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纪实影像设境
2024-09-26何乐明
【摘要】中学《艺术》建筑类赏析教学中,结合纪实影像资料的真实性与线上教学的交互性,运用直播体验、长卷弹幕、蒙太奇故事、蒙太奇对比等方法,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结合线上优势的同时,增强学科性,避免数字化教学流于形式和表面,助力探索线上教学。
【关键词】线上教学;纪实性影像;情境教学;建筑类赏析
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当下发展新型教育的关键词,对教学益处良多。但用得不好则会流于表面,反生弊端。线上课堂,可以提供立体多样、互动体验的虚拟情境;利用好纪实影像可以增加虚拟情境的人文厚度与学科本体知识的严谨,以真动人,对建筑类赏析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赏析课的设境教学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课堂大胆尝试以各种软件、硬件、音乐渲染、动画、视频、游戏体验、角色扮演为情境创设手段。其中有非常不错的尝试,但较少关注到不同学科情境创设的特点和学科本体性的要求,而这正是设境的前提。
1.建筑类赏析设境的前提是“真”
中学阶段建筑类赏析教学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更需要基于视觉信息的准确性,其与自然条件、科技进步、经济条件、社会需求、民俗传统等因素的结合最紧密。因此,上好建筑类赏析课,需要建立在“真”的前提上。
以上海民居建筑的代表—石库门为例,其建筑风貌、环境发生过许多变化。网络上对应也有许多关于石库门的视觉资源,如商业气息浓重的田子坊酒吧,拆旧建新的建业里宾馆,甚至有似是而非的3D作品。这些显然不能作为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认识老上海民居典型风貌的设境资料,教师不能拿来就用。
2.线上建筑类赏析设境现状
线上课堂的试听互动手段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但要真正利用好这一资源,还需考虑不同学科的要求。以下谈谈线上建筑类赏析课设境存在的问题。
(1)语言设境。这是最基本的设境手法。但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抽象多意,对于离不开具体形象的美术学科来说,学生缺少想象所需的视觉经验储备,容易误读。
(2)音乐渲染。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与建筑的艺术精神是相通的。音乐的利用,在设境中确实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但是毕竟音乐与语言一样不能直接针对视觉问题,隔靴挠痒。
(3)动画、视频,游戏体验。这些手段与视觉形象有关,是数字化教学所擅长的。但如果这些动画、视频、游戏设计所使用的影像资料并不严谨,很容易破坏建筑类赏析的学科性,产生不够“真”的问题。
二、纪实影像的收集利用与线上教学价值
1.纪实摄影、摄像、纪实性绘画图像资料
本文讨论的纪实影像包括纪实摄影、摄像、纪实性绘画图像资料。纪实摄影这一概念并未形成一致的定义,但基本是指以反映和记录人的生活和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和作品,因而具有较高的记录和保存历史建筑、场景信息的价值,包括纪实性质的街头摄影、民俗摄影、历史记录摄影等。纪实摄像与纪实摄影的区别在于载体的形式类型为摄像。相比摄影作品、录像更具有对时空记录的完整性。纪实性绘画图像资料指画作中以记录现实信息为目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社会民俗价值的绘画作品画面,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代徐杨《姑苏繁华图》画面等。
2.收集整理和利用
网络是笔者与学生收集纪实影像的主要来源。部分则来源于艺术创作和生活过程中积累的影像。根据收集影像的主题分为:①皇家,包括宫殿、皇家园林。②民间,包括各地民居、私家园林、名胜景观。③现代,城市景观、公园、当代人居。据内容则可分为:①记录代表性建筑历史原貌的影像。②揭示建筑面貌成因的影像。③反映建筑与人、建筑与生活、建筑与社会文化(风尚、民俗)关系的影像。④反映建筑关键细节或全貌(通常为鸟瞰视角)的影像。
3.线上教学价值
纪实影像用于艺术教学设境具有真实性、丰富性、生动性的价值,对教和学两方面都有帮助。
(1)真实性:纪实影像记录了许多不同时期、地域,而今环境生态已发生改变的历史建筑真实面貌。这恰恰是认识这些建筑所需的典型情境。
(2)丰富性:相当部分的影像,还体现了建筑中人们真实生活和社会民俗,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
(3)生动性:无论绘画、摄影、摄像,其本身就是经过艺术加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用好这些影像资料,有助于学生在典型情境的审美体验中,探索、感悟、综合运用关于真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热爱真善美的价值观。
三、线上课堂纪实影像设境方法与实例
1.直播体验法
所谓直播体验法,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接近教学双方的当下生活,可通过教师实地摄影或现场直播拍摄来增强设境效果的真实性和带入感。
实例:笔者在处理“营建园林式生活空间”的教学主题时,通过对自家小院与生活中所见场景的实地直播拍摄,通过亲身讲述与图像的结合,将学生引入情境,画面生动,效果显著。学生在直播过程中提问绿植的搭配与点缀方法。还有些则通过评论花园地砖的式样参与园林小景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参与感十足。
2.综合还原法
由于教学内容不太接近教学双方的生活经验,可以综合利用纪实影像还原情境,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长卷弹幕法。这是指利用视频移动播放画面,学生在视频播放不同时段还可以打上相应的弹幕,表达和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境之中。这种方法类似电影长镜头展开完整的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多丰富、完整的情境体验。
实例:《故宫建筑赏析》中,笔者利用清代宫廷纪实大型长卷作品“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作为视频材料。该画卷将正阳门城楼至太和殿以南的中轴线逐一展开。记录了故宫建筑群周边环境的历史原貌,烘托了渐趋崇高的氛围感。当视频播到端门处就有学生发弹幕说“太和殿到了”,等午门出现时才有学生表示太和殿还在后头呢,各种弹幕纷纷赞叹原来故宫的建筑这么壮观。
(2)蒙太奇故事法。这是指将一些侧面揭示主题本质的图像,与主题用故事情节相联系,呈现于学生的平板界面,学生点击每个不同的图像,得到一段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整合在一起,能像电影中用到的蒙太奇手法那样,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实例:在“特色民居”山陕窑洞民居的赏析教学中,笔者通过一系列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纪实摄影,以几个不同的劳动、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走进山陕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学生从摄影中黄河艄公们极具张力的动态形体和面部表情中,读出了生命精神的乐观豪放;从风沙遍地、磨盘声声、母子相依的双双背影中,读出了对现实的坚忍和刚毅;从贴满窗花、整洁朴实的窑洞前父女俩的脸庞上,读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念。此时点击每张图片,即出现不同故事。
(3)蒙太奇对比法。这是指利用前后两组内容上相异、相反的影像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定的情境。但要考虑两组图像具有可比性。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强化前后两者所处情境特征。
实例:以“特色民居”中南北民居赏析为例,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北方民居院落开阔,日照充分;以徽派天井合院为代表的南方民居院落小巧,通风荫凉。不同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为让学生感悟发现其中规律,笔者将一段北京寒冷气候的视频、一组北京某户四合院老照片与一段江南地区多温暖湿润气候视频、一组反映浙江农村的某座徽派老宅的老照片相对比。前者一家老人孩子围坐在庭院中晒太阳,后者一老人坐在庭院乘凉。两组图像的情境,一明一暗,一动一静,经过对比,相得益彰,学生往往还没有等老师语言描述完,就能发现由于气候差异而呈现的南北建筑风貌。
四、结论
笔者试图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结合线上教学和真实情境,作一点方式上的补充和归纳。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提炼、优化和进一步探索。本文主要以建筑类赏析为例,探讨纪实影像这一资源对于线上教学设境的作用。纪实影像资源并非只有在设境环节才有用武之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主题也不限于建筑类赏析,可以是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主题,也可以是造型表现、创意设计等课型。
【参考文献】
[1]陈丹斐.美术情境化教学方式中数字化虚拟技术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
[2]刘萍.美术情境化教学方式中数字化虚拟技术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