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小携手,春分寻野

2024-09-26施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在日常活动之中有着较强的探索精神,由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鼓励幼儿积极进行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在寻找中开拓视野。

【关键词】幼儿教育;五育发展;自然探索;师幼互动

在开展自然探索活动进程中,应由师幼互动、大小携手为牵引,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五育发展现状,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目窥自然—师幼共挖野菜

幼儿探索自然活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可以体验和尝试不同的感受和想法,这将促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幼儿通过参与多种自然探索活动,能够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观察力和思考力。

1.野菜初了解

为了初步激发幼儿对野菜的兴趣,教师以小调查的方式来掌握幼儿对野菜的了解程度。教师通过对幼儿展开问答环节来引导幼儿阐述自己对于“野菜”的理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提出有关野菜的问题,如“你们学过哪些野菜?”“野菜是什么?”“野菜有哪些特征和用途?”等等,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以此来了解他们对野菜的认识程度。幼儿在野地之中自主观察植物的生长特征、芽苗和成熟期,以及野菜的颜色、形态和味道,通过实际的体验和感官刺激来增加幼儿对野菜的认知程度。在深入讲解野菜基本内容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为幼儿深入了解野菜以及后期“挖野菜”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2.野菜大搜索

在农庄内,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野菜种植的位置,根据教师指导和工作人员的建议,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在不对土地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小心地挖掘出野菜的根部。在采摘野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幼儿观察、摸索、品尝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学习野菜的外形、香味、食用部位、营养价值等知识。例如,幼儿在看到“刺儿菜”之后,教师提出:“大家可以摸一下这个野菜,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猜一猜它的名字。”小朋友们在摸完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我感觉摸起来有点刺刺的,有点疼。”教师依据幼儿自身的感受来揭秘:“因为摸起来刺刺的,所以这个野菜就叫做刺儿菜,在做野菜时大多都是通过腌制来做,这样吃起来就不会刺嘴巴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讨论和总结,回顾一天的收获和所学习的知识。

3.野菜深了解

幼儿在观察野菜时初步了解一些野菜的基本特征,例如,荠菜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具有形似芥菜花的黄色花朵和刺状叶片。蒲公英则是一种极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的野菜,有着金黄色的花朵和丝毫不逊色于白菜的营养价值。在农庄内,教师带领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颜色、形态等外部特征,并引导他们比较不同野菜之间的异同点。例如,荠菜具有倒卵形的叶子和黄色的花朵,蒲公英则具有长而宽的绿色叶子和金黄色的花朵。挑选适当数量的野菜后,幼儿闻闻它们的气味来加深对不同种类野菜的了解,可以自主发现一般情况下荠菜具有微香味,而蒲公英则可能会有一种微苦的味道。最后,幼儿按照各自的不同特征来将不同种类的野菜加以区分,并且自发画出自己发现的野菜图示,并解释每种野菜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以上的绘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感受,增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目窥传统—师幼共做青团

正值春分时节,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借这一传统节气来带领小朋友们“做青团”。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能够使之在亲自“寻野”之中感受户外活动的乐趣,在趣味性劳动教育之中体会乐趣,更能够为拓展幼儿的见识面提供支持。

1.初认艾草

在开展“做青团”活动之前,首先引导小朋友们了解“青团”的基本知识内容。通过向幼儿进行访问调查,掌握大家对于青团的原材料、历史故事等的了解程度,而后教师为幼儿讲述青团的由来,在历史故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引发了幼儿对野外生长的艾草的兴趣,教师就此机会鼓励幼儿开展了“寻艾草”活动。

2.深挖艾草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田野里生长的野菜有着较高的兴趣,并且经常向教师询问关于野菜的问题。由此教师在“寻艾草”的过程中,提前准备好了“野菜大图鉴”,其中每一张图片都有着相应的名字和解释,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作用下,教师对艾草作出了专业化且有趣的介绍。幼儿共同前往身边的“野地”来寻找艾草的踪迹,在农庄寻找艾草的过程中,教师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基本的农作工具由其自由选择。通过小朋友之前挖野菜的经历,小朋友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挖艾草”的方式,第一种是用铲子,第二种是用剪刀,第三种是直接用手来摘,由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在实践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觉得哪一种方式更加方便呢?”幼儿A认为:“我刚刚带着手套徒手来摘,感觉还挺好用的,而且可以保护手。”幼儿B提出“我选择的是小锄头,发现很小的草没有必要拿这么大的锄头,有点‘大材小用’,而且用小锄头弄出来的艾草有很多泥土,不好清理。”幼儿C说:“我用的是小剪刀,特别好用,大的小的都能剪下来,而且不费劲。”由此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各种工具都有自己的好处,因此在采摘艾草时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幼儿在寻找艾草的过程中向教师询问很多不同的问题,例如:“老师,艾草是什么样子的呢?”“艾草上面会有虫子吗?”“我们要怎么用艾草来做青团呀?”教师在为幼儿介绍艾草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幼儿已经对艾草产生了初步的了解。在“寻艾草”时,小朋友们自发主动进行了分组,由小组长带领幼儿开展“辨真假”活动,幼儿依据自身对艾草的了解来辨析不同的草本植物之间的区别,并且在众多的植物之中选出正确的“艾草”,最后由教师来与小朋友们共同讨论其“正确性”。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辨别能力,同时还使得幼儿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转换,也能够帮助幼儿在手眼配合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3.合做青团

“寻艾草”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带领幼儿进行“做青团”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幼儿与教师的充分互动才能够实现,由此也锻炼了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及协调合作能力。教师让幼儿自主分组,5个小朋友一组,自由选择工作任务,分别是“洗”“搅”“拌”“揉”“压”的工作,不同小朋友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分工中来提高效率。

三、总结

在自然活动中,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助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野外拓展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环境,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在野外拓展中,可以让孩子们探索和观察草木、岩石等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与小伙伴合作,做一些小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增加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在教学活动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同时也提出师幼互动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师幼互动也是保证野外拓展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打开新的思路,引导幼儿高质量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积累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使得野外拓展活动价值最大化。在春分时节幼儿探索了自然植物,深刻感受到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在之后的每一个节气中都能够带领幼儿前往自然,例如,在秋分时带领小朋友前往农田里感受收获的喜悦,感受节气的奇妙之处,更能够加深幼儿对植物的了解,在亲近自然中拉近师幼关系,还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胜楠.幼儿园班级自然角创设及活动实施的行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2]耿慧港.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2.

[3]骆云云.自然材料在S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用的个案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4]何小英.幼儿园课程中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5]吕秀云.基于生态学视野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