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域下概括类长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4-09-26张泰
【摘要】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贯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的概括类作业存在着零散、孤立、无序,重知识而轻思维、重结果而轻过程等问题,为优化概括类作业,在单元视域下进行长周期作业的设计尝试,通过统整单元的问题提出、问题分解、泡泡图提示与评价表等内容,启发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借助有效作业支架完成自主探究,不断提高概括信息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概括;单元作业;长周期作业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新课标的颁布,对作业有了减量增质的需求,许多教师围绕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进行单元长作业的实践探索。如何高质量地设计单元作业,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与问题解决的综合化,助推核心素养的落实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目标单元作业设计解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观察和发现”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本单元的单元任务即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这个语文要素是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两个要素的进一步要求。同时,也在为四五年级由段及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做铺垫。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新课标在“学段要求”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也提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基于此,本单元的作业需凸显主题性、统整性、实践性,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由此,笔者遵循下述策略,设计单元长作业,穿插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中讨论中依次完成,以期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二、设计策略
1.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厘清训练序列
正如上文所述,语文学习皆为基于每一主题的一个螺旋系列,“单元语文要素”就是“主题”,也是单元长作业的“作业目标”。因而设计单元长作业的首要任务即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厘清该要素在不同年段的定位,借以指导作业设计时能做到前后勾连。如此,单元作业设计才能符合年段目标、精准定位,让训练有序列性。
2.基于单元核心问题,贯通学习路径
明确主题及定位后,则需进一步提炼单元核心问题,并在单元学习中不断以核心问题为引领,推进教学进程。单元长作业则可基于单元核心问题,与单元学习活动相辅相成,如课前作业可设计复习回顾类作业,帮助学生回忆已有学习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课中/课后作业则以单元核心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以既定路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巧搭单元学习支架,助推素养落实
“概括”这一要素是贯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它属于能力目标,即预期结果是“学生有能力概括主要内容”。要概括主要内容,需要学生不断经历细读文本、提炼语言、分辨主次、转化语言等高阶思维,而且以“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持续不断地练习、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记忆。基于以上两点,概括类长作业不仅需在单元视域下有序、连贯地进行设计,更需教师巧妙搭设学习支架,助力其循序渐进地探究与思考,最终形成概括能力。
三、实施策略
1.旧知引路,助推学生加深对单元学习任务的认知
部编版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前后勾连、注重梯度、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前先以旧知引路,如在该单元中设计如下学前作业:
通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两个小伙伴的提示,分步找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两个典型片段的关键语句,回顾“关键语句”的定义和在语段中的一般位置。
通过这样的课前复习,勾起学生对“关键语句”的回忆,有再遇老朋友之感,更容易帮助学生了解该单元的学习任务,开启对它的进一步认识。
2.梳理路径,帮助学生尝试段落大意的概括
在执教《花钟》第二课时“了解不同植物开放时间不同原因”的环节,即概括第二自然段段落大意时,笔者尝试在课上运用“单元长作业”中的相关部分为本环节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根据气泡图中学习路径的提示,尝试概括。如下所示:
如上学习过程,就是基于这个自然段和对应的学习路径设计相关作业,并设置气泡图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路径,明确方法。即使学生自主概括的结果“有瑕疵”,学生也可在 “思与辨”学习任务中将抽象的概念内化为具体的概括方法。
3.借助支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实践探究
基于本单元略读课文《小虾》,在“再试身手”中提供自主探究的问题支架,如下所示:
上述过程相较于之前,问题支架更清晰、完整,学生通过前几课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示范,已有相应的学习经验,因而通过上述问题支架让学生有序地自主思考从而巩固学习方法。教师实际操作时,还可依据学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这份学习任务单完成此教学环节,以此凸显学生自主探究,建构能力的过程。
4.迁移运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效
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学习时,可以先归纳总结单元学习路径,再提供课外同类型语段,鼓励学生迁移运用所学方法。在这部分学习活动任务中,教师可以通过“错误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意在让学生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段落大意和关键语句不是同一概念,务必要从每句话的意思出发,再判断、修改;第二,概括时还应注意语句的简练;第三,某些关键语句还会提示前、后部分内容的意思,巩固之前所学“过渡句”的作用。最后,借助评价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效,同时再次启发他们要用已有学习经验反思学习结果,甚至请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修正学习结果,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效果
1.课堂有变化
借助此长作业开展单元学习活动,学生的进步曲线可在完成长作业过程中清晰可见。学习过程的清晰化与学习成果的可视化,为学生提供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机会,学生在此过程中成为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者,概括兴趣大大提升。
2.练习见成效
三年级某阶段练习中,有一道“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习题,该题的年级平均正确率为84.27%。据此可见,年级内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找到段落开头的设问句,并能结合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与关键语句的关系,合并问题与答案,改变句式以凝练、完整地概括段落大意。
总之,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贯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统整作业设计里的内容,启发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借助有效作业支架完成自主探究。同时,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不断提高迁移概括信息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