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4-09-27肖玉华
摘要:在当今社会,教育和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训练,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可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更好、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此外,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强化其他科目的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进行独立阅读,然后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逐步培养出一种阅读能力,既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又能让他们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上取得突破,锻炼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4-0031-06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一直是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阅读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他们在评价和享受文学作品的同时,探索出无法通过学习实现的独特思维和学习方法。因此,有必要优先考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但教学实践大多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符合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以满足新的阅读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教学环境,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的语文文化素质得到持续提升。通过开发更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阅读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扩大教学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对教材有更深的了解,而且还能够自主地拓宽自己的阅读渠道。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为自己培养良好的语文文化修养奠定基础,拓展知识面,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一、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主要侧重于认知
小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上,以往的教育思想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流程和内容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有些教师觉得,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去做,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讲清楚就行了,学生没有掌握主动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都只是一味地追求阅读的数量,而忽视了阅读本身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厌烦情绪,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达不到教学目的。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采取了一些过时的方法,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二)学习基础薄弱,自主性不足
当前部分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实际的阅读中,很难以自主分析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和运用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所谓的语文阅读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并能在阅读时,对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汇和上下文进行精确的分析与定位,这些都需要在具备较好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而现代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一般都会出现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既妨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安排,也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培养。另外,在目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把所学到的新的教育观念运用到课堂上,仍然沿用着老旧的教育方法,即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导致他们的阅读活动基本上都是填鸭式的,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能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现象,且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基本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会下意识地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束缚和固化了他们的思维,这样一来,就无法发挥出学生自身的读书潜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不高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阅读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阅读情绪。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积极地去思考了。在考试和分数的压力下,学生会积极地利用自己的阅读能力,来缩短自己的阅读时间,同时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考试中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可是那样一来,学生就无法看到读书的真谛,也就失去了读书的初衷。学生成了一台看书的机器,用来应付考试。与此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也过分强调读的结果和读的目的,而对学生自身的读书习惯则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使得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一致。这是一种强迫,一种违背学生自己认知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从而制约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对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来说,这一阶段涉及语文阅读的教科书和辅助材料可谓寥寥无几。尽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教科书,但大多数都是大同小异,并且大多数辅助材料都是以考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很少有专门针对阅读能力和技能方面进行系统讲解的。因此,由于这种情况的制约,许多学生不能从阅读中得到较为正规的、权威的教学指导,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都比较差。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小学语文教师会介绍文章的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并将相关的知识渗透进去,同时还可以通过解释作者的其他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文风。但是这种模式的灵活性不高,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重复的内容太多,学生很容易就会觉得无聊,也不能让他们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反而让他们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率。
(五)内容未加工
在阅读教学中,挑选出的合适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好的作品就像是一座知识的宝藏,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去探索更多的东西。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但是,怎样扩展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扩展的方向应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而不是一张大网,在教师的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灌知识点”的现象,把一个知识点所衍生的所有知识点都讲给学生听,学生就抓不住重点,导致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不能专心听讲。在延伸教学中,教师不能提取出主要的内容,就会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短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但是却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室里实际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的阅读水平也不能提高。
二、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搜集材料,了解社会
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时,大都是先从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材料,然后再进行阅读方式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流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在阅读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对重点进行梳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下面的习题。另外,从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现实世界,由于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描述,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不同的作家,他们的文字和作品都不一样,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想法也是不一样的。
(二)阅读是提高读、写、表达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小学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特色和语言表现力的关键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字、词、句型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进行优秀的片段的抽取和阅读,并且在欣赏这些美丽的文本中的片段时,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表达和运用。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不断地积累,让他们对优秀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他们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进行总结。
(三)阅读教学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书籍资料的阅读,或对知识的抽取,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之后,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帮助。因此,一本好的作文材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技巧都比较落后,要想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找出一个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突破口,而阅读正是这种方法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三、 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学科的作用,让学生具备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除了培养人文素养和自我学习意识,教师还必须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只有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获得研究精神、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激发他们对日常语文课学习的兴趣,但这些新鲜的事物都应该得到教师的积极指导,鼓励学生阅读适合自己年龄和能力的书籍。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基于丰富的想象力和兴趣重新思考阅读内容,探索未知世界,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技能,为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创新性思维能力既可以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促进他们理解力的提高。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当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了一些有困难的题目,他们能够快速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有关的知识,并加以分析,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空间,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创新性思维可以使学生能够快速思考,快速理解阅读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充分彰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开展高质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可或缺的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需要共同努力,但关键是打破“教道尊严”的束缚,建立现代观念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阅读课上,教师必须与学生保持平等和友好的沟通,鼓励他们对文中的人和物等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篇幅来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思维。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赞扬,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阐述个人观点的给予赞扬。这样的话,在和谐的民主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阅读课堂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力来阅读文本,以自身的经验与情感来诠释作品,在作品中那些不确定的“空白处”展开有创意的思索与探究,不让已有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独立的思维。要让学生多角度地与阅读有关的材料进行接触,并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能机械地套用于所有的作品,也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接受前人的评价。通过这种自主阅读,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使其创新性思维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兴趣是创新意识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所以,要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内心需要,使他们积极地投身于阅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不同的情景,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阅读心理。比如,长篇剧本中的配乐、有趣的文学故事、成功的名人足迹,恰当的比喻,发人深省的设问,直观的示范,这些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他们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并激发创新欲望。好奇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又会产生更多的好奇。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方面,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更为重要。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对知识的渴望也会很强,总是会积极地去探索,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去寻求答案。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清明》这一课中,当教师说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一位同学忽然举手问道:“为什么清明的时候爱下雨呢?”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很可贵的,教师应该保护它,让它不断地向前发展,不要让它因遭受责难和惩罚导致毁灭,因为有了好奇学生才会更愿意学习文本的内容,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教师的科普不断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性与探索性思维,就要把大量的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积极地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阅读笔记,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和作者进行交流。教师还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来默读课文,让他们对课文有个大概的认识,理解自己的疑问,然后在教师的解释中找到答案。随着教师对文本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和解释,自己原本存在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对文章的技巧进行鉴赏。因此,要把握好课堂开始前的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在听讲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三)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对小学生而言,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总是充满着好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根本,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说明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已经实现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采用指导或问题启发等方法,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提出疑问,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逐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学习场景来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在情景阅读模式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创建有效的情景和基于背景知识的教程来阅读文本,提高阅读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自我学习和自我阅读条件,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阅读和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阅读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强有力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并尊重他们的个人发展。此外,教师还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阅读,这样他们才能阅读得更有品位,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阅读指导,这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不会叫的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猜想文本内容,有的学生会说狗是哑巴所以它不会叫,有的学生会说是狗生病了,然后指导学生弄清楚两个学fjGVXaBqlWKhNvLkyf0JiT83CBGSvjST/rgROxCCYC8=生之间的争论话题,提出一个问题:正常的狗都是会叫的,那在什么情况下狗不会叫呢?因为这个问题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很接近,所以当他们开始思考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来指导他们,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从而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本知识,进而促进他们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与教材相结合,设计课外阅读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只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和抗拒阅读,只有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要将阅读任务与教材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角度、多层次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增强他们的独立阅读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征,对其进行科学的教学。一方面,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对文本的情感进行分析。在设定目标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感觉,调动他们的阅读热情,把培养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强调阅读的有效性。再例如,在完成了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这一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出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特征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与这一课内容相当的课外读物,促进他们对成语的积累。经典而又有趣的故事内容,可以长久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吸引力,让他们可以独立地阅读,健全他们的知识体系,为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储备,让他们可以从长远中获益。
(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协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都会视教师为榜样,自己长大后也想成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也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高大的教师形象。教师要树立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职业形象,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大胆地发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室气氛太过单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教室气氛的调整,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从而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学设计进行持续的优化,在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持续地加强,从而使其创新能力得以极大地培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设计人物角色。每个学生对人物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允许他们自由地发表意见,展开交流和探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学生特有的表达方法来对角色进行虚构,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活动,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作者要传达的主旨。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主动地加入学生的探讨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意见,让他们能够进行发散的思考,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丰富的想象,扩大他们的知识空间,让他们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感,使他们之间形成一种既像老师又像朋友的和谐关系。
五、 结论
总之,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陈旧的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并且让他们从情感体验的视角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更是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才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要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把学生引入教材中,给予更多的激励性评价。
参考文献:
[1]代丽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13):167-168.
[2]何雄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0(1):128-129.
[3]冷福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9):16-17.
[4]尹鑫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4):100-103.
[5]王克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63-264.
[6]王文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7):112-114.
[7]黄育苹.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3(8):126-128.
[8]谢跃春.巧用电子白板优化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2):71-73.
[9]曾燕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66-267.
[10]杨夏芃.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