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5+2”课后服务工作模式的实践

2024-09-26童建芬

新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摘要】为认真贯彻国家“双减”政策,通过推行“5+2”课后服务工作,致力于满足学生课外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文章从顶层设计、课程实施和家校社合力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校的课后服务模式,并总结了相关成果。

【关键词】 “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学生成长;素质教育;家校社合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小学在这一背景下所进行的有益尝试,通过创新性的课后服务模式,积极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一、“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小学课后托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许多家庭受到了“三点半难题”的困扰。对此,课后服务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相继出台政策措施,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在2020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及了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扶,提升服务水平,力求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在各地的实践探索下,课后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尽管一些地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整体而言,我国校内课后服务仍处于试点阶段,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

在2021年7月,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2]。“双减”政策的倡议,表明了国家对学生课内外负担问题的高度关切。在政策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迅速响应并积极实施相关措施,各地纷纷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为了使“双减”政策真正发挥出更强有力、更长效的作用,必须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因此,课后服务质量问题将成为今后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关键,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也成为“双减”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任务[3]。

二、“双减”政策下“5+2”课后服务工作的实践策略

1.关注学生成长需求,进行顶层设计

(1)确立原则: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第一”,有效衔接学校放学时间和家长接送时间;其次是“作业优先”,将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首要任务;同时要以“兴趣为本”,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最后,通过“活动育人”,让课后服务通过实际活动和实践来体现。

(2)设计模式:在探索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古猗小学形成了课后服务的“两段式”。第一段式是学生放学后先进行的“自主作业”;第二段式是学生开展的“自主活动”,“自主活动”实施了学校设计的“3+1+1”模式,其中的“3”指周一至周三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提供侧重点不同的“年级课程”;第一个“1”指的是周四开展的校内优质教师组织的“乡村少年宫兴趣社团活动”;第二个“1”是周五开展的聘请校外专业团队开展的“和乐课程”。

(3)规划方案:为了有效实施课后服务,古猗小学制定了详细的《古猗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致家长的信》。这些文件通过班级微信发送给每位家长,经过家长与孩子的协商选课,最终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表。这样的课后服务方案不仅真正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以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为目标。这种个性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愉悦的学习体验。

2.注重提升学生素养,优化课程实施

(1)“作业辅导”课,指导规范书写。每天的课后服务首个时间段,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作业,老师贯彻“三导”原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书面作业;指导学生在书写规范、做题准确方面取得进步;辅导帮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同学解答疑问,确保学生在学校内将所学知识彻底消化,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空间。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不仅巩固了当天学到的内容,还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了思考和质疑的意识,同时养成了守时守纪的好习惯,实现了作业无需回家完成,真正达到愉悦学习的目标。

(2)“学科拓展”课,开阔学科视野。聚焦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开设了学科类拓展课程,每周利用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学校设置了“学科拓展”课,通过校内教师对学科类知识延伸拓展及引领,开阔了学生学科视野,提升了认知水平。如开展的“影视同期声”“英语歌曲赏析”“快乐数独”“创意课本剧”等多元拓展延伸课程,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3)“多彩社团”课,丰富学生生活。学校充分整合学校、家长、社会的优质资源,家、校、社协同育人,每周利用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了34类课后服务社团课程,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开设网球、足球、篮球、啦啦操、田径等社团;聚焦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开设舞动女团、打击乐、快板、合唱、岩彩等社团……让学生动起来、跳起来、读起来、玩起来,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

(4)“项目研究”课,80天环游南翔。学校毗邻南翔古镇,把南翔老街、古漪园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实践学习教育基地,多次组织师生开展南翔古镇探秘活动。教师把课堂搬到了古镇,以80天环游南翔为主题,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体验。这类课后服务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课程,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培养了个人兴趣,掌握了多项技能,学得了新知识。这样的丰富经历不仅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多元的素质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校园里不仅学到知识,更享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3.聚焦家校社合力,实现协同育人

(1)学校全方位的投入。课后服务需要学校全力以赴,将心思和精力充分投入其中。确保学校放学时间和家长接送时间的有效衔接,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2)多方资源力量的引入。为了形成协同力量,学校积极争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学校家长中有许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可以邀请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加入课后服务团队,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这样的多元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让他们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家长个人魅力与品质的影响。家长作为课后服务团队的一员,不仅仅在传播知识和开阔学生视野方面发挥作用,更通过个人的魅力和品质,积极地影响着学生。这种正面的影响不仅在学业上,也体现在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塑造上。

三、“5+2”课后服务工作实践策略的成效评估

1.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课后服务时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了大部分学生写作业拖沓磨蹭的问题,遇到难题有老师讲解辅导,杜绝了抄作业的现象,学生写作业的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双向减负,学生开心,家长省心

学校大型文体活动,不占用学生正常学习时间排练,而是在参加课后服务过程中排练。文艺表演、艺术作品展均由学生在课堂独立完成,学生无需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再去参加各种校外特色课程辅导班,节省孩子的时间,缓解了家长的时间压力和经济压力,实现“双减负”。

3.定期展示学生成果,突显个体特长

为了持续提升服务效果,学校定期举办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展示优秀作业、经典诵读比赛、诗歌朗读赛、校园足球班班赛等多样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特长的平台。这不仅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也有效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挥,学校特色的发展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通过顶层设计、优化课程实施以及家校社合力的协同育人策略,学校成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多元化的素质拓展课程和家校社合作,学校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定期的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沈安琪,李彦蓉,马珺仪,王燕青.现阶段我国小学课后服务实践样态的综述[J].中国教师,2020(1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2021.

[3]方益博.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