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的课堂教学探究
2024-09-27陈海艳
摘要: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落实语文要素,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让学生会学语文、学懂语文的基本前提,更是学生实现人文修养发展、文化知识积累所必需的。古典名著阅读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板块,为了更好地实施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主要以语文要素的落实为基本导向,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为教学案例,提出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具体方法,并进行了语文教学的相关思考与观点分享,形成新的教学论点,最终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景阳冈》;统编版;小学五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4-0048-05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堂聚焦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传授、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引导、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重视语文要素的全面落实,发挥语文育人功能。所谓的语文要素,是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形成的语文能力、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及形成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古典名著”的学习,其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形成古典名著阅读的兴趣与良好习惯、感悟古典名著中的思想精神、人文哲理等。《景阳冈》是第二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立足语文要素实施《景阳冈》教学,创新课堂环境,完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古典名著阅读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古典名著、善于阅读古典名著、读懂古典名著。对此,文章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景阳冈》教学为例,分享教学模式。
一、 语文要素的界定
广义上来讲,语文要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与鉴赏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文化认知与表达能力、人文素养与价值观等六个方面。学习这些要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狭义上来讲,所谓的语文要素是指某一语文学习板块或内容中体现出、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及语文素养等,语文要素的具体维度需要根据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确定,如:古诗词教学,语文核心要素便是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记忆背诵、深度理解、内容思想与精神要义的传承等;语文写作教学,语文核心要素便是学生掌握写作技法、规范,形成写作能力与习惯等。
文章以《景阳冈》教学为例,该课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因此,语文核心要素是:其一,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掌握;其二,课文中故事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感悟;其三,课文中人物形象、精神的理解与学习;其四,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其五,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文章教学设计围绕着五大语文要素实施。
二、 语文要素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景阳冈》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第二单元主题是“古典名著”的学习,该单元下共有《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精读课文,有《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两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分别节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景阳冈》作为《水浒传》中的主要片段内容,课文中集中描写了梁山好汉武松打虎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课文旨在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中正面人物的热爱,了解人物形象,从故事中学习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景阳冈》中蕴含的优秀思想与精神;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古典名著的故事叙述方法掌握;单元重点词汇、语句掌握;古典名著阅读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与思考。
(三)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重点语句、字词(如:唬、诡、踉、跄、晌午、酥软、脊梁、咆哮等),增强语文字词的积累。
2. 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与精神,读懂武松这一人物的形象与性格色彩。
3. 能够流利、有逻辑地表达对课文内容的见解,形成阅读后的自主感悟与思考。
4. 掌握古典名著的阅读技法,形成古典名著阅读的良好兴趣与习惯。
5.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归纳中心思想。
三、 语文要素的课堂教学实施
(一)课程导入:音频激发,整体感知
1. 课前导入方法理论
新课导入是阅读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课前导入的方法,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关系着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到新课活动中。因此,新课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景阳冈》一课的兴趣,主要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或环境,吸引学习者学习注意力与调动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手段多种多样,笔者主要通过音频技术再现课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课前导入活动实施
《景阳冈》课文属于中国古代白话文体裁,文字叙述方式上与现代白话文体裁有着些许差异,且文章中涉及一些新的字词,直接进行课文教学易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对此,笔者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音乐激发入手,让学生走进《景阳冈》课文世界。
教师: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代表,是四大名著之一。相信许多同学对《水浒传》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那么大家知道《水浒传》中“武松”这一人物吗?
生1:我在电视剧《水浒传》里看到过武松打虎的片段,他是一位非常勇敢的英雄!
生2:好像听身边人提及过,他好像是一位打虎英雄!
教师:同学们,武松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听说过的“武松打虎”片段,就属于《水浒传》中《景阳冈》的片段,讲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
教师:大家是不是非常期待了解一下这位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武松。一起学习新课《景阳冈》。
教师言毕,操作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个5~7分钟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短视频,短视频中简单介绍了《水浒传》中“景阳冈”的环境,介绍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劲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情境,视频配备《好汉歌》,学生在简短的几分钟视频中快速了解《景阳冈》中主要讲述故事,初步形成了课文内容印象。同时,视频与音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并扫清字词障碍,这一环节,主要初步落实了两个语文要素,即:帮助学生识记课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必备的语文生字词知识,激发与形成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学习兴趣。
(二)创设任务:设置任务,感情朗读
1. 课堂教学方法理论
阅读教学实施,主张使用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本质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建一个主题鲜明的学习项目活动,根据学习项目活动的主题设计有利于学习者能力发展、知识获取、思维进步等,然后引导学习者去探索、完成项目任务,在学习者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掌握、综合素质提升、思维发展等,教育者通过对学习者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客观评价,发现学习者的学习与实践不足,便于后续指导学习者完善学习方法,实现可持续性学习与成长。项目化教学法在《景阳冈》一课中的应用,在于以课程主题创建项目活动、设计项目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完成学习,在项目任务解决中发展学习能力。项目化教学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对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潜能,还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效果,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2. 阅读项目任务设置
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景阳冈》的阅读学习兴趣,在扫除学生字词障碍后,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阅读过程中自主尝试解决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中,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形成对古典名著的自主阅读能力与积极性,激发对古典名著阅读学习的自主思考与探索方法,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以生为本思想。
教师:同学们,经过观看视频短片,相信大家已经对《水浒传》中武松这位英雄人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景阳冈上的武松打虎故事情节抱有探索欲望。接下来,老师向大家布置三个小任务,大家带着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起了解课文里的精彩故事吧!
学生:好!课文里一定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精彩判断!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提前设计好的课程探索任务公示给学生。任务一:了解武松打虎的整个故事发生过程,谈谈武松为什么要打虎?武松是怎样打虎的?武松为何被称为打虎英雄?任务二:作者是如何描写武松打虎的?课文中有哪些让你感受到精彩的语句或片段?任务三:谈谈对武松这位英雄人物形象的看法,武松是一个带有什么样性格色彩的人?武松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你喜欢武松吗,为什么?
(三)任务解决:品读语言,解析课文
1. 课堂项目解决方法
项目任务的解决,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项目任务解决者、学习探究者,教师转变角色,从过去的课堂管控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学生鼓励者,鼓励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参与项目任务探究。为了便于项目任务的实施,此次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组,3~4人一组,小组合作完成上述设计的项目任务。项目任务探究后,立足课堂,教师让每一个小组代表分享项目任务探究成果,课堂上,根据小Tgq6inSJqtIpzoFMw7QVphJ6VmZMB7zcexjCu6lCbqo=组完成的学习情况,重点实施查漏补缺,纠正学生错误见解,指导学生参与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化思想、情感的思考,这一过程中可实现对学生思考能力、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
2. 项目任务解决活动
教师:同学们,请小组合作,通过阅读课文、查询资料等方式,探索武松打虎的整个故事发生过程,谈谈武松为什么要打虎?武松是怎样打虎的?武松为何被称为打虎英雄?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示,以任务为导向,深度朗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思考,将课文中能够反映出武松打虎原因、过程的片段进行标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小组对话,共同思考武松打虎原因、过程及故事结果等。
教师:同学们,作者是如何描写武松打虎的?课文中有哪些让你感受到精彩的语句或片段?谈谈对武松这位英雄人物形象的看法,武松是一个带有什么样性格色彩的人?武松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你喜欢武松吗,为什么?
基于这一任务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五年级学生虽然对古代白话文体裁的小说接触不多,但是由于学生前期已经对《水浒传》有了一定了解,且学生有学习过古代文言文、诗词的基础,而且,统编版的课本上有对《景阳冈》这篇课文的重点字词解释,这些为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新课内容夯实了基础。基于此,带领学生开展课文解析。
例如: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文章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学生跟随老师再次剖析第一、二自然段,解析作者是如何巧妙构思武松与店家的对话的,了解到小说的基本叙事模式。让学生了解到武松打虎的原因是因为店家告诉他景阳冈上有猛虎伤人吃人,武松为民除害,才义无反顾地上了景阳冈。武松在酒店饮酒时及饮完酒后与酒家说的一些话,表现了其豪放、倔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做了铺垫。
又如:教师带领学生一一解析第三、四、五等自然段时,重点带领学生学习作者描绘武松的形象以及武松表现出的性格色彩,同时让学生掌握古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特点,了解到《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闪、躲”,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闪、躲”,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逐一剖析课文自然段落,使学生先前自主探索的任务结果有了一个更好的补充,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学生先前的自由朗读思考与感悟的结合,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景阳冈》这篇课文,达成前期设计的各项教学目标。
(四)交流总结:交流分享,思想延伸
1. 学习交流活动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项目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参与项目任务完成时落实语文要素,而且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使学生围绕《景阳冈》课文主题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成果与感悟进行互动交流,此举的目的便是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问、善于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 学习交流活动实施
古典名著阅读教学关注学生从阅读文章中获取到的精神启示,释放语文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带领学生经过上述的自主阅读思考、课文内容剖析与讲解之后,应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感悟,从中获取思想启示。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代社会提倡保护动物,大家都知道,老虎属于国家保护动物。课文中,武松打虎是否属于伤害动物的行为?武松打虎精神是否值得提倡?
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辩证思考。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课堂上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最后再带领学生集中性地寻找正确答案。
教师:同学们,人人都应该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更要保护它们。但是,人保护动物的前提是人的生命安全应该得到保障,我们国家规定,老虎、狮子、狼等国家保护动物伤人、吃人时,应优先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为准则。武松打虎的初衷是为民除害,并非单纯性伤害老虎,因此,武松身上的正义、为民除害的精神值得学习,武松身上表现出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一面更值得大家学习!
通过互动交流,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武松这位英雄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客观思考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明确指标,创新评价
1. 课堂教学评价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不仅要做好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要做好课堂“评价”工作。“教—学—评一致性”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教学理念,该教学理念的核心机理是:整个课程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相互衔接、协调、配合,构成一个整体性的教学生态场景,最终为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所服务。教学评一体化在五年级语文《景阳冈》课堂上实施,根本原则是打造阅读课堂的生态闭环,所谓的课堂生态闭环便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三者有机联系,形成阅读课堂的教、学、评闭环。教师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既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性,注重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也要关注评价指标的科学性,笔者围绕《景阳冈》阅读教学核心元素进行指标确定。
2. 课堂教学评价开展
评价指标上,主要评价学生:1)对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掌握效果;2)对课文中故事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感悟程度;3)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精神的理解与学习效果;4)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情况;5)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
评价方法创新,《景阳冈》课堂即将结束前10分钟,笔者采用“思维导图+问题驱动”的评价方法带领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提前建立一个《景阳冈》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框架,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利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课程知识框架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有利于对学生因果思维、逻辑思维、归纳思维及知识总结能力等多重训练。课堂上,教师围绕《景阳冈》的学习重点,对学生发起提问,提问内容与思维导图框架主题词相关联,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反映对课程知识掌握与理解情况的过程,教师边提问边做好记录与总结,并带领学生将答案填写至思维导图框架中,边带领学生回顾、总结课程知识点,边提炼课程的重点,形成有关课文的知识框架,与此同时,学生参与课程框架建立时,教师通过问题提问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不足及教学漏洞,并进行教学反思、问题剖析,制订好下一阶段的阅读教学改进方案,以完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持续改进”计划。
四、 结论
总而言之,语文要素的本质是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习的语文知识,应该培养的语文能力,应该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应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应该形成的语文素养。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板块,语文要素有所差异,《景阳冈》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节选片段,属于古典名著的文章内容,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语文核心要素便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良好习惯及阅读理解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会读、爱读、读懂古典名著。基于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的要素,进行《景阳冈》教学活动时,需要教师开阔眼界并拓展思维,应用一切必要的手段与媒介,聚焦语文要素的落实,通过循环渐进的教学活动,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关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核心是确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三个要素有机衔接,教学目标设置时,重点在于教学目标凸显出学生学习的导向性、目的性。通过创新多元的教学方法与评价,促进学生对《景阳冈》一课知识点的掌握,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高效率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智文.例谈语文要素的课堂落地——以小学语文五年级《景阳冈》一课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4):55-57.
[2]檀鑫超.抓住细节,品析人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22(18):52-54.
[3]曹志科.依托文中经典人物,助航古典名著阅读——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32):44-45.
[4]陆秋福.感受语文魅力预约精彩课堂——《景阳冈》一课的教学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31):72.
[5]朱萍.让儿童留下深刻的思维痕迹——特级教师孙双金《景阳冈》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0(7):115-116.
[6]李萍.多维设境,开启古典名著阅读之旅——《景阳冈》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2020(5):39-42.
[7]徐启芝.情境性任务驱动下的古典名著类课文教学——以《景阳冈》为例[J].语文建设,2023(14):76-80.
[8]吴丽华.阅读名著,究竟需要哪些阅读策略加持——以《景阳冈》为例谈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J].华夏教师,2023(19):69-70,84.
[9]童木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融合与落实——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多彩的活动”为例[J].教师,2023(3):18-20.
[10]杨思泉.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2(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