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民俗绘本开展幼儿深度阅读的实践探索

2024-09-26顾晓晨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绘本是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深度阅读能够打破以往单一阅读的桎梏,帮助幼儿拓展不同学习区域内的能力联动,最大化实现育人价值,同时还可体现幼儿参与的主体性,帮助幼儿在参与中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从而学会运用多策略去理解绘本故事,促进幼儿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民俗绘本;早期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影响,而传统的民俗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学前期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将从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价值观培养、情感情绪发展和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四个方面,探讨民俗绘本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一、民俗绘本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1.民俗绘本对幼儿的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的意义

首先,民俗绘本作为传统文化载体,能够让幼儿通过阅读和体验,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拥有身份认同感。其次,幼儿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某些习俗和传说,这将成为幼儿对传统文化热爱与保护的基础。最后,在民俗绘本的文化熏陶下,幼儿能够不断汲取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帮助幼儿打造坚实地文化自信的堡垒。

2.民俗绘本对幼儿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民俗绘本中的故事传达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这些价值观念的传递将帮助幼儿培养健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民俗绘本对幼儿情感情绪积极发展的意义

幼儿处于动作、言语启蒙的初始阶段,民俗绘本中的故事具有丰富的情感元素,可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其次,民俗绘本还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丰富个人情感体验。最后,在阅读中幼儿能够学习到如何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

4.民俗绘本对幼儿认知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意义

民俗绘本拥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与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民俗绘本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身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民俗绘本的教学,让幼儿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发展。

二、深度阅读视角下幼儿园民俗绘本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减少幼儿活动互动性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方法是老师读一句、解释一句,在绘本阅读结束后考核幼儿是否掌握绘本内容时,也仅仅是以幼儿是否能够完整的复述故事情节、故事内容为标准。

例如,在绘本《虎头帽》阅读过程中,教师只使用了传统阅读法,当孩子们听到教师说“神气”词时,他们眼神中透露出不解,但教师没有及时观察意识到孩子的好奇。故事读完后,教师会提出一些诸如“虎头帽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回答,但是“华裔”“虎头帽”这些字眼对幼儿来说相当陌生,教师忽视了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实践,导致幼儿阅读和讨论的自主性、积极性降低。

2.文化背景空白降低幼儿文化认知感

随着时代发展,教师对于中国文化元素了解有限,而作为幼儿的支持者,一旦其缺乏专业素养,对于幼儿而言将会失去一盏深度学习的指明灯。

例如,《虎头帽》这本绘本涉及华裔小移民的故事,展示了新一代中国小移民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但是教师自身对于华裔文化背景、移民经历等现实情况了解有限,“老师,什么叫华裔?‘裔’这个字好复杂呀,是什么意思呢?”面对孩子们一连串的好奇,教师自然无法将绘本想要表达的主题内涵向幼儿传递,幼儿只能逐渐充当“沉默的倾听者”之角色,距离深入阅读相去甚远。

3.忽视育人价值不利于幼儿深度阅读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将绘本当作阅读区域活动之一,忽视绘本所蕴含的多重教育价值。

例如,《虎头帽》这本绘本涉及小移民的心理和现实困境,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情节,忽略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身份认同等价值,那么这种教学活动就只是流于表面,无法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民俗绘本教学策略

1.延伸结合各区域,拓展绘本有趣内容

首先,教师可拓展语言活动深度来促进幼儿对民俗绘本的深层理解。例如,在《虎头帽》绘本阅读中,孩子们对于“华裔”身份很好奇,那么教师便可开展语言区域活动之“我是中国娃”,为幼儿解释该名词的含义,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其次,虎头帽是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品,教师可以开展美术手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开展“巧手制作虎头帽”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在温馨的亲子氛围中感受到父母爱意,在心理层面为幼儿树立游戏自信。

幼儿的学习从来不是单一领域的个体促进,民俗绘本的阅读也可以通过语言领域、手工游戏和体育活动来共同“阅读”。

2.多维解读素材点,深度挖掘育人价值

首先,在构图上,绘本画风优美,在前环衬上使用了湿画法,打造出生动的肌理效果,以及在绘本中透出浓浓的中国特色。同时,绘本中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福建土楼以及虎头帽这两项非遗艺术,描绘出了在福建土楼里发生的故事,表达出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

其次,在内容上,绘本讲述了作为华裔的黄小虎及其队伍在棒球赛上反败为胜的故事。作者将福建土楼、圆屋穿插在故事背景中,在主人公中西结合的装束活动中,向幼儿展示出作为新一代小移民的西化生活与中式文化影响下的日常,体现出内在精神与现实碰撞的火花。

最后,幼儿能力发展上,绘本创设了两代人关于虎头帽的故事,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虎头帽将拥有怎样的魔力能赢得比赛呢?”同时当大虎回忆童年时光时也能激发幼儿自身的美好回忆,培养幼儿良好的记忆及判断能力。

如此唯美生动的绘本是幼儿开展深度阅读与学习的得力助手,因此教师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绘本素材做出全面细致的解读与评析,为幼儿的深度阅读活动做好准备。

3.鼓励幼儿齐参与,建构实施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绘本阅读中来。例如,在《虎头帽》绘本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先自由阅读,观察幼儿阅读表现,收集幼儿兴趣点。绘本阅读中,在各个环节的厘清过程中教师向幼儿介绍虎头帽的寓意、圆屋土楼的文化含蕴等,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

其次,在幼儿自主阅读后,可通过分享环节来引导幼儿交流,同时教师提出高质量问题,如“故事中的帽子为什么叫虎头帽呢?”“小虎的心情有何变化?”以及延伸性问题“除了虎头帽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文化呢?”等。与幼儿对话,倾听幼儿,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阅读感受,还可以了解幼儿的阅读困惑与发展需求。

绘本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接下来还想开展哪些与绘本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孩子们迁移已有的游戏经验,构思出“虎头帽萝卜蹲”“摸摸虎头”等游戏,由此实现了从绘本阅读的“静”到游戏的“动”态转变,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深度阅读与学习的体验感。

四、结语

绘本《虎头帽》中展现了福建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感人的亲情,一顶小小的虎头帽对我们来说并非只是玩具,更是隔着千山万水、跨越岁月长河的情愫线索,在一针一线中编织出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故事和情怀。如今,在现代化的滚滚巨轮下,有太多民风民俗都被改变,但是依旧有许许多多的“虎头帽”们在帮我们葆有一颗童心,留存一份怀念,燃起无数熠熠生光的传承星光……

而想要助力幼儿深度阅读与学习,就要帮助幼儿学会理解与主动参与、迁移与应用,以民俗绘本为依托开展幼儿深度阅读的实践探索,培养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拓展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一个个的游戏活动开展中,不仅可以承前启后,还可以深入探索,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传英,涂玲.在绘本教学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