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24-09-26吴天怡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创新意识,努力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创造思维,研究创造规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新知识,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被称为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实可行的。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概念教学是一种心理活动,概念教学的活动依赖于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又会促进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建立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帮助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后,抽象概括会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比如,在教学“梯形”这一概念时,有些学生很快联想到了竖着的梯子,这是形象思维的基础,但与科学、严谨的“梯形”真正的含义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准备四组图形:

A.标准方位的梯形;

B.非标准方位的梯形;

C.与梯形相近似的四边形;

D.梯形以外的规则四边形。

教师将上述图形故意混在一起,要求学生根据“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定义,从上述的感性材料中去筛选出梯形,从而认识梯形的本质属性。

其次,深化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概念呈螺旋上升的结构形态,各个概念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加减法的算理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时为什么要对齐数位?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数位需要对齐吗?数位对齐与小数点对齐有何不同的含义?以此得出结论: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就把整数、小数加减法统一起来,也为以后的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如能长期坚持这样的思维训练,就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同化。

二、在公式推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推导公式可以使数学概念得到升华,这也是公式教学的第一步,学生经历了从“已有旧知”到“新知掌握”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平行四边形的纸片,通过动手剪剪拼拼,让学生自已找到解决的方法。有的同学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通过三角形的面积来获取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2=底×高。也有的同学,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联系,同样得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操作,使学生明白各种图形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是有一定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起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5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得出如下多种解法:

方法一,以每米的重量为标准,根据关系式:950千克铁丝的长度=铁丝的总重量÷每米铁丝的重量,得出950÷(7.5÷30)=3800米。

方法二,以每千克铁丝的长度为标准,根据关系式:950千克铁丝的长度=每千克铁丝的长度×铁丝的重量,得出30÷7.5×950=3800米。

方法三,以950千克含有多少个7.5千克来想:这个“多少个”就是30的多少倍,列式为:30×(950÷7.5)=3800米。

方法四,可以通过方程来解:设长为x米 30÷7.5=x÷950或7.5÷30=950÷x,得出x=3800米。

在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掌握的习题和新问题进行对比、观察、联想,猜测问题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训练思维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条件、问题相互变化。师徒两人加工同样的零件,徒弟每小时做8个,师傅每小时做14个,徒弟先做了24个后,师傅才开始加工。师傅做了几小时后,师徒两人做的零件数量是否相等?

改变一:已知时间,求工作效率。师徒两人加工同样的零件。徒弟每小时做8个,做了24个后,师傅才开始加工,5小时后师徒两人加工的零件数相等。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

改变二:求徒弟单独加工的零件数。师徒两人加工同样的零件。徒弟每小时做8个,师傅每小时做14个。徒弟单独加工了若干个零件后,师傅才开始加工。5小时后两人加工的零件数相同,徒弟单独加工了多少个?

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教育环节中知识和能力并重且具有深入、细致、长期等特点的工作。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去代替和规定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而应当帮助学生自己去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淑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培训,2015(10).

[3]王蓓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