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体验模式的探究实践
2024-09-26陈瑛
【摘要】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提取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素材,转换为适合孩子们学习、吸收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将生活中的特殊经历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能帮助孩子们获得有益的经验,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常态化管理下的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用优质的“健康理念”,帮助孩子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健康教育;习惯养成;健康心理;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即教育。”幼儿园小朋友的健康教育理念源于他们对身边的故事和发生的事件的理解和认知,如果能够把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教师有准备的生活情境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并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孩子们定会收获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宝贵财富。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健康教育生活化意识
1.善于观察,提高教师对健康教育生活化的敏锐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有一定的教育敏锐性,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握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和生活中突发的事件,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将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融入到孩子们的健康教育课程中,让孩子从中得到有益的认知,学习到有价值的宝贵经验,习得健康的生活作息与良好卫生习惯。
2.集体教研促进教师对健康教育生活化的深度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是学习主体,教师应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从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幼儿的“学”,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生活”,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经验”,从关注“传递”转向关注“探索”。幼儿园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生活就是课程,应当形成有层次的课程脉络体系,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调试好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教师要树立教育生活化意识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通过对幼儿各年龄段特征的深度认识,在日常教研中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强、规范合理的健康教育培训,借助课题研究、现场观课、案例分析等,让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不再是简单的卫生保健常识,而是通过多次的讨论或模拟练习,准确地了解、判断相关传染病知识和预防要求,分析其发展趋势,利用熟悉的相关知识,积极按预防流程、措施和技能,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储备更齐全、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知识。只有这样的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进入生活化的实质。
3.完善制度规范教师健康教育生活化流程
健康教育生活化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是健康环境的营造。幼儿园可以依据国家传染病预防要求,建立各类专项预防制度、演练及应急预案、健康监测机制,坚持人物同防。坚持严格“四把关”(把好入园晨检关;把好缺勤追踪关;把好食品安全管控关;把好卫生清消关),精准“五到位”(预防管控到位,核心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到位;预防措施到位,卫生保健培训、安全培训和预防流程、相关物资、场地配备必须到位;健康监测到位,认真开展传染风险研判,实施保健人员日常检测、监管必须到位;督导巡查到位,季节性传染高发时期,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必须到位;保教应急管理到位,通风消毒和保教活动的应急措施必须到位),筑牢防线,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健康教育宣传,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习、实践与思考中,为幼儿园健康教育形成坚实的合力,确保师幼在园健康安全。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建设
1.主题引领,加强日常渗透
在健康教育主题互动课程中,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开展系列化的微课程,让孩子们认识细菌、病毒的特性,不惧怕,不松懈,形成初步的科学预防和治疗观念,以保证健康的体魄。例如,在“病毒的故事”大主题中,孩子们通过调查、讨论生成“病毒小怪兽”“一米,爱你的距离”“免疫小分队”“了不起的英雄”等多个互动小主题活动,了解病毒是什么,病毒长什么样,它从哪里来,它怎么传播,感染病毒后身体出现的症状以及怎样预防和战胜病毒。并通过故事讲述、绘画表征、情景科普剧表演等活动形式来展现、宣传他们对健康的理念和习惯养成的经验方法。让每位孩子都成为战胜病毒的小英雄,成为健康宣传员,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有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争做健康小达人的目标和信心。小小的具有生活化的主题活动,为孩子们埋下了健康教育的种子。
2.情绪疏导,关注心理状态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层面上,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正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点。社会中突发的应急事件,家庭生活中不和谐环境、不适宜的教养方式,同伴间的负面情绪影响等因素,都会使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出现不同问题。教师不仅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如入园分离焦虑时温暖的陪伴,通过细心地引导,帮助孩子们快速适应环境,建立安全信任感,缓解他们焦虑情绪;更需要在应急事件突发时关注幼儿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在病毒传染“入侵”时,怎样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害怕、不紧张、不焦虑;同时要注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如保证喝水量、正确的洗手方法、健康的生活作息与良好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等。还可以通过“病毒我不怕”“健康作息我安排”“打败病毒小怪兽”等健康小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懂得面对病毒时“我们该做什么?”如通过“正确的佩戴口罩方法”“科学的洗手七步法”“怎么正确打喷嚏”“健康饮食我知道”“我的营养食谱”等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面对困境时学习勇敢应对,并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
三、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模式
1.创设家、园高效性信息化互动交流机会
如何为家长创设分享幼儿园及幼儿发展信息的机会?一是通过幼儿园公众号、班级微信平台、视频号等向家长推送幼儿园课程活动情况、幼儿膳食、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健康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二是以幼儿健康档案收集和展示的形式,定期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园学习及活动的健康情况,定期开展亲子活动或开放活动,让家长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生活、游戏和交往情况,获得孩子在园发展的感性经验;三是要求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谈话沟通,使家长获取孩子全面信息,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幼儿园里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生活习惯上的要求也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如饭前便后洗手、不乱丢垃圾、良好的作息时间观念等,从而对参与和教育孩子更有信心,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障,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建立家、园、社动态信息快速连接系统
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公众平台和社会优质信息平台,是保持家园和社区共同顺畅和高效共育的关键。幼儿园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各种活动信息,通过班级微信平台向家长宣传健康知识及理念,经由家长、社区的信息平台广泛传播。幼儿园每个班级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委员会、社区也可以组建微信群,园长、教师等加入其中,形成一张多层次三位一体多项连接沟通的立体联系网络,第一时间共享健康育儿、健康生活等信息,家长和社会散居儿童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健康理念,社区也可以参与幼儿园相关活动,协助和配合完成各项健康教育任务。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全方位指导幼儿健康生活和学习
幼儿园可以借助专业优势,灵活选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接待日和专家咨询、家园联系栏、电话、接送幼儿时的随机交谈等多元化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健康方面的发展目标,关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指导家长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好习惯伴成长”“乐学探索”等亲子活动;通过“居家安全健康生活”等家长云课堂的学习,提高家长对孩子健康教育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工作,建立正确的育儿观,营造健康和谐、阳光积极的家庭氛围。
总之,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价值观,实现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地区文化相结合,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延伸健康教育内容,增加在生活中的实践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幼儿课程思考与实践 [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20(04).
[3]虞永平.在疫情中重新认识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