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

2024-09-26徐瑗聪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在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课程德育的实效,笔者基于民族精神教育展开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根据学段、年级和课程的特点,将德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要求细化到学科教学目标中,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民族精神教育策略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民族精神;小学;美术;课堂;乡土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美术教育教学环境。但是,孩子们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却日趋淡漠,对现有的一些民间工艺、本土美术不太了解。因此,将民族精神教育与新课改紧密结合,在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开展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把上海崇明生态岛的乡土文化资源应用到学校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有利于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把握民族精神教育显性抓手。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国家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补充乡土美术资源,让学生通过当地特色人文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制作等多途径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在乡土文化情境中理解艺术,并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受和学习,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表达和创造,塑造民族精神。

二、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文献研究,笔者一方面了解到: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了解到:“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方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本文中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指的是依托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结合崇明本乡本土的美术载体进行合理整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2.实践研究法

笔者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利用民间艺术进行教学实践”“运用生态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教学实践”“挖掘乡土材料进行教学实践”四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效的融入乡土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三、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1.9HwT7ezKtgs8+F9nsb1VQw==梳理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下面是笔者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小学上教版美术教材研究罗列的部分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见表1)。

2.探究民族精神教育与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施方法

(1)利用民间艺术进行教学,培养民族创新精神。从观念上来讲,多以弘扬中华美德为主旨,这对学生的思想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来说,多姿多彩,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引人注目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第17课《连续的图形》时,笔者将崇明灶花艺术融入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灶台以及灶台上不同样式的灶花,让学生直观感受灶花艺术的装饰特点,激发学生对所居住城市的亲切感和兴奋之情,感受到灶花的艺术美。

(2)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生态资源就存在于学生伸手可触的实际生活中,对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诸如崇明很多乡镇的休闲庄园、湿地公园等等,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有现代科技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并利用身边的动物、植物等生态资源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第13课《叽叽喳》时,笔者通过一段在东滩湿地公园实录的鸟群视频,将学生带进了鸟的世界。整堂课从欣赏鸟、观察鸟、讨论鸟到交流鸟、描绘鸟,学生都乐在其中,不少学生还主动要求扮演鸟的不形态和叫声,充分感受鸟类动态的变化美以及亲近自然的生态美。

(3)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教学,培养热爱家乡之情。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生活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资源,细心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不同的气候、季节和地域特征,去发现、去寻找,让学生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既能领略好山好水、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又能接受自然给予的洗礼,感受到自然环境中美术素材的造型、色彩等元素。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19课《美景我来添》时,笔者就以“建设魅力崇明”为创作主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的背景图片都是崇明的自然景观。学生自告奋勇地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崇明美景,看一看自己还未走过的地方。

(4)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教学,培养勤奋自强的精神。日常教学中,乡土材料的搜寻、融合、利用,既可以培养学生就地取材的良好意识和学习习惯,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创新发现能力。在崇明,有金黄色的芦苇杆、五彩缤纷的种子、纹样丰富的土布等乡土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材料而言,这些新奇多样的材料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更能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第11课《装饰小夹子》时,笔者将教材中提到彩纸边角料换成了生活中用剩的土布边角料。面对这些的乡土材料,学生就会去主动研究它们的特性、作用和设计创作方法,充分动手动脑,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运用土布边角料来装饰小夹子,而且还用多媒体展示多幅用土布边角料剪贴的美术作品。既让学生感受土布的创意美,又能让他们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与小学乡土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艺术素养,而且它还是民族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桥梁。当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也看到了一些存在问题值得思考:如何通过整体规划乡土美术课堂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如何利用乡土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和师生互动中修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重视单元模块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乡土知识模块组合的更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教学的成效?这些问题都需要笔者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以便总结经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