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
2024-09-26杨乐怡
【摘要】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为例,从“情境识字,助力思维发展;情境阅读,促进思维进阶;情境表演,发展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基于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找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指向: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语文课程应依托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真实情境、促进语言交流、强调语言功能以及提供反馈和评估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促进其思维发展。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得到协同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为例,从“情境识字,助力思维发展;情境阅读,促进思维进阶;情境表演,发展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实践与反思。
一、情境识字,助力思维发展
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青蛙卖泥塘》一文要求识记的生字较多,所以本课的设计多次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随文识字,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字源、联系生活、动作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多元化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走进童话。
在教学“卖”字的识写时,如果单独学习“卖”字,学生很容易将其与先前学过的生字“买”进行混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特意创设“帮小青蛙写告示牌”的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识字,从而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又通过字源识字让学生感知汉字的演变,将字形和字义的认知结合起来。以下为部分教学片段:
师:小青蛙,你为什么竖起一块牌子来呀?
生:(思考)因为我想卖泥塘。
师:(举起两张卡片“买”和“卖”)唔,可是这只小青蛙在牌子上写“卖”字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够帮帮他吗?
生:(指着右边的生字“卖”)这是“卖”字,左边是我们学过的“买”字,“十”加“买”就是“卖”。
师:你真会识字!(出示课件)你们看,古人会在要卖的物品上扎上一根稻草,慢慢地,这根稻草就变成了“卖”字上的……
生:十!
师:(将“十”标红)现在,你们能帮小青蛙在牌子上写一个“卖”字了吗?
生:可以!(生书空)
借助情境教学法,识字教学能够探求汉字的历史演变历程,注重字的文化意义,通过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运用汉字的兴趣,提高书写准确率。
情境识字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锻炼,提升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汉字的本领。同时,利用“情境”这一桥梁连接独立的汉字与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内在情感,在语言训练之余,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情境阅读,促进思维进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目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基于此,童话教学不再仅仅是认识生字和复述故事,也期望学生通过童话学习,能更好地感受童话的人物形象,体会童话蕴含的情感,品悟故事的道理。童话教学和创设情境相辅相成,这二者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时,本课例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情感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地与文本进行互动,走进童话故事。
《青蛙卖泥塘》是一个典型的三叠式结构童话,故事情节重复了三次以上,但每次重复都有变化,情节也在不断向前推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通过引导学生就课题“青蛙卖泥塘”进行自主提问,这样的问题创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本,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知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二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达成此目标,在指导朗读青蛙“吆喝”的句子时,由于这种民间传统文化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本课的设计先创设问题情境“吆喝和平时人们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再为学生播放民间吆喝的微课视频,这一视频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地感受吆喝的特点,又能丰富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接着通过让学生加上“双手拢住嘴巴”“挥手招揽顾客”等动作,在情境中展开朗读,让学生完全投入到文本的角色中。最后,通过“义卖活动开始了!请你们在自己的摊位旁吆喝吆喝吧!”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迁移,能够激发学生表达热情和表演欲。
情境创设下的朗读指导不再是一味地指导句子的停顿和重音,而是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通过一个个问题让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本内容,更能揣摩角色情感,从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外,读演结合不仅为后续“分角色演一演”打下了基础,也让学生理解童话人物的性格特点,获得丰富的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三、情境表演,发展创造性思维
“分角色演一演”深受学生喜爱,角色表演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青蛙卖泥塘》是一篇表演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本课的课后习题“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进阶要求,分角色表演让学生的语言在不断运用中得以生长,让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在想象创编中得以提升。
在此前的试教中,“分角色演一演”环节多次出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类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过分强调台词和文本的匹配度,明显有死记硬背的痕迹,这样的表演不仅失去了观赏性,而且表演的完整性也受到影响;第二类学生能够根据角色特点将台词较为完美地展现出来,但是他们的表演热情未被充分激发,少了人物动作和肢体语言的配合。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聚焦青蛙与老牛和野鸭之间的故事,并创设“森林剧场”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把身份切换为剧场中的“演员”,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表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本再创造能力。
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本课的设计没有直接为学生分好角色、划好台词,而是让学生站在“导演”的角度,思考“应该分成几个角色、每个角色的台词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通过增设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激发,此外,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表演的能力。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戴上各自的头饰,通过增强表演的仪式感能让学生的表演更自然、更投入。学生可以抓住“读好语气”“添加动作”这两个学习支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角色的呈现。评价交流环节让台下的学生将原本的“观众”身份转变为“小评委”,这样的身份转变能让学生带着思考观赏表演,引导学生更细致地揣摩角色,更深入地走进故事。
学生在动物对话演绎中感受到童话的乐趣,在表达与品鉴中主动思考青蛙的改变,更在小组合作和自主尝试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分角色演一演”的学习情境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和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由内而外的语文学习发展。
四、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富有“美、趣、智、情”的教学方法,创造具体情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思,在情境中做,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的美与趣,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红梅.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浣慧玲.“讲故事”在低段童话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