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助思维导图优化活动的设计和拓展
2024-09-26侯赬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与知识整理工具,一种激活知识存量、激发思维能力的可视化工具。它的运用可以充分锻炼左右脑的技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教师在各领域之间的平衡发展。在活动设计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梳理活动思路,进一步优化活动的设计和拓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优化;设计和拓展
思维导图这一理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开展。
活动设计前的思考,正是人脑的扩展思维充分展开的时候。在活动设计时往往会在开始的时候有许多的想法,然而这些星星点点的想法总是无法很好地串联起来,很多时候,单独看这些点都不错,串在一起却不适宜。在这反复思考和取舍的过程中,往往会有遗漏。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活动设计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能更好地梳理、取舍。
一、用思维导图把握不同年龄段的重点
集体活动的设计离不开《学习活动》,为了设计的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把握各年龄段主题的“内容与要求”,更直观地了解各个主题里的活动素材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整理和呈现,通过思维导图的活动设计,可以很清晰地明确主题要求,设计的活动也更加契合主题。
在幼儿园小中大学习主题中可以看到,很多主题看似相似,实则有着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很多时候,拿来一本绘本,看到和动物有关,就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放到自己所在年龄段的活动中,至于是否适合,偶尔会被忽略。于是,整理主题脉络能更好地把握年龄特点。
以“动物”主题为例,思维导图梳理:
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到,小中大都有关于动物的主题探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偏向与重点完全不同。有了这样的思维导图,每遇到一个活动的点,不用一本本《学习活动》教参去翻看。只要一图在手,就能清晰地对应主题,也能在目标制定的时候更加明确。
二、用思维导图串联各种新思考的亮点
1.思维导图梳理,确立活动内容环节
美术欣赏活动作为美术活动一个比较难开展的类型,拿到一幅名画,如何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还是有很多疑问。而《雨花江》欣赏活动,利用思维导图,把自己前期的思考一一呈现。
初看到《雨花江》这一名画时,第一思考就是该以什么样的活动开展呢?是让孩子单纯地欣赏,还是添加绘画的元素呢?教师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理应觉得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动手,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幅名画,孩子们也有更多的参与感。
有了让幼儿绘画的想法,那么将如何开展《雨花江》美术活动?
运用思维导图将《雨花江》的欣赏做了简单的分类。发现了其不同的欣赏方式,分成了三大类:色彩、布局的欣赏,以及作品背后情感的理解。通过色彩和布局简单的分析,也确定了欣赏环节中所需要设计的部分,这样可以在设计教案时更清晰明确。在情感的理解上,也有一小部分的斟酌。由于这是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因此在情感上更多倾向于让幼儿体验“小雨点”快乐的感觉。
2.思维导图梳理,明晰活动表现方式
活动内容和环节基本确立,那么对于美术欣赏活动中的操作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操作环节占比太多,必然让整个欣赏活动的欣赏无法凸显,于是又陷入了进一步的思考。
通过思维导图,归纳出三种表现方式。从而整理出每一种表现方式对于孩子的收获以及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后可以发现,在室外绘画是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并且在室外创作能更好地与《雨花江》这一主题相融合,让幼儿在创作的同时更能体验到“小雨点”落下的快乐氛围。
3.思维导图梳理,清楚活动准备细节
《雨花江》的欣赏与绘画方式已经有了基本的确认,那么活动的开展当然也离不开材料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思维导图更好地呈现了在活动准备中所需要涉及的一些细节部分。并且利用了思维导图清晰明确的直接性,能够更好地梳理每一项材料所对应的意义和准备。
在对《雨花江》活动的设计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思考中能够更清晰,能够有效的提高思维能力。并且在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升与设想。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想法、优势和不足、融合与排斥,一一列举。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更全面和系统地进行描述与分析,能够有助于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关键因素或关键要点。
活动过程中的思考通过一个个思维导图,跃然于纸上,让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能呈现,随后再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最为适宜的方式,让整个集体学习活动更加优质。
三、用思维导图呈现后续进一步的思考
1.让活动延伸到更多的年龄段
首先是对活动形式的思考。在原本“奇妙的种子”活动中是运用超轻黏土组合的方式表现种子发芽的形态,并且使用立体盆栽的形式,比较适合小班的幼儿去表现,那么对于中大的幼儿来说,这样的形式相对简单,运用思维导图,对“奇妙的种子”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罗列。如水粉画、拼贴画、涂画笔记、装饰画等等。其中涂画笔记和拼贴画比较适合中班的幼儿,水粉画和装饰画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
2.让活动延伸到其他的领域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活动分为数学、语言、音乐、美术和科学五大领域。除了美术活动,“奇妙的种子”能否运用到其他领域中呢?通过思维导图的罗列,发现这一活动还适合在语言、科学、美术和数学这四个领域中进行活动的设计,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得幼儿能够全面发展。
3.让活动延伸到其他的形式中
除了学习活动,“奇妙的种子”能否运用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中?经过思考,运用思维导图列举了几个环节。
从上述的思考中,可以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反推的形式进行思考。从单一的美术活动思考到其他领域的活动,再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这样反推的方式反而让“奇妙的种子”这一主题内容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也让这一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这也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广泛性、全面性的特点实现的。
思维导图的运用在之后的活动中能更加清晰教师的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相信思维导图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和过程中全面运用。举一反三,借助思维导图,让一个集体活动更好地延展开,使得一个点带动了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带动了除教师和幼儿外的家长群体。通过这样的延展,孩子的体验不断延伸,对于观察更加深入,对于植物充满探索。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促进思维发散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其可视化的特点符合教学活动设计的预设和生成,用思维导图进行活动设计,能够将隐藏于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不断地优化活动的设计、拓展活动的外延。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运用中,直观地体现了思维导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秦红斌.思维导图走向高效的教与学[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0).
[3]王永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18(S1).
[4]王静.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