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对“边缘学生”的引导及分析

2024-09-26平蕊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实践合作、探索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讲求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特殊学生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成为了“边缘学生”,这是让老师棘手和难以完全及时克服的挑战之一,也是教师应当深思和用心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边缘学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边缘学生”这一概念源自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边缘人”,“边缘人”的表层含义为脱离主流社会群体的人。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边缘学生”,从概括来说是指:不能参与同伴间学习过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合作中,无法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导致在活动中“无所事事”,不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效,便逐渐失去自信,并慢慢降低学习与合作意识。

一、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边缘学生”表现类型及原因

1.知识有限的“学困生”

由于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常会贯穿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学困者”因为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不到位或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陷入“绝境”,逐渐缺失与同伴的交流和配合,导致逐渐脱离活动过程。

2.格格不入的“孤僻者”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小组间成员的积极配合,学生智慧的及时碰撞,而性格本就孤僻或行为习惯一贯存在问题的特殊学生就会格格不入。

3.“搭便车”的“旁观者”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旁观者”,往往是由于对活动内容的不感兴趣导致的。这类“旁观者”往往缺乏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意识,一旦脱离他人的引导和督促便立即开启偷懒模式。

4.寻求自我空间的“孤傲者”

寻求自我空间的学生,往往学科知识积累丰富,理论学习能力较强,倾向独立思考,不擅于倾听他人意见,他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会学不会做,理论大于实践。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合作与共享,而这反而使得这部分学生成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孤傲者”。

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边缘学生”的引导方式

1.小组分配的科学性

小组分配要从随机到差异定制。为了尽可能地让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边缘学生”清零,在分配小组成员时,要考虑到组员的性格差异、学科知识储备量的差异、实践能力的差异、沟通交流能力的差异和组织能力的差异。让组内成员性格互补和能力互补,增强小组合作的饱和度,让小组可合作,让合作可实施,从而提升小组合作更高的价值。

2.任务分配的针对性

小组合作中的任务分配,首先,教师在组织活动前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与要求,任务与要求还要符合适应性,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索创新;其次,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任务分配能力和意识。通过任务的分配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优势的展现,让组员都有事可做,逐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边缘学生”的自信心,改变教师和同伴对“边缘学生”传统的刻板印象。

3.角色转变的及时性

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及时转变角色,体现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意义。教师要从监管者转为铺路者,为学生指明方向后,放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发挥。其次,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变也要及时有效,要和任务的分配相辅相成。组员的角色要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生角色的扮演不能固化,特别对于“边缘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地发挥空间和机会,才能让他们寻找到更多的优势。

4.同学伙伴的互助性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关键的是同伴间的配合与包容,所以,减少“边缘学生”现象,除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转变,还需要其他学生的配合与帮助。这部分工作在项目化活动中的实施效果很不明显,教师更要在日常教学中,时刻引导其他学生从“绝大多数的冷漠者”转变为“学会包容的接纳者”。“边缘学生”被排斥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以外,也在于同伴的冷漠,所以引导学生改变对“边缘学生”的态度是极为关键的。

5.整体评价的多样性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首先,要增加评价角度的多样性,评价要从学生合作前、合作中和合作后三个角度出发。不仅要关注合作成果,更要注重小组合作中学生任务与角色分配的合理性、合作实践过程的有序性、小组间共享智慧的积极性等,这样的评价才更加符合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意义。其次,要提升评价维度的多元化。教师在评价时,要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对“边缘学生”的刻板印象,要学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仅在于能力也在于品质,要从多维度去评价学生并引导他们发挥优势。最后,教师还要增强评价方式的针对性。教师可以视情况设定不同的奖励方式,有针对性地对“边缘学生”进行点评,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他们收获不同的赞美。

6.个别辅导的补偿性

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使“边缘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活动中,在活动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从其学科知识、已有技能、性格等多层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多次的个别辅导。在活动前期,多关注“边缘学生”,让他们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多与其个别交流,为他们建立心理沟通基础,让他们愿意与别人合作。在活动中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把已有的技能优势充分发挥,逐步建立自信,逐渐让同伴对他们产生信任感。在活动后期,及时与“边缘学生”反馈活动成果,个别辅导完善其任务。通过上述列举方式,能够对“边缘学生”的能力提供补偿,能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与传统学科不同的技能提升,进一步提升自信与核心素养。

三、总结

“边缘学生”现象的发生在传统教学中已经出现,只是项目化活动凸显了“边缘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活动设计,不断调整自己和学生的状态,让“边缘学生”现象在实践中不断“清零”,进一步提升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屹桥,刘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现象探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