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蕴蓄·创新

2024-09-26徐箐璇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通过不断优化小学一年级音响创编教学设计,围绕“激趣·蕴蓄·创新”,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激活创编兴趣—积累创编经验—生成创编作品”螺旋上升的音响创编教学策略,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及表现力,有效落实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一年级;音响创编;教学策略;成效

音响创编教学作为音乐创编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重要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优质的音响创编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潜能,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现如今由于课堂资源匮乏、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以及人们的不重视等因素,使音响创编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也是国家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做的不只是抓住良好的时机,还要经过反复学习、不断思考、大胆尝试后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响创编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一、音响创编的内涵

音响创编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人声、物体及各类打击乐器等资源,合作模拟或创设音响情景,丰富音乐体验的教学活动。《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音乐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响创编作为音乐创造的一部分同样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一年级音乐课堂中音响创编教学策略

笔者从激活兴趣—积累经验—生成作品为主线进行了教学策略的探索,对以往的音响创编教学进行了优化改进。

1.探索生活素材,激活创编兴趣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实践,从生活中产生,在生活中发展。音乐来源于生活,教学时可以把生活体验融入音乐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音响创编活动中他们缺乏音乐知识及创编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在刚刚接触创编活动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没有自信。在音响创编教学中如果可以加入许多生活元素,就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让孩子去体验生活与音乐的联系,也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上海的早晨”这节课开始,以复习孩子们已经掌握的歌曲《上学》这一活动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生活,收集上学路上的音乐素材。在自己的生活中,人人都是主人公。于是,接下来便收到孩子们的积极回应,如:小鸟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校门口家长的呼喊声等等。这样先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入手,使他们感受到音响创编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可以利用的音响素材其实随处可见。当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的音响时,是自信的、积极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音乐痕迹,自由收集、模仿听到的自然声音。运用了生活中的声音元素,能即刻唤醒孩子们的想象和情景化体验,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2.关注音响特点,积累创编经验

对于一年级的音响创编活动可以重点关注自然界与生活中各种音响素材。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已经收集到的音响素材进行创编呢?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了解这些音响特点。

声音是抽象的,如何使学生关注到音响特点并反馈出来呢?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掌握的词汇量少,语言也较匮乏。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用语言描述出印象特点难度较大。但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画画,因此可以请他们把声音画出来,变抽象为具体。接下来将以《风和雨》一课的课堂片段实录为例。

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播放录制好的风和雨的音频:“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请你们安静地聆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老师,我好像听到了风声。”“老师,这是下雨的声音。”教师:“没错,那谁来说一说,风的声音是怎样的,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老师,风的声音是长长的,雨的声音是短短的,一点一点的。”教师:“你的描述很形象,风和雨的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老师,风声是连起来的,雨的声音是一点一点,断开的。”教师:“你听得可真仔细,风声是长长的,连贯的;雨声是短短的,跳跃的。你可以用图形把风和雨的声音记录下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教师:“你们画的真形象啊。请大家再听听接下来的这段音乐中有没有像刚刚我们听到的这样的两种声音呢?”教师播放音频“风和雨”。学生:“老师,刚刚的音乐中好像也有风和雨的声音。”

在这一片段中,开始教师用真实的风声和雨声导入课堂,既让学生关注到了大自然中的音响素材又创设了情境。接着教师请学生用画图形的方式对比出风和雨声音的不同特征,大部分学生用曲线代表风声,用点状图形代表雨声。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体验到风声的连贯性和雨声的颗粒性,还增强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更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

3.师生互动合作,生成展示作品

教育家佘吉宁说过:“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因此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在进行音响创编教学时设计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的各种情绪感受,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编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下面就以“上学去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趣味对唱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演唱音响儿歌,关注音响特点与节奏的联系。并积累用不同的拟声词创编音响儿歌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音响创编的乐趣,再鼓励学生自主创编音响儿歌,然后生生互动,最终形成作品展示交流。

在2022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编创与展示”的教学建议中强调了学生创编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提出要保护学生的创作初心和创作热情,其实就在强调创编活动中激趣的重要性。新课标中还提到音乐的创编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看似随意、即兴的背后需要的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笔者便是以新课标为理论支撑,通过对一年级音乐课堂中音响创编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形成了“激活创编兴趣—积累创编经验—生成创编展示”螺旋上升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明显感觉到运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展开音响创编活动可以有效启发学生自主创编,在创编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到音乐要素进行创编经验的积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学生作品展示与及时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再进行新的创作与展示,不断提高作品的质量,从而提高自己的创编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杜宏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杨骄扬.巧用打击乐器 创建多彩课堂—浅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9(18).

[4]曾雪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析—以同课异构欣赏《杨柳青》一课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

[5]彭娜.小学音乐课中“创造领域”的教学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