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低年段分角色朗读指导实践
2024-09-26吴银萍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朗读是低年段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分角色朗读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形式。笔者将围绕低年段分角色朗读教学浅谈教学中的指导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分角色朗读;审美创造;指导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理解与使用,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与生活相适应的能力。而分角色朗读则要求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角色的代入。
一、分角色朗读的意义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在低年段朗读教学中最有效、学生最喜爱的就是分角色朗读。在儿童的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他们进入文本中的童话世界,并将自己融入到故事中扮演的角色之时。分角色朗读正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体会到作者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理解文本的含义,也更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事实上,要想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当中,就必须要有恰当、及时的指导。分角色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策略,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揣摩,培养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人物性格的目的。只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读懂文中角色的情感、态度,并通过朗读,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将角色呈现出来。这样的分角色朗读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小学低年段分角色朗读指导实践
部编版语文教材低年段的课本以童话、神话和寓言为主,内容简单易懂、充满童趣。对低年段学生来说,要把握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特点,做好分角色朗读,这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减少阅读的困难,笔者采取了阶梯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从而提高了分角色朗读教学的成效。
1.理解角色概念
第一次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最清晰、最牢固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耐心、仔细地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的概念,只有当学生能正确地分清有几个角色、他们说了什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朗读指导。
(1)强调旁白,明确作用。朗读之前,教师要强调一个角色—旁白,通俗点讲,也就是“讲述者”的身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旁白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角色。而旁白在展示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指导学生能够找到旁白,读好旁白。
(2)聆听录音,分辨角色。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是在一年级上册《雨点儿》的课后练习中首次出现的。《雨点儿》是第一篇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它只有两个简单的人物—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笔者首先请学生听课文录音,而录音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文章中一共只有“大雨点儿、小雨点儿、旁白”这三个角色,笔者所选的录音由三种不同的声音来朗读,分别扮演这三个不同的角色。如此一来,对学生来说,原本抽象的、空洞的人物形象在生动的、具有引导性的课文录音中,活灵活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了。
(3)观察插图,厘清角色。随着学习的深入,教材中涉及分角色朗读的课文篇幅越来越长、涉及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对学生来说,厘清角色关系有了更大的难度。此时,就要学会利用课文的插图。比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考虑到文中的角色很多,就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课文插图。低年段的学生本身就对色彩鲜艳的东西更有兴趣,在笔者的引导下,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小壁虎、小壁虎妈妈、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角色的定位为后续的分角色朗读打好了基础。
2.表现角色神韵
“情”是文学的生命之源。作者的情感常常是从字里行间渗透到文章中的每个细节。朗读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朗读有层次,感情才能显波澜。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不同的角色要读出不同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文本的“情”、角色的“韵”。
(1)紧扣标点,读好语气。指导朗读时,要引导学生紧扣标点,揣摩角色说话时的语气,从而使朗读变得更富有感情。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抓住标点进行理解:①“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问号表示什么?语调往上扬是不是更能表现出小蝌蚪的疑惑?②小蝌蚪见到乌龟和青蛙,叫着“妈妈,妈妈!”感叹号提示我们小蝌蚪怎样的心情?读的时候声音响一点、节奏快一点,是不是更能感受到小蝌蚪的着急和激动?③“快跳上来吧!”这里的感叹号又提示我们青蛙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关注提示语,体会心情。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了角色说的话之外的启示性文字,往往暗示着角色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凭借提示语,读者可以想象出角色的各种状态,体会他们复杂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通常情况下,提示语是人物对话中的点睛之笔,正是有了提示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将重点放在了语篇中的提示语上,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时,课后习题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笔者在指导中就抓住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说话时的提示语,进行角色代入。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在这些句子里,笔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连蹦带跳”“叹了口气”“难为情地”去感受小马的“开心和骄傲”“灰心丧气”。学生借助提示语更好地理解了小马的心理,就能更好地读好小马说的话,展现出角色的神韵了。
3.活化人物角色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因缺乏经验而无法理解故事中人物情感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阅读与想象、阅读与表演相结合,帮助他们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1)天马行空地畅想。想象力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在角色的精确定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角色朗读时,带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使角色拥有更多的可能。一年级下册《青蛙写诗》是一首活泼的儿童诗歌。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一读青蛙写的这首有趣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再指导学生理解“呱”是一个象声词,是小青蛙独有的语言,看看他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语调。此时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这只小青蛙用他的诗歌来歌颂大自然,他高声吟唱:“呱,呱呱,呱呱呱……”引导学生读出赞美的语气;小青蛙对朋友们的帮助表示了感谢,他高声吟唱:“呱,呱呱,呱呱呱……”引导学生读出感激的语气。
(2)惟妙惟肖地演绎。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如果能引导学生演一演,就更能促进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这也是创造性阅读的一种方式。演绎的时候要结合之前关于“角色的定位、标点、提示语”的指导,如果能给学生戴上头饰,搭配相关的道具等,一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找到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狐狸和老虎,再关注“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摇头摆尾”等词语,体会狐狸的神气活现;关注“一愣、被蒙住了、半信半疑”等词语,体会老虎的半信半疑。接着,挑选学生佩戴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此时,有了前期的分析和有趣的配饰,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进入角色,甚至还能进行角色安排。在趣味盎然的演绎中,学生的角色代入感更强,朗读兴趣更浓厚,惟妙惟肖的分角色表演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朗读的快乐。
三、结束语
通过对低年段分角色朗读进行的指导实践,笔者对如何设计和组织低段语文分角色朗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指导读好角色语言有了更深的感悟。总之,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尽管在课堂上只有少量时间进行分角色朗读,但它对低年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小兰.例谈低段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步骤[J].广西教育,2020(01).
[2]叶茂,邓正琴.新课标视域下指向“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目标和策略[J].教育文汇,2023(03).
[3]付仙燕.分角色朗读的教学策略探析—以统编教材第一学段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