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出发,找准切入点,探索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2024-09-26雷蕾
【摘要】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略,实现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在实现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深度学习
进入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遗憾的是,这些改革并没有改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浅层次的学习”的问题。当把目光投到每一个学生时,发现有些学生的阅读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并没有对学习有深刻的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语文学科及学生自身构建知识经验的特点,研究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
一、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对语文深度学习内涵的分析,可以概括其特点:一是高质量的驱动学习。不仅能引发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还能引发高阶思维问题;二是用心倾听的学习。深度学习者都会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入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与他人的观点能擦出“火花”;三是对课文有着深度的理解。深度是适度的,要切合学生认知及学习特点、切合课文特点。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下面,笔者就以《杏儿熟了》一课为例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参考教学大纲,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笔者制定出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7个生字:麦、嗬、偎、馋、揉、屁、掬。理解并积累8个词语“橙黄橙黄、依偎、爽朗、小伙伴、不知所措、屁股、熟透、笑容可掬”,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3.能够给课文分清脉络,给两件事标上小标题,初步了解两件事的内容。4.复述奶奶分杏儿的事。5.感受奶奶的美好心灵和作者家乡的淳朴民风,懂得好东西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复述奶奶分杏儿的事。2.感受奶奶的美好心灵和作者家乡的淳朴民风,懂得好东西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基于对语文深度学习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对阅读理解不局限于表面的认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笔者通过对课堂实践的探索,从教的角度就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提出以下几条有效的策略。
1.从问题出发,发展学生深度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以便形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礼记·学记》提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调整或改变学生原有的心智模式形成新的学习能力。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敢于提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思维矛盾的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然而在语文课堂上,除了极少数学生好问、敢于提问外,其余学生基本上要么是全盘接受,老师教什么就接受什么,不会有自己对文章独到的见解;要么是有想法却因为害羞不敢大胆提问。还有的学生有很多问题却从未真正地想去探个究竟。
从问题出发,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勇气,给学生提问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学生提问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杏儿熟了》课堂教学片断实录1]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问题1中课题是《杏儿熟了》,为什么本篇课文没有直接写杏儿的生长过程呢?
生2:问题2中奶奶为什么把杏儿分给邻居的小伙伴吃,难道奶奶不爱我了吗?
生3:问题3中课文写了好几次“奶奶的笑”,这几次“笑”的含义是否一样呢?
生4:问题4中课文第8节中写道奶奶手里拿着长长的竹竿走到树下打杏,为什么不用“摘”这个词呢?老师,课文前面部分写小淘气都是“摘”杏儿呢?
……
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笔者都及时给予他们“一个小苹果”贴纸或“你真了不起,真棒”等鼓励的话语,并在班级上表扬学生形成了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虽然有的问题对于学习本篇课文没有实用价值,但让孩子们能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到提问题的乐趣,自信,充分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对于以后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他们就没有思想负担,不再担心提出错误的问题受到老师批评。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学习本篇课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层层深入,有梯度。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梯度,要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概括。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深化理解,进行深度学习程。
[《杏儿熟了》课堂教学片断实录2]
师:文中奶奶一共笑了几次?
生:三次。
师:(出示第一次笑的句子)第一次奶奶是爽朗地笑了。“爽朗”是什么意思?
生:明快开朗、爽直。
师:奶奶为什么会如此开怀大笑呢?(师生表演,体会奶奶当时开心的心情)。
生:因为这棵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种的。而且奶奶照顾杏树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杏儿丰收了,奶奶当然笑得合不拢嘴了。
师:哦,表达杏树丰收的喜悦之情。
生:(抢问)老师,我发现奶奶的笑不仅仅因为是杏儿的丰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师:什么原因?你说。
生:说明“我”小时候十分淳朴天真,惹人喜爱。
师:所以我们该如何理解奶奶第一次的“笑”?
生:(总结)奶奶的笑不仅是笑杏儿多,还笑我的天真。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奶奶的笑有双层含义,先是从奶奶和“我”的对话中感受杏儿多,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天真可爱。在这一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慢慢主动理解奶奶“笑”的含义。
从问题出发,无论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老师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学生深度学习
切入点是解读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目前,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或练习阅读短文都是一种读而不思的状态,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度思考后,才能真正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思考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教学《杏儿熟了》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懂得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乐趣。笔者以文中第三次奶奶的“笑”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奶奶的美好心灵和家乡淳朴的民风。
[《杏儿熟了》课堂教学片断实录3]
师:在“分杏儿”这件事中,文中写到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笑,这是第几次写到奶奶的笑?
生:第三次。
师:为什么奶奶把自己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杏儿分给小伙伴,她还那么开心呢?
生:因为奶奶把自己的好东西拿来和别人分享,同时把快乐也和大家分享,所以奶奶很开心。
师:你能用文中奶奶的一句话来回答么?
生:“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师:讲得真好!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懂得学会分享,才能感受到快乐!从中,你能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奶奶把好东西与邻居小伙伴一起分享,说明奶奶很纯朴,善良。
为了让学生理解“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一道理。笔者从奶奶第三次“笑”这个切入点着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逐步深入课文,从而使学生顺利突破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水到渠成了。选准一个最佳解读课文的切入口,能简化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激发课堂的生成,引导学生由点而进入文本深层次的理解。这样,阅读教学的深度学习达bdbd380b7b1cb54e41c7a6d529b4d1de到一定的深度。学生的理解就不只是停留在对“杏儿”一词浅显的理解,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下,体会奶奶善良、淳朴的品质。通过学习这种找切入点的方法,孩子们在以后遇到类似较长篇幅课文时,能较快较准确提炼文章的精髓。
3.少教多学,发展学生深度学习
少教多学即教师启发性地、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教。很多老师在面对一篇课文时,常常觉得这也应该教,那也应该教,担心哪个知识点课堂上遗漏了。老师一味追求大容量,结果教学目标好几个,也没有重难点之分。结果每个目标内容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教学内容应该全面但要有取舍,教学过程应该清楚明了,教学方法简易有效。优化教学设计,要学会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环节,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
《杏儿熟了》这一课教学重难点之一是结合板书、学会抓住关键词复述“奶奶分杏儿”这件事。首先,笔者让学生圈出表示奶奶动作的关键词,并板书:扶、揉、拿、挑、打、分。
[《杏儿熟了》课堂教学片断实录4]
师:谁能根据“扶”“揉”这两个关键词来复述?
生1:奶奶扶起地上的小淘气并给他揉了揉屁股,快进屋时对孩子们说了句:你们先别走!
师:语言很简练,抓住了关键词“扶”“揉”复述奶奶的动作,你还注意到奶奶的语言了呢!谁能仿照这个同学的样子来复述剩余的内容呢?
生2: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挑选熟透的杏子往下打。杏子一个个往下掉,很快,奶奶就捡了一围兜。她给小淘气和伙伴一人分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3:奶奶扶起地上的小淘气并给他揉了揉屁股,快进屋时对孩子们说了句:你们先别走!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挑选熟透的杏子往下打。杏子一个个往下掉,很快,奶奶就捡了一围兜。她给小淘气和伙伴一人分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
在复述奶奶分杏儿这件事上,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并板书下来。请一名同学先借助两个动词“扶”“揉”这两个动词进行复述。把复杂、较长的内容分解成两部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后面两位同学再复述时就会比葫芦画瓢来完成后半部分内容。所以,通过笔者的示范及引导,孩子们很快把“分杏儿”这件事完整复述下来。这样,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尽量让他们自己想,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活跃学生的思维。少教多学的目的是为完成主要学习任务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着简明而具体的目标或主要问题对课文有深度的理解。
四、教研讨论
1.经验与策略
从课堂上同学们的反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将奶奶前后三次笑的对比探究中,同学们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发现,而且认识逐渐深入,不仅认识到奶奶的心情高兴,而且挖掘出奶奶淳朴善良的品质及对孩子们无私的爱。在一步步深度学习中,奶奶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这使笔者发现,只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好问题、找准切入点,发展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其中学生深度理解与创造性的答案,也往往令老师惊喜不已。
2.建议与措施
本节课紧紧围绕品味人物的言行,感受奶奶的善良与慈爱这一教学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分析、品味奶奶的一系列动作中进一步走近课文,在朗读实践中感受奶奶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情感。教师提问的问题及一步步追问的问题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得到发言的机会。但因为时间关系,也有少数几位学生没有开口发言,这也是本节课遗憾之处。结合本次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表演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思考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重在学生思考、教师巧妙地引导、设计有效合理的问题,少教多学,放手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课文真正“活”起来,让语文教学真正高效起来,让学生真正“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
[2]吴建强.突出“五性”问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07(12).
[3]吴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4]李银芬,胡志红.让深度学习走入小学语文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