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4-09-26张嘉璐
【摘要】在“双新”背景下,教师除了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文章以“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三角形面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从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以“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课前学情分析,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以学生为本,课前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是上好一节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三角形的面积”是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中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与该课相关的先备知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三角形底和高的相关概念,已有经验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能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基于以上,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前,通过设计练习,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是否熟练掌握、是否能够对该公式进行变形、能否正确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生活实际问题,以及三角形底和高的相关概念;通过谈话,考查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规范表述推导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对公式的直接运用掌握较好,但对于公式的推导和变形,一些中等学生知道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以此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在准确表达方面存在一些欠缺,而对个别学困生来说,他们对公式的运用基本依赖于死记硬背,无法顺利进行公式的推导和变形。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不仅要需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关注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图形的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思想,培养推理意识;(4)讨论、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培养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感悟内在联系,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陌生的、困难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容易的问题。教师应尽力创设情境,沟通内在联系,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历了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这是学生的已有经验。那反过来,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的学具,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在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过程中,在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发现,无论是平行四边形还是三角形,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进行解决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运用的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让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分析推理意识、空间观念也得到不断发展。
三、鼓励合作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拓宽创新思维
数学是人们认识、探究世界的一种手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数学知识,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创新的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潜能。
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讨推导方法的多样化。比如,在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四人小组的生生合作操作探究。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一起学习。这一推导方法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想到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个别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同的方法,这时就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比较弱,无法完全理解,就需要通过师生合作进行探究。利用课件动态演示,介绍出入相补原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沿两腰中点剪开”就能将一个三角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再次探究,“还能怎么剪呢?”学生明显产生了更多的创新思路,甚至是教师没有预设到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贯穿始终的。
四、关注学习过程,评价需融合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学习评价的维度要多元化,不仅要考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要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比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注重评价与教学过程相融合,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的过程中,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为什么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可以剪拼成什么图形?对这样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追问、质疑,通过课堂观察、师生互动,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恰当的语言评价,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设计了一系列的分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能够正确解答基础题得一颗星、提高题得两颗星、拓展题得三颗星,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衡量标准,做到差异性评价。课程最后,设计了如下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通过不同维度的融合核心素养表现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的反馈。以下是课堂学习评价表: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义务教育培养的目标。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