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角色游戏中点亮幼儿的人生底色
2024-09-26王旭晶
【摘要】丰富的游戏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行为品质、学习品质,引发幼儿充分探索,让教师看到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因此,教师应不断思考和实践如何基于幼儿发展优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品质的提升,真正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理念。
【关键词】户外游戏;儿童发展;学习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自主自发、永不停歇的学习。幼儿教育是要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有教养的自由”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幼儿主动获得经验的需要,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教师拓宽游戏格局,将游戏空间从室内逐渐向户外延伸,让户外充满自然野趣的挑战,不仅是运动场更是游戏场。
但在一次次游戏中发现,由于户外游戏材料大多体积较大、数量较多、使用频率较高,材料的收纳与整理一直是以教师整理为主,幼儿的参与程度较低。这也导致了孩子们每次户外游戏时总停留在材料探索阶段,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游戏,幼儿则在场地上“乱哄哄”地奔跑,户外再次回归运动场。幼儿的行为品质在游戏中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反而会影响幼儿专注力的提升。
基于此,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就如何收纳整理材料与幼儿展开了讨论。
梯子是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非常感兴趣的材料,最初教师将梯子靠墙堆放,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会围在这些梯子旁边,寻找他们心中最合适的那一把,再用尽全部的力气把它搬出,绝大多数时候也会大声呼喊寻求的帮助。
在一次晨间谈话时,笔者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梯子要怎么放才会方便取放?”
“梯子不能叠在一起,要一个一个分开摆放。”
“梯子要放在我们够得着的地方。”
“可以像把书放在书架上一样呀?”
根据幼儿的建议,教师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制作了一个个抽屉式的木架子。幼儿在取放梯子时只需要进行简单抽取,节约了大量时间。久而久之,幼儿在户外游戏中也养成了这种定点收纳的好习惯。正是因为这种好习惯,让幼儿大大缩短了寻找材料、搬运材料的时间,同时也使得幼儿将自己的自主创造性更一步放在游戏上。
材料作为承载幼儿探索学习的主体,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应该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同时,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整理与收纳,真正成为材料的主人,以便幼儿能更好地在游戏中自主发展,培养幼儿有教养的自由。
二、“追随”幼儿的脚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升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更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一日活动中,教师更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观察分析后再选择合适的时间支持引导。
案例:穿越火线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中的小山坡、小树林和草地都成为了幼儿嬉戏的“宝地”。在一次晨间谈话中,豆豆提议到:“我们可以玩穿越火线”。森森附和道:“要是有枪我们可以像解放军叔叔那样打仗了。”
就这样,幼儿园里的一片小坡度变成了幼儿的“战场”。
幼儿在野战区做起了一些战前准备,用小轮胎垒起堡垒,用胶带制作手榴弹,一个个迫不及待想要上“战场”。
只见有的幼儿拿木棒做成的“小枪”扫射,有的幼儿用“胶带”做成的手榴弹不断投掷。
在游戏分享环节,幼儿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
豆豆说:“我们队刚开始有很多朋友在打仗,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人都不见了。”
森森说:“晨晨在打仗时跑呀跑呀,跑到了很远的地方去。”
教师:“解放军是如何作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诺:“其实,在打仗前我们要先商量一下,哪些人打枪,哪些人拿好旗子。”
偲娢:“打仗时不要离开堡垒,不然很容易被打中的。”
在游戏中,作为教师,要时刻明白幼儿才是这个游戏的主体,教师则是一个旁观者、引导者,可以用各种拍照、拍视频的方式为幼儿记录游戏的过程。
在游戏分享环节中,教师常常在没有了解幼儿真实情绪想法的基础上,用“扮演得不好”“扮演得不像”作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这样的评价只能挖掘到某些幼儿“技能上”的闪光点,忽视幼儿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对幼儿的兴趣提升、专注性提升等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可以更多倾听幼儿产生游戏行为的动机,通过观看视频照片等环节,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产生更多新奇的游戏行为,助力幼儿五育并举更好地发展。
三、分享环节的有效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幼儿探索的基础。户外游戏自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可以充分吸引幼儿对其的关注度。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地幼儿园里什么样的孩子都有。不同年龄段的发育里程碑都不一样,3~6岁幼儿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每一位幼儿对游戏行为的理解、创造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不同的欲望,从而表达他们自己真正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然而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会过多强调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否具象,这样的分享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差异性,违背了幼儿丰富复杂的个性,更是压抑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发现并尊重每位幼儿,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助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的表达与创造中,不断丰富对事物的认知经验,让幼儿在想象、质疑、研究中发展思维空间,从而拓展思维深度。
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思考、创造的能力相对较强,一方小小的沙水池能给幼儿更多创造的可能,让幼儿一遍遍沉醉其中,任意忙碌。于是,就出现了如下一幕幕有趣的场景。
案例:排水管
大班幼儿为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沙水游戏前,嵩嵩说道:“今天我们给新建小区搭‘排水管’吧!不然新小区里的污水也排不出去呀。”在嵩嵩的号召下,孩子们兴致高傲。
但一组幼儿在搭建“排水管”时,常常会碰到旁边幼儿已经搭建好的“建筑工地”。两组幼儿便为了这块场地争执起来。
天天提议分划一个区域,分开来行动。
可这时候诺诺却说:“但是我们的建筑工地也需要排水管呀。”
天天:“他们没有按图纸搭,搭着搭着又碰倒了。”
嵩嵩:“那么我们用树枝在沙池里画个分割线,房子和排水管都不能超过这条线。”
教师:“你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
青青:“可是每间房子里都需要排水管啊,不然房子里就没有水,里面的污水也排不出去啦?”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既可以继续搭房子,又能让排水管顺利穿过房子呢?”
天天:“我看到过工人师傅造房子,他们会把管子埋在水泥里面。”
壮壮:“我们也可以一起把管子埋在沙子里,最后从另一边传出来。”
上述案例中,笔者通过询问“还有什么方法等问题?”征询幼儿的方案,同时引发幼儿的思考。孩子们明白其他两个方案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后,重新思考,联系生活提出“一起把排水管排进沙子”的想法,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由此,可以发现在户外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是可以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的,从不同角度、层次去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思考,从而助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未来的教育不仅要给予幼儿知识,更需要培养幼儿思考的能力。在提倡五育并举的当下,教师要不断思考、实践,由浅入深、不断地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激发孩子学会思考的能力,让幼儿对遇到的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不断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孩子的行为品质、学习品质有不断延伸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宁杨静.支持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提问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3).
[2]张玲玲.大班户外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解读[J].新智慧,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