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26姚汝怡
【摘要】文章重点关注趣味性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同时,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努力把趣味性教学模式深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审美
美术是一种表达视觉形象的艺术,不但有助于培育人们崇高的情怀,丰富审美经验,还能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方位发展。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征,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按照新课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将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小学美术每一个环节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让他们深入感知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并增强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和自尊。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课堂氛围沉闷
枯燥无味的小学美术课堂气氛,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好的课堂气氛是进行有趣活动的一个必需的条件,同样也是激发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式。除此之外,一些教师没有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如让学生照着临摹范画,或者传统的教与做,很乏味地完成一幅作品。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缺少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很难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参加到美术活动中来。
2.评价标准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过于僵化的评价标准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评估体系,这种做法往往会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焕发与培养。因此,教师们需要更积极地推动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构建出一种多样性的评价模式,使之成为激励学生投身创作、发展积极性的有效引导力量。
二、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下,将趣味性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一种能够让传统模式实现创新教育发展的改革举措,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从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来看,趣味性教学模式涉及面广,涵盖范围广泛,它是调动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热情的来源和驱动力。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课程的优越性,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小学美术课堂气氛,从而使小学美术的个性发展得以实现。在趣味教学的指导下,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优化了美术课堂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还能使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提升美术素养,让他们形成一种具有趣味性的美术认知,让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正在逐渐摒弃过去的单一模式,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精神以及情趣塑造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期培养出具有优雅气质的学子。良好的绘画凸显了独特的艺术形态,展示出条纹斑斓的文化面貌。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多向度和全方位的分析探究。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为探讨对象,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性和兴趣爱好,运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深度剖析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为其注入新颖的活力与生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活用这种具有娱乐性质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美术的元素,如内容、形式、色彩、特征和情感等,让他们在深度体验中享受到艺术的底蕴与魅力,从而得到更为深入的艺术熏陶。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无疑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的学科,要想制作出一件既艺术感十足又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前提是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使用趣味教学模式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恰恰能够发挥优势,催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需要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探索并实施,以期培育出更多颇具创新能力的未来之星。在艺术创作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要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为指导,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下,构建一个自主、共享、合作式的创作空间,如三年级《城市雕塑》这一课,组合成高低错落、大小有致、变化与统一的纸雕塑作品。通过小组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让学生可以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展开天马行空的创作,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气氛中,将他们的创作激情释放出来,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美术作品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极度活跃,好奇心也相当强烈。小学美术教育当然不能只局限于教授基本的绘画技能,更须把对学生感知情感与审美情感的培育置于主要位置。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深厚兴趣。以学生为核心,以他们的情景体验为重点,去设计艺术教学内容,并鼓励他们根据美术课程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获取艺术素材的渠道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扩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效地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必须着眼于实际生活,通过讲述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构建视觉化的故事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创新型美术活动的实施,同时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艺术教育中,通过创造故事情景来强化学生的情绪感受,能够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效。
2.融合表现形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艺术品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各种美学创作的主要手段,它凝结着创作者的思维和感情。艺术创作又带有明显的教育性,艺术创作中蕴含着艺术、教育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艺术要素。所以,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把学习绘画技巧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他们对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可以与自己的情绪相联系,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展开自己的美术创作,真正用自己的美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想对美术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将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整合,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一定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一致,要选取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美术内容,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情感经验进行强化。
3.感受民间艺术,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同学们在生活中对民间传统的工艺会有些许陌生。在二年级感受民间艺术单元的第一课《漂亮的“扎染”》中,教材当中的染纸呈现的效果与扎染工艺相仿,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制作方法及材料的运用要求却大大降低,简单的操作步骤和色彩图案的鲜艳效果,提高了学生对扎染工艺的兴趣。第二课《学学做“蜡染”》的学习中,同样让学生模仿蜡染的工艺,既能保留民间蜡染艺术的效果,又能降低蜡染的制作难度,减少了制作的时间。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好,感受民间艺术的质朴。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并把握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学习能力。
四、结论
总的来说,将趣味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无疑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项颇具成效的策略。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如以故事情境为载体,结合艺术鉴赏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等。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美术有更丰富全面的认知,同时也能加强他们的审美体验,从而推动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2).
[2]赵欢欢.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