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元化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
2024-09-26陈菲
【摘要】作业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作业设计为抓手,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科学设计,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中体会学习的趣味;以作业评价为支架,关注学生,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作业评价中提升对学习的信心。浸润在语文的魅力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凸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实现这一理念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对知识实践的论证和转化。学生完成作业,不仅是为复习、巩固知识,更是通过实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形成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教师应了解到,要想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就必须依靠作业这一载体。而通过完成各项作业或者练习就能够更有效地帮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使学生熟悉掌握已有的知识点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欲望。但现在许多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比较单调,作业内容的重复单一、机械化,违反了教学的基本规律,不但固化了学生的思想,而且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与此同时,语文知识点随意化整为零,而没有全面性、延续性的内容,使学生觉得学习环境枯燥封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拓展,束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多情况下,对作业的难度不进行区分、布置的作业完全一样,以致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也没有能力按照自身的水平完成相应梯度的题目,忽略了孩子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业的设计和分类
单元型作业相对于单纯的课堂作业来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系统化和相对的自主性。很显然,单元视角,和学生核心素质所要求的专题型复习、项目型复习等要求是一致的。单元作业设计要系统清晰,并充分考虑到难易程度,同时强调内在的逻辑性。比如,笔者设计了四年级上册课本第七单元作业的设计框架:
单元作业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围绕重点目标,设计前后相关联的题目,并体现要求上的逐步提高,指导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切实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1.分层式作业
分层式作业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以实现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每名学生都能为自己选定最适合的作业内容和最擅长的完成方法,从而改变“要我做”的被动式作业为“我要做”的主动式作业。分层式作业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例,设计了如下的“菜单式”分层作业:
分层式的语文作业设计,能够将课后作业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并且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凸显学生的个性。
2.实践化作业
坚持学生立场,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决定,去体验、感悟,去创造、运用,能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和智能形成规律设计,将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与丰富的生命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求知、感悟、运用,以激发其兴趣、减轻负担、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资料卡(见表3)。
3.专题化作业
专题化作业具有整体性、开放式的特征。它可以是对各种知识方法与知识能力训练的有效集成,也可以是对一般课程中的人文要素与知识、技巧的有效整合,也可能是对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中丰富语言资源的有效挖掘,还可以为各种特点的学习者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无限可能性。
三、作业评价
合理的作业方案,除了需要科学设计作业以外,还少不了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估,能发挥启发式教育功能。作业评价应该由原来的只关注成绩转向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用发展性眼光看待作业评价,提倡淡化结果,采用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对作业兴趣,引导学生乐做乐学。
一是“因材施教”式评价。根据学生多元化的作业布置,可实行因材施教式评价。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完成了一定层次的作业,就要予以表扬。如全部正确加上三颗星;认真完成作业且字迹工整加上两颗星;比上次作业有进步的写一句激励性评语。这样一些细微的评价都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更喜欢作业,做到乐学。
二是“生生互动”式评价。传统作业评价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处于被动位置。其实在新课标理念下,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作用,让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作业评价过程中,并以学生的视角去评价作业。可以采用学生小组互助型的考核方法,让学生团结互助起来。基于综合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竞争、合作考核的途径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具有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内在驱动力,并由此挖掘学生知识潜力,提高作业质量,从而改善学生的作业效率。
三是“循序渐进”式评价。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一次性“成功”,总会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错误,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学生总是想要获得教师的认可,体会成功的感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的错误,那么学生会对作业心灰意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式评价,一次一次地评价,每一次评价都让学生改掉一些错误,让学生找回写作业的自信心。当然,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慢慢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这样的一次次评价必定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也能使学生在这样的作业环境中快乐地作业、快乐地学习。
综上,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精心设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以作业设计为抓手,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中体会学习的趣味。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科学设计,以作业评价为支架,关注学生,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作业评价中提升对学习的信心。学生能够浸润在语文的魅力中,不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