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彩行规账本》:用色彩破解行规评价密码

2024-09-26胡晓寅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文章通过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和色彩元素融入德育行规管理工作,借助《七彩行规账本》正、副本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抽象的行规教育习得成果进行可量化、可持续、可对比的评价,将知识和技能融于行规养成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格修养。

【关键词】小学;行规管理;形成性评价;色彩元素

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对抽象的行规教育习得成果进行评价,提升德育工作育人实效,把握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路径,一直是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历年来,我校通过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和色彩元素融入行规管理工作,借助《七彩行规账本》正、副本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抽象的行规教育习得成果进行可量化、可持续、可对比的评价,成效显著。

一、察“行”观“色”——对比《七彩行规账本》评价优势

行规评价最常见的就是“代币制”评价,即通过评价给予学生相应“货币”,用于兑换物质奖品。“代币制”评价在对学生行规培养方面有一定成效,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学习账本”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提出,其主张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购买精神性奖励。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通过对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色彩偏好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种色彩都有其固定的意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与新课标中明确提到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也是紧密结合的。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而缤纷的行规成长评价空间?可以尝试在行规教育中引入“学习账本”和“色彩心理”理念,生成《七彩行规账本》,对学生的抽象行为进行多维度、持续性、可量化的评价。相比于“代币制”评价,《七彩行规账本》评价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出优势。

1.关注“内隐”问题,化“规训”为“规范”,助力个性成长

所谓“规范”教育不仅应关注学生行为的模范化、规则性,还应赋予其人生价值,彰显个人特质。《七彩行规账本》评价将着重聚焦学生个性化成长,通过行规“色板”“色块”“色点”结合的正本和“彩星燎原”“行规就业”“七彩档案”联动的副本,助力学生将行为规范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降低“外物”刺激,化“他动”为“自动”,持续行为巩固

《七彩行规账本》评价不设物质奖励,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家长、学生自己对个人多维度表现进行评价,每周在《七彩行规账本》中存入“行规虚拟币”(以下简称“彩星”),以供兑换精神奖励。该种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获得评价反馈,持续改进、强化学生行为,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减少外界刺激物,提升内驱力,变“行为规范”为“行为习惯”。

二、喜“行”于“色”——探寻《七彩行规账本》正本评价方式

《七彩行规账本》分为正、副两册,按照“学校统筹,班级自主选择”原则进行设置。正本由学生自行保管填写,每周核对“彩星”。

1.“三原色”&“七色虹”:构建“色板”谱系图

借用三原色的概念,将《七彩行规账本》的第一部分“色板谱系图”用红、黄、蓝三色分别对应《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三个行规教育板块—学习活动、卫生安全、行为礼仪,这是小学阶段行规教育的基本。

有了三原色,各种色彩的合成也就变得可能。由于三原色板块内容较多,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一下子做到面面俱到,班主任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整合,设置“七色虹卡牌大战”任务菜单,并对内容进行细化分层,如劳动整洁卡下可以设置劳动整洁(值日卫生系列)细则,分为三个等级,Level1的收集规则为“保持自身周围的环境卫生;看到小组周围垃圾主动捡起”,Level2为“保持整组周围的环境卫生;看到教室内垃圾主动捡起”,而Level3的收集难度则进一步提升“保持教室内的环境卫生;看到校园内垃圾主动捡起”。同系列不同等级卡片颜色由浅到深,助力学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七色虹卡牌大战”任务菜单和三原色板块共同构成“色板谱系图”。

“三原色”“七色虹”的板块设置使行规要求变得简明规整,鲜明的色彩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有极佳的激趣导行作用,《七彩行规账本》整体框架基本成型。

2.“暖色调”VS“冷色调”:具化“色块”行止灯

《七彩行规账本》的第二部分“色块行止灯”就是运用了冷暖色调的原理。每周根据“色板谱系图”中的“七色虹卡牌大战”任务菜单进行勾选,形成日“基本任务”、周“进阶任务”菜单。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菜单时应根据学生年龄、能力等情况有所侧重,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每天选择1至2种卡牌即可,行为巩固后再行增加,以免学生一下子接收太多要求而手忙脚乱。

任务菜单确定后,学生进行自评,根据每日行规表现在“行规地图”上进行红绿涂色打卡,冷色调“绿色”代表“已完成”,完成当日所有“基本任务”即算成功,可前进一格,挑战“进阶任务”成功则能够额外再前进一格;暖色调“红色”代表“未完成”,任务失败则需在原地停留一天,第二天继续挑战。每周根据行进路程进行统计,存入“彩星”。这一部分的设计使行规学习评价变得可量化、可考核、可对比。同时,通过红绿两色的直观对比,丰富学生的视觉层次,提升其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重视。激发“求胜心”,强化内驱力,主动攻克难关。

3.“相邻色”Pk“互补色”:联动“色点”弹幕网

在色相环上相邻的色彩被称为“相邻色”,而互成180度的两个颜色则称为“互补色”。《七彩行规账本》的第三部分“色点弹幕网”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进行设置的。学生可以在色相环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并将它的“相邻色”“互补色”分别填涂在账本相应区域。其他学生、家长或班主任即可根据点评内容选择“弹幕”颜色—鼓励和认同用“相邻色”,意见和建议用“互补色”。“相邻色”弹幕每集满20条或“互补色”弹幕提出的问题得到改善并被评论人肯定,均可存入相应“彩星”。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自我概念发展与他人的评价密切相关,这种客观评价对于完善自我认知、建立个人自信都有所帮助。

三、“行”“色”相宣——完善《七彩行规账本》副本实施策略

《七彩行规账本》的副本由班主任保管,任课教师和相应岗位的学生填写,每月核对汇总“彩星”。

1.“行”“彩”有道,多方评价有保障

为使行规评价更真实、持久,《七彩行规账本》副本设有任课老师评价制度,为方便任课教师操作,所有任教本班级的教师主要行使扣“星”权,根据上课和平时表现,一旦核实无误将扣除“彩星”。

2.“彩”烈“行”高,行规就业争上岗

《七彩行规账本》的实施较为复杂,操作培训、日常监管、汇总统计等缺一不可。班主任可根据班级人数将全体学生分为5个“行规示范组”,每组7-9人,提供“七彩社”行规就业岗。部分“社员”有权为岗位职责范围内有突出表现者提出“彩星大挑战”,申请额外“彩星”,经班会讨论通过即可由“紫色记账员”登记入册。

在岗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行规表现、组织能力、性别等因素以及岗位设置的难易程度。通过自愿报名、竞争上岗的方式多轮应聘,最终实现一人一岗,全员参与。每位在岗“社员”佩戴相应标志,既能方便其他学生识别,也增强了自身的岗位使命感。

3.“彩”高“行”杰,福利兑换重发展

《七彩行规账本》评价为正向评价,即所得“彩星”越多,说明累计时段的行规表现越好。每集满20或50颗“彩星”,即可进行一次福利兑换,福利内容侧重精神奖励,通过班会由学生自行讨论表决,采取学生喜欢的抽盲盒形式增加趣味性,所兑福利另做记录,不影响“彩星”的累计。

《七彩行规账本》将色彩元素融入行规评价,既体现了“形美”的美育效果,又达成了“美行”的德育工作目标,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融入德育行规教育工作过程之中,不失为探索德育工作的一种新思路新方式,值得德育工作者尝试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顾旻卉.“学习账本”形成性评价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成绩的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侯雨彤.基于色彩认知心理的儿童数字绘本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