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植物朋友间的“小秘密”
2024-09-26王家俊
【摘要】基于学校“微笑小镇”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中“微笑空间站”板块下“工作站”的课程内容,面向一年级学生设计“植物的秘密”主题式综合活动。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了解和熟悉身边的植物,在实践探索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感知社会责任感,在展示交流中勇敢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在主题式综合活动中收获经历,初步形成且逐步提升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
【关键词】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我与自然
在本案例中,教师紧紧围绕教室内学生用于装饰“温馨教室”的绿植以及“门前洼地”中种植的蔬菜经常枯萎这一真实事件的发生,抓住学生的亲身经历,驱动其引发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通过探究植物的特征、习性等基本情况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欲望,达成“爱绿护绿”的目标,在班级中分享经历和感受,在过程中逐渐感悟大自然的重要性,明白“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道理。
一、案例概述
本活动案例以“我和植物朋友间的‘小秘密’”为主题,基于“我与自然”维度,由学生自由选择植物朋友进行研究,在充分体现研究活动个性化的同时,以大问题驱动引领,从而解决实际的养护任务,通过绘制小报、数据记录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在四个探究步骤下进一步设计一系列子任务层层推进,培养学生自主自动的探究思维、信息整理的搜索能力、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热情高涨的表达欲望,用丰富且多元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知道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使学生走进自然,热爱生活。
二、活动背景
为促进幼小衔接和核心素养培育,顺应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改革趋势,上海于2017年开始实施“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而随即出台的《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主题,设计活动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玩做做”中学习,引领学生认识、发展自我,参与并融入社会,亲近并探索自然,初步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习惯。
本活动案例就是基于学校“微笑小镇”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一年级)中“微笑空间站”板块下“工作站”的课程内容,链接“我与自然”维度,以“喜欢提问”“敢于尝试”“亲近自然”为活动导向,面向一年级学生设计的“植物的秘密”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
植物是小朋友们的好伙伴,以“植物的秘密”为主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抓住“班中学生带来的装饰教室的绿植和教室外门前洼地中种植的蔬菜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枯萎、死亡,让班中的学生十分苦恼”这一真实事件,学生更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情,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想要探究如何照顾好植物朋友的思考。以此为整个活动的驱动性问题,再通过一系列子任务的探究,学生得以解决这一真实问题。
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善“门前洼地”植物园的建设,结合校本课程“紫荆园中的植物”,从学习空间、学习资料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过程性体验,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三、活动过程
基于主题,学校教师积极设计“我与植物朋友间的‘小秘密’”活动方案,设置四个研究环节,通过观察、思考、搜集、调查、归纳、交流等丰富的形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体会生命之间的平等,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新时代好少年。
1.初识篇—问题导向,亲近植物
开学初期,教室里充满了浓郁的绿色氛围,有学生自己带来的一盆盆绿色植物,也有教室门口“门前洼地”种植的当季蔬菜。每天一进教室,学生总能仔细观察绿植们是否长大了、长高了,对它们的喜爱溢于言表。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时不时地浇水、晒太阳,这些绿植就像大家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可是慢慢地,学生发现无论是绿植还是蔬菜的生长状态都不太好,叶子开始干枯泛黄,有些植物甚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学生不禁思考:我们这么用心地在照顾绿植,为什么还是会枯萎、死掉呢?怎样才能照顾好它们呢?根据学生的热烈讨论,大家总结出“有很多方面和因素都会影响一种植物的健康成长”这一结论。学生集思广益,利用自己课余时间,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翻阅学习资料,再回想自己种植养护的经历,知道了更多校内外的绿植,也初步感受到了人与植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出想要进一步了解植物秘密的好奇心。
2.体验篇—小组合作,积累经验
如何避免植物朋友再次枯萎、死亡,离大家而去,在开始正式探究植物的秘密之前,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及充分的调研准备。
第一步:了解植物。一年级的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网络中搜索调查,在自然老师的带领下探秘校园各个角落,发现身边的植物各不相同,具有各种各样的特点。根据调查与观察,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类,逐步梳理出适合在教室中养护的植物种类,如绿萝、仙人掌、多肉、青菜、生菜。
第二步:确定植物,划分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选择喜欢的植物进行养护,选择了相同植物的学生自动组队成为一个专项研究小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优化,将研究小组分为个人养护的“绿萝小组”“仙人掌小组”“多肉小组”以及班级共同养护的“门前洼地—青菜(生菜)组”。
例如,在学校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各研究小组搜集了植物的相关特点后,讨论得出养护植物的关键点。在学校自然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到有些植物有喜阳、喜阴、耐水、耐旱等生活习性,并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资料调查(表1)。
3.探究篇—明确分工,观察养护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问题导入、科学调研之后,学生运用所了解到的科学资料搜集方式,合理分工收集材料,最终各个小组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个性化地反映在一张张精心绘制的图画小报上。随后,教师再次明确了养护小组的组成,分为“个人养护”“集体养护”两大组,“个人养护”组主要选择绿萝、仙人掌、多肉等植物,由学生自行准备带入教室;“集体养护”组主要集中养护“门前洼地”的青菜,在教师和专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从播种开始。
4.展示篇—分享成果,评价提炼
绿植养护是一个需要学生持续且长久开展的活动任务,但是,学生在养护实践的过程中,捕捉记录的是观察所得,而活动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将零散的信息进行汇总,借由成果分享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有的小组分享了他们用相片拍摄的植物生长的变化;有的小组分享了组内共同完成的绿植生长记录表;有的小组也分享了他们的失败案例,尽管十分用心地养护了,仍有个别植物枯萎死亡了,但值得表扬的是失败小组的学生及时进行了反思并得出结论:因分工没安排好,导致绿植被重复多次浇水,或是因为偶尔的疏于管理,把绿植遗忘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经过这一主题式综合课程的实施,学生们最终发现了许多与植物朋友间的小秘密(表2)。
四、活动效果与反思
学校在不断推进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明晰了实践活动的本质,慢慢将重心从一味地关注教师的方案设计向学生的真实活动转移。纵观“我和植物朋友间的‘小秘密’”,笔者始终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我与自然”的维度,提升学生的经验发展。
1.从已知探索未知,立足儿童,趣味实践
在实践探索中,随着学校对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育人内涵不断推进,教师逐步重视儿童的真实生活情境,以儿童视角出发设计课程内容,进一步探索“小幼”无痕链接探究模式,从而完善学校课程群。因此,鼓励学生“和植物交朋友”从而探索出“植物的秘密”这个主题来开展活动,由真实事件为导火索,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生活经验,拓宽思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
2.从课堂移步生活,亲身经历,感知体验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移步于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自主观察、学习、探索、体验,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收获真实体验,不仅启发了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模式,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3.从单一走向多元,态度转变,融合评价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及时开展过程性评价,以时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助力学生在活动中全面发展。
4.从个体融入团队,突破自我,提升能力
此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课程不仅仅是一次关于绿植养护的体验,更是学生触摸生命的一次挑战、突破与成长。笔者发现,在面对真实情境的任务时,部分学生难免会拘谨、无措,而在团队的帮助下,渐渐打开自我,因为在小组合作中,每位成员都肩负职责,也从一次次任务中学会接纳、合作、分享,团队意识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植物的秘密”作为学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课程活动的主要活动之一,以“生活情境”为媒介,以“探索体验”为根本,以“素养发展”为核心,支持学生“做中学”“玩中学”,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综合的学习经历,进一步促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羽翊,华淑芸.我的动物朋友—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实践案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06).
[2]李廉方.小学低年级综合课程论[M].北京:中华书局,1934.
[3]周颖.谈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