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2024-09-26唐志英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评价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的一种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一些教学质量的因素,结合本校开展学生评教工作的实际,对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效度,促进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信息科技;质量评价;学生评教
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推进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是引导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进行评价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信息科技学科有其特殊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这个特点,要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过程性评价,从而实现“教学评”的融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评价对于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是依据课程和教学的要求判断教学效果达成度的手段。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推进教师教与学生学方式的改革,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评价改革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依据评价来监测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评价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一种方式。学生评教的对象是课堂教学质量,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责任人,因此学生评教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评教主要以问卷的方式征集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评价的汇总和数据分析获得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显而易见,学生评教活动主要包含的要素:①筛选能客观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②组织学生参与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卷调查;③问卷的收集和统计分析;④结果的反馈。这四个要素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质量的效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提高这四个要素的质量就是提高学生评教效度的突破口,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现状分析
1.对于学科评价认识不足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分配上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可见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信息科技课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家长、学生认为信息科技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因此对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尚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研究。
2.评价方式传统简单,评价内容注重结果
目前上海市各小学在三年级开设了信息科技课程,有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科技课,开课率相当高,但由于课程版本不一致,加上没有统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各校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校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由教师进行结果性评价后记入成长记录册;有的学校没有评价,造成学生的学习偏离了学科学习,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客观的评价;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进行了评价,但是对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式仍然流于形式。用这些方式来评价,往往忽视全方位收集学生过程性学习的数据,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无法做到全面而客观地开展过程性评价,也无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地、科学地评价。
二、打破传统评价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评教的优势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学生亲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学生评价具有真实性。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又有其局限性:其一,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和教师互动密切,这种连续的互动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一定的感情基础,这对学生在进行评价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其二,评价指标是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制定的,其科学性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准确描述与规范评价上,而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分析、评价等水平有限,对评价指标的内容存在理理解不足或者偏差,这就影响了学生评教的准确性;其三, 学生在进行评教时会受到教学环境、学科特性、学习兴趣、学习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主观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而降低了评价结论的真实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通过手工问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参与人数和统计准确性的制约。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化的学生评教系统的应用功能强大,效率高,平台的应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教中来,同时也避免了人工统计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依据。因此,评价指标的形成确定应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评教的特性,为学生评教的效度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呢?
1.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制定应当关注和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科教学的特点,每一个评价指标的设计都应当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教学实际与特点紧密联系。例如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要件,而大数据时代下,课件和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表达方式存在着交替和互补关系,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若是单纯对教师的板书进行评价就变得不太客观了,但若是对课件和板书的规范性及教学表达效果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就更显得客观和合理。
2.准确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准确对应课堂教学全程相应的各个环节,并且要准确地反映该环节的观测评价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评教准确地依据真实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在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时要进行充分地研究并进行一一论证,确保每一评价指标的准确性。例如课堂表达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要素,很多学校在评价指标的制定中,主要包含普通话标准这个评价指标,而笔者认为,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准确的评价指标应该包含三个内容:①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课堂表达准确;②课堂表达有独特风格,感染力强,效果好,能吸引学生。③板书和课件能清楚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
3.全面性原则
课堂教学全过程包括了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作业及辅导等多个环节,对每一个维度的评价只是单方面的,并不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的评价。由此可见,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时,必须包含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完整。
4.可评价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制定是为实施评价服务的。因此,好的评价指标应具备可评价性。可评价性与评价指标的设计理念有着重要的关系,各学校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评价指标标题化,即评价的语言高度凝炼和简洁;二是在评价指标标题明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意识、有计划地划分观测点,并对其内容进行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评教而言,显然,第二种类型更具有可评价性,因为学生评教是根据自己上课的真实感受来进行的,他们对教学理论和概念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那些专业化的语言描述过于晦涩,学生难以理解评价指标的内涵和导向,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价。
四、注重学生评教制度的规范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的效手段,需要有一定的规范管理和制度保障。那么,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学生评教制度可包含以下内容:①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要积极开展组织宣传工作,以保证评教活动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能让广大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评教中来;②要明确学生评教的主体性和组织要求,以保证学生评教活动能正常有序地开展;③要明确学生评教的结果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以保证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发挥出学生评教这一质量监控活动对于任课教师的监督和帮助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黄荣怀,熊璋.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王长娥.数据挖掘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