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提升思维品质

2024-09-26顾静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进行单元内容整合以及单课教学设计时,如何以学习任务链为导向,通过课堂提问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促进课堂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任务引领;课堂提问;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凸显对学生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初探在进行单元内容整合以及单课教学设计时,如何在主题任务的引领下,通过课堂提问对教学内容、活动等进行优化,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聚焦单元整体,关注主题任务与问题

以聚焦单元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基点,对一个教学单元实施目标、过程、文本的整体性教学过程,注重在语段或语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那么如何逐步达成呢?笔者认为,从主题任务出发,关注课堂问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牛津英语4AM4U3 Weather为例(教学案例一)。本单元的语用任务:在谈论Weather的各个语境中,熟练运用核心句型How’s the weather in…? It’s…对不同季节、地域的天气情况进行问答,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所见所闻以及在各个季节人们所从事的活动等,使学生感受到季节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分析:本单元目标的设定基于课标,立足在谈论Weather的各个语境中,以小学英语课堂中单元整体设计为抓手,促进基于新课标英语教学的有效落实。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这三个维度的考虑下,对本单元进行了统整,划分为三课时:Seas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Amy’s favourite season;My favourite season。分课时话题与单元主题在语境上、内容上、情感上都紧密联系、层层递进,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三课时的目标服务于单元总目标,又呈现渐进性。

同时三课的内容都离不开weather的主题,为了帮助学生落实主任务目标,最终达成语用任务,因此通过“学习任务链”的方式设定不同的子任务(系列问题)逐步完成。

任务一: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

任务二:描述不同季节所见的景物;

任务三:描述不同季节可以从事的活动,喜爱的活动等。

层层深入感受各个季节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阐述理由即是完成了主题(主任务)过程性的深度学习。

二、巧设课堂提问,优化单课设计

课堂提问有很大的促学功能,有助于课堂的深度学习。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根据主题任务的引领,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以牛津英语5AM3U3 Seeing the doctor (Period 1)为例(教学案例二)。本课时是牛津英语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模块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主题是:Seeing the doctor。语用任务:在谈论看病的各个语境中熟练运用核心单词fever,cold,cough及核心句型What’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并正确回答,同时正确使用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给出建议以及相关的词组:go to see the doctor, take some medicine,drink a lot of water,wear warm clothes,have a good rest.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的语境中正确认识常见病的治疗和防护,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片段:

(学习目标:能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What’s wrong with…? I have a…表达相关病症,能够使用What should…do?…should…给出相关建议)

Show the weatherglass(在while-task环节,以温度计引起联想,给教学做铺垫)

1.T:How is the weather?

2.And look at Kitty.What’s wrong with Kitty? Listen to the dialogue.

Elicit:What’s wrong with…?(have a cough)

3.T:And guess,what does Mum say to Kitty?(启发思维)

Elicit:You should…(drink some water, have a good rest)

4.The next morning…Is she feeling better?

1)Read the passage and underline:What’s wrong with Kitty? What should Kitty do? (设置悬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check the answer(实时评价和反馈)

5.T:Look at Kitty’s face.How is she? How is her face/body?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了解病症的同时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show the temperature)(直观地提供Kitty的身体状态的信息)

Elicit: have a fever

分析:在单元主题任务的驱动下,课堂上教师会提许多问题,这些不同的问题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本案例片段中How is the weather?通过这一低认知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新内容的学习。紧接着Look at Kitty. What’s wrong with Kitty?提供了学习的重点,激活新内容的知识,使学生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准备好为教师提供信息,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准备好学习新的内容。然后设计The next morning…Is she feeling better?的问题,是为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进度,以使教师接收到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之前环节的内容,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另外,第五环节的Look at Kitty’s face. How is she? How is her face/body? 是对前一问题的补充和拓展,目的是帮助了解学生背后的原因,为学习和理解搭框架,调整学生错误的理解。环节之间问题错落有致,思维的逻辑性紧密符合生活规律,在充实且真实的语境中再现了生病时的状态和家人的反应。

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加速了学习的信息和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在这些课堂提问中获得了更高质量的思维训练,有助于思维的构建和应用。

三、依托课堂提问,提升思维品质

有意义的语言表达背后离不开思维和情感,语言是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只有赋予了思维和情感的语言才是有生命的语言,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语言表达。课堂提问的设定是在语言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多元化引导。以上已经阐述过课堂提问的促学功能,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依托课堂提问提升思维品质呢?

仍以牛津英语4AM4U3 Weather Period 3 My favourite season为例(教学案例一)。

笔者所任教的是四年级学生,对语言有一定的积累,内容适当丰富一些。因此在此基础上加上不同国家季节的天气情况、个人对季节不同的喜好等,在整个语言上呈现层层递进。具体的学习过程如下:

输出文本:

I like…(season)…(season)is…(weather).I can see….I can (do)…How…!

设计的课堂提问:

How’s the weather in…? Do you like…? Why you like…?(What can you see/do?)How do you feel in…?

这么做不仅操练了新知又复现了旧知。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会思考: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主任务)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任务一:介绍季节的天气情况和景物(思维的感知和理解);任务二:可以从事的活动(思维的构建);任务三:喜欢的总体感受(思维的应用)。

这样的“任务链”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的思考逻辑,指向深度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语用能力的达成。同时符合英语新课标要求:将语言知识糅杂在一起,载体是主题和语篇,渠道是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最后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之间有效互通,提升思维品质。

以上教学案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课堂的活动始终围绕三个方面,即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情感的体验以及有逻辑地思维表达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情感和思维,三者组成的思维链相辅相成。同时任务引领伴随课堂始终,目标语言的学习、操练以及运用贯穿了所有活动。学生在此进行深度学习,收获丰厚。

总之,笔者认为聚焦思维品质提升的课堂,教师通过提出不同层级的问题,引导学生乐学善学,不断提升学生读图、预测、归纳、复述等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国家教育的新政策、新形势,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参考文献】

[1]朱浦.教学专题透析(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