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故事为载体落实语文要素
2024-09-26茅怡文
【摘要】基于教材背景和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以《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作为核心载体,涉及创造性复述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从讲故事到创造性复述和缩写式复述,使学生逐步发展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语言智慧的增长。
【关键词】民间故事;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缩写式复述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口头文学作品,传承着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和文化传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这一人文主题选编《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这两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作为教学的载体,落实“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民间故事为教学载体,落实《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
一、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把握语文要素的落脚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就是要读好民间故事,发展语言思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主题要素的基础上,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并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在语料积累的基础上,习得语理、形成语感,最终实现语言智慧的增长。
二、梳理教材的前后联系,明确语文要素的生长点
复述不单纯是阅读训练要素或者是表达训练要素,在部编教材中编者根据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逐层递进地安排了不同的复述训练,如下表所示。
三、根据单元双线架构,梳理语文要素的落实路径
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按照“民间故事”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同时,通过“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以及“快乐读书吧”等渠道都推荐阅读民间故事,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突出了民间故事的主题,形成了一条贯穿整个单元的线索。此外,还有另一条线索涵盖了语文要素,包括“创造性复述课文”和“缩写故事”。虽然两者的特点截然不同,但它们都以逐步增加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点为基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穿于单元课文导读、课后习题,语文习作、口语交际等设计中。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被鼓励分享和讲述民间故事,而在习作中,他们需要缩写故事。此外,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上,总结了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在继续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基础上,本单元主要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和缩写民间故事的方法。《猎人海力布》课后第二题“试着用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与本单元的主要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课文”相关联,同时也与“交流平台”中的第一条“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相呼应。这是初步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的第一种方法。《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这样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与“口语交际”中“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以及“交流平台”中的第二条“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相关联,这里是进一步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的第二种方法。
《猎人海力布》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名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这个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并编写故事。同时,学生也可以借鉴“交流平台”的第三条建议:“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以引导他们尝试缩写故事。习作教学中还提供了缩写的方法,包括摘录、删减、概括和改写。
四、以整体教学的方式,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1.梳理主要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本单元的文本篇幅较长,所以在巩固上一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上,阅读《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这两个经典民间故事,掌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创造性复述丰盈故事内容
(1)变换口吻初步尝试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在《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这部分内容梳理出关键情节,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海力布的口吻讲述。在讲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无效,而他又不能告诉乡亲们实情时,为了把他着急的心理表现出来,抓住海力布劝搬家时的“急忙、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想象海力布究竟是怎么想的?看到乡亲们不愿离开,海力布的神态、语言可能有什么变化,最后他是怎么决定说出实情的?听到海力布说出实情,看到他渐渐变成石头,乡亲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以上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海力布、乡亲,还原故事情景。这里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对故事的片段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变换口吻的讲述带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感。
(2)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创造性复述的理解和认识。借助“语文园地”《狼和小羊》不同版本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注意讲述民间故事时的两个关键点—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和合理添加细节以增加生动性。通过比较以下两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
经过两轮比较阅读的准备工作后,结合《牛郎织女(一)》课后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找到发挥想象的片段,可以为故事增添更加生动的情节;或者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身临其境,让人物更加活灵活现。
3.缩写式复述凝练故事内容
缩写也是创造性复述故事的一种形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缩写文本与民间故事原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学会使用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式对原文进行加工。
(1)通过写“海力布石头的来历”了解缩写的基本方法。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海力布”这块石头产生兴趣后,引导学生思考:世世代代为了纪念海力布,人们在这块名叫“海力布”的石头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在上面刻了一段介绍这块石头来历的话,在石碑上的话怎样写呢?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后,总结出了一些关键信息,然后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进行串联。最后教师总结,在故事缩写时,需要对复杂情节进行概括。
(2)通过构思连环画的形式,进一步学会缩写,在教学《牛郎织女(二)》时,让学生结合本课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场景,示范引导如何构思连环画,为连环画配上文字,再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在评价环节,让学生认识到从人物的对话中提炼主要情节,将描述性语言改为叙述性语言可以使故事变得简洁。在进行概括时,可以删减与主要情节无关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细节描写。如果单纯删减文字造成语言不连贯时,可以尝试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改写和概括,使叙述更连贯。
教学单元结束后,通过综合性的“民间故事推荐会”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巩固创造性复述和缩写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同时让他们在实际阅读、讲述和推介民间故事中更好地感受卓越的民间故事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俊.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2(35).
[2]肖平.概述 讲述 转述—《猎人海力布》(五上)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21(25).
[3]黄韡,付雪莲.三上“快乐读书吧”《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J].小学语文教学,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