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球”,我们的好朋友
2024-09-26瞿新怡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能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要敏锐地察觉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契机,支持幼儿在行动中获得有益的感性认识。
【关键词】家园共育;探究兴趣;幼儿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陈鹤琴曾说:“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只是家庭、幼儿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案例描述
1.前期准备
由于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较少,所以对于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对小动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比如他们想知道小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当看到真正的小动物之后,让他们去验证自己之前从书中认知的是否正确?同时孩子也可以通过观察宠物,了解其习性和行为方式,或者通过学习喂养和照护,学习更多有关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这些任务,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宠物的爱护和自己的责任感。
由此,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要敏锐地察觉到饲养小动物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契机,支持幼儿在行动中获得有益的感性认识。于是教师向家委会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想法,搭建一个小动物的家,希望对幼儿能够进行有价值2f9376712862f4a5690573f61790a618的“活教育”。家长们赞成这个想法,并决定为孩子们准备一只小兔子。
2.“毛球”破焦虑,促进家园联
新小班伊始,小朋友们踏入了对他们来说相对陌生的环境,有抓住妈妈的手不愿意松开的、有边哭边喊想要回家的、有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着家长离去方向的……
“你们看这是什么?”
“是小兔子。”
“它的小嘴巴一动一动,在干嘛?”
“它在吃饭。”
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被小兔子吸引了,止住哭泣。围着小兔子看它吃饭的样子,有的小朋友问“老师还有没有草,我也想喂它吃饭。”笔者问道:“你们想和小兔子交朋友吗?”“太好了!”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了解这位兔子朋友,笔者开展了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通过对小兔子的实物感受,一系列照片、视频……小朋友了解了兔子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这只小兔子还没有名字哦,我们可以给他取一个名字。”“他是灰色的,叫他小灰灰。”“妈妈在家叫我开心,我也想叫他开心。”焕焕说:“我摸他是毛绒绒的,我想叫他毛球。”“毛球!”笔者听到好多小朋友都开始叫他毛球了,“就叫毛球吧。”
现在,家长接送孩子每一天来园,都会走向毛球,分享小朋友在家叙述关于毛球的趣事,同时增强了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3.户外闯一闯,发现新宝藏
户外游戏回来,路过毛球的家,小朋友们看见毛球趴在笼子里面不动,小鱼问道:“毛球为什么在笼子里面不出来?”“对啊,下次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出去玩吗。”
看到他们和毛球打招呼,笔者在想这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当下便决定可以尝试,养小兔子的初衷也是为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让孩子亲身经历、体验。于是笔者和家长们进行沟通,传达了小朋友们想要带着毛球去外面一起玩,同时也提出了顾虑。让笔者意外的是,家长们说:“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十分支持活动的开展。这次活动感受到了老师、家长的有效联动。
户外游戏之前,笔者问:“今天,你们想要毛球陪你们一起出去玩吗?”“想!”这个字响彻班级,可见他们有多开心。“那一定要陪着他,毛球在户外可能会觉得孤单害怕,作为他的哥哥姐姐要说话算话。”小朋友答应的十分爽快。
小朋友带着毛球来到了户外,将他放在小桌子上,小朋友围着毛球:“你们可以摸摸他的小耳朵,他一定很舒服。可以喂他磨牙棒和小草。”笔者看着他们,惊奇的发现几个平时静不下来的小朋友这个时候也能够十分耐心地坐在毛球旁边,拿着小草喂它。“老师,这个是我在小菜园里摘的菜叶子,毛球一定很喜欢吃。”皓皓拿着手里的菜叶子跑过来。小朋友们轻轻地抚摸着毛球。毛球似乎也十分享受在外面一起的时光。
4.领养毛球,担起责任
笔者和小朋友们讨论:毛球周末怎么办?让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开始讨论。“我可以让我奶奶带我来幼儿园喂毛球吃饭。”“给他许多草。”“我可以带他回家,在家陪着毛球。”“如果你们带回家,你们知道毛球爱吃什么?”“不知道。”“那我们一起帮毛球画份喂养手册。把照顾毛球的办法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啦。”
接下来每个周五,都会询问小朋友想要带毛球回家的意愿,和家长进行沟通支持幼儿将毛球带回家照顾。这个领养活动开始后,周末常常能收到家长发来的小朋友和毛球的照片。
二、措施成效
1.消除入园焦虑,帮助幼儿顺利入园
入园焦虑是幼儿最初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心理体验和外在行为表现出的不适应。在这个案例中毛球的到来帮助新入园的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其分离焦虑。孩子们对小兔子有浓厚的兴趣,小班大多在3~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情感丰富,喜欢小动物,与小动物们有着一种亲近感。因此,小动物们的到来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对小动物们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从而让孩子忽视了与父母分离的不安感,小兔子也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
2.尝试户外体验,放手孩子亲近动物
首次尝试,站在老师的视角有很多顾虑,顾虑孩子与毛球的安全问题,但是事实上孩子们对于小动物的爱护、喜爱让笔者有了新的认识。孩子的天性其实都是充满爱心的,所以很多事物在孩子的眼中都是美好的,小动物本身属于一种小型的生命,自然会得到孩子的青睐,拥有一颗保护弱小的心。笔者担心的都没有发生,孩子们和毛球能够十分和谐温馨的相处。作为老师,应该是孩子们的支持者,要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教育契机,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亲身体验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往孩子们身上套。
3.抓住联动契机,鼓励孩子解决问题
在谁来照顾毛球的问题中,孩子们不仅是想要照顾毛球,并且发现了如何照顾毛球这个问题。孩子们没有只停留在发现问题上,更能够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更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教会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这也与当前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三、案例反思
1.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
在幼儿园中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学科学的实践,是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幼儿通过自己喂食、照料等饲养活动,学习简单的饲养技能,逐渐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和责任心。通过“我会喂养小动物”等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发现动植物特点,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也可以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动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关爱和呵护动植物的情感。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2.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放手儿童
教师要做的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充分表现自身,让老师去读懂孩子、发现孩子。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良好的师幼互动,老师应该及时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地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想法。教师应当是孩子的支持者,应该以开放、支持和理解的态度去倾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话语被认真对待和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被尊重和认可,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当孩子在做出选择时,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但不应该直接干预孩子的决策。
3.家园互动,合作共育,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方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涛.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
[2]宁晓琴.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