构课程体系、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若干相互关联的语文学习任务的集合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主导,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一种方式;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多元化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资源等;以问题情境为导向,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强调个性化教育;以自主合作为途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任务群构建应遵循六要素,包括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情境、学习资源与学习评价。从概念上分析,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推动课程改革创新。
二、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多向选择文章
群文阅读资源的选择有多向性,教师以某个议题为中心,或以多个议题为中心,选择一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改变了传统单篇阅读的状态。议题的选择是多向的,可围绕作者、主题或时代背景展开。以作者展开就是以某个作者的文章为主,如在教学《母鸡》时,教师可选择更多关于老舍的文章,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感受老舍幽默的笔触;或以“动物”为主题,选择更多关于动物描写的文章,在相同主题中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群文阅读资源的选择空间较为广泛,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保障。学习任务群的运用为群文阅读教学夯实了基础,可在融合阅读中充分体现不同文本的教育意义,协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二)构建互动课堂
群文阅读课堂的创建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资源三方之间的互动,学生在阅读中与不同文本建立共情,并在对比鉴赏中感受其中的差异,这正是学生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助力学生完成阅读,实则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表现。在教师、学生与文本资源的互动中,阅读将会取得理想成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在多文本聚集中发展提升。具体来讲,学习任务群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方互动。学生围绕议题讨论,与教师、同学建立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互动课堂体现了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对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势
学习任务群的运用整合了语文教学的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有利于教师在群文阅读中对内容整合处理,有利于阅读课堂的推进。宏观来讲,学习任务群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厘清学习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是以相同的议题为导向开展的,议题正是学生阅读与讨论的核心。例如以“思乡”为议题,教师可搜集一些关于这一类的文章完成群文阅读教学。在学习任务群的运用中,教师可构建不同的情境任务,为学生搭建阅读框架,从语言、思维等方面展开,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导向。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群文阅读目标逐步落实。情境任务具备针对性、开放性与实践性,可使群文阅读课堂更加活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厘清其学习目标。小学阶段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能力,而群文阅读考查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任务群可细化阅读内容,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值得教师在教学中研究。
(二)整合学习方法
学习任务群强调内容之间的有效对接,主张任务群的结合,强调学生运用不同媒介展开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任务群有利于整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技能。如在阅读《景阳冈》这篇文章时,除了挖掘《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章节,学生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学习,如名著讲解视频、影视剧资源等。在不同学习方法的整合中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尝试借助学习任务群中的六要素展开,可在内容、资源、方法、情境等多方面实现整合,进而打开阅读之门,使自己阅读能力在海量资源的积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中处于稳步提升趋势。
(三)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即教学、学习与评价的结合,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认清自身阅读能力有积极影响。学习评价是任务群重点强调的对象,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任务表现做出评价,为其量身打造教学方案。例如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设计“语言积累与梳理”方面的任务,并在学生任务完成之后借助学生的积累成果实施评价,顺利将评价嵌入群文阅读活动之中。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这一模式,可促使阅读教学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同时为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
四、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指向核心素养,整合学习内容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四部分,教师在指向核心素养整合学习内容时,需要面向不同层面展开,体现群文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以语言运用与思维素养为例,教师应构建语言方面的任务,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语言。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中的《月是故乡明》为例,教师可结合文章设计一个议题,并根据议题搜集文章。文章以“月亮”为意象,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教师可围绕“思乡”这一议题,整合文本资源。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鲁迅的《故乡》。将这四篇文章作为一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任务。任务一:对比四篇文章,归纳总结不同文章中运用什么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言表达与情感流露方式有何异同?任务二:要求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词句,为自己的表达积累经验。任务三:尝试写一篇思念家乡的文章,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事物之中,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任务中,可帮助学生掌握抒情方法,并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实现语言能力培养目标。
以文化自信与审美素养为例,任务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其传承与弘扬意识。以“思乡”这一议题为例,其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涉及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足以证明“登高”一直以来都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传统节日习俗,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故乡的榕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是优秀文化的象征,是德育精神的核心;《故乡》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经济,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并召唤人民坚定信念,共同为新生活努力奋斗。文章中蕴含的节日习俗、家国情怀、坚定的信念等,都是优秀文化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自主构建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观察传统文化载体,并创造实践活动,以自己的行为传承文化,促进文化自信与审美素养发展提升。
(二)设计阅读任务,创设学习情境
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可帮助学生厘清群文阅读思路,并且使阅读过程更具趣味性与层次性。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应结合任务群基本要素,创设不同的情境任务,优化群文阅读环境。笔者简要指出两种任务设计形式: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任务。任务群的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探索,实现深度阅读。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包括《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都是以描写动物为主。教师可结合“动物朋友”的主题,组织学生整合起来阅读,并设计问题:三篇课文分别运用怎样的事情讲述了动物的生活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但是在叙述方面各有差异,情感流露有所不同,归纳三篇文章在情感方面的差异;自己有没有喜爱的动物,请用优美的语言写一篇与动物相关的作文,将本单元习作任务渗透其中。
基于学生学情设计脚手架式阅读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学情设计符合其学习需求的任务,充分体现学习任务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价值。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阅读”为例,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均选自四大名著。文章内容以明末清初白话文为主,但部分词汇与今日的解释存在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可从名著中整理一些关于人物、事件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结合这些资料自主阅读。学生在初步阅读中,必须掌握四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如此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为深度阅读提供宝贵经验。或借助不同媒介,以影视资源、解说视频掌握本节知识,整合学习方法。课前任务的设计可缩小学生认知水平与课文内容难度之间的差异,如同一种脚手架,支撑学生完成阅读。
(三)开展阅读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评价是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因素,有效的评价可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稳步发展。评价需要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的机会,再融合教师的评价,可确保评价结果更具信服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自身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改善提供保障。接下来笔者从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三方面展开分析。
自主评价需要结合情境任务展开,思考自身是否顺利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些不足。以上述“动物朋友”主题为例,阅读任务是用语言归纳三篇文章对动物的描写以及情感流露方式,学生可对照任务评价自己的表现。又如上述“名著阅读”单元,学生可在课后分析自己课前学习情况,思考后期改进的方向。自主评价是自主反思的过程,对强化自身阅读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互评价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需要教师组织分享交流会。以“名著阅读”单元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资料讲解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阅读心得。由于课前学习方式由学生自主决定,可能有学生采用阅读方式,有学生采用网络平台学习,有学生以影视剧资源为主,也有学生以实践调研为主。不同学习方式获取的成果各有差异,在交流会中,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在相互评价中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评价中,教师可采用实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的方式。实时评价就是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观察其是否存在问题,并对学生的情况做出评价,针对某个任务、某篇文章展开评价,具有针对性。阶段性评价或以单元学习为主,或以月、期为阶段,观察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表现,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以“文化自信”素养为例,教师可观察学生优秀文化传承与践行情况,鼓励其在后期将传统文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来。
五、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成果预估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任务群重在创设不同的情境任务,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情境任务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认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学习任务群,实现了情境的构建与实践活动的创设,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在后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可确保教育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后期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习任务群资源的开发,将其充分运用于群文阅读教学中,力求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标指出的能力培养目标。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学习任务群应用于群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展开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传统群文阅读教学以整合资源、设计过程、获取成果等方面为主,融入学习任务群,需要教师对任务群的特点、优势、概念、要素等方面展开分析,对教师教学能力而言是一个较大的考验。长期将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结合起来,可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阅读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着教学成果,尤其是群文阅读教学,将其与任务群结合起来,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改革,探究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创新中,教师的能力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六、 结论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打开学生文学视野的一把钥匙,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习任务群为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机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加大对二者的研究力度,寻找融合教育的契合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任务完成的同时提高群文阅读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养在阅读中发展提升。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还应加强对线上教育的探究,构建线上阅读平台,定期投放群文资源,检测学生阅读成果,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在群文阅读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艺闻.学习任务驱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4(3):13-15.
[2]莫秀娟.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法例谈[J].广西教育,2024(1):90-92,99.
[3]李如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语文世界,2024(2):9-10.
[4]徐光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技巧研究[J].名师在线,2023(36):73-75.
[5]李清燕.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36):58-60.
[6]付秀丽.学习任务单指导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23(36):91-93.
[7]方飞.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的融合策略[J].读写算,2023(33):92-94.
[8]乌炜荣.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践[J].文科爱好者,2023(5):116-118.
[9]孟思琪.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