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4-09-26乔文琴
【摘要】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作业难度和形式不合理等原因,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作业完成困难的情况。文章通过实践研究,探讨面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旨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作业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和数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作业;低年级;核心素养;创新思维
作业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补充,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尤其一二年级明确要求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那么如何巩固所学新知呢?巧妙地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是数学老师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一种面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等方法,对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一、低年级数学作业的现状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数学基础薄弱,往往难以完成难度较高的作业,导致了大量学生成绩下降。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也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沪教版数学书本一年级第二学期第19页填空题学生的错误率相当高。笔者也曾想办法让他们用教具人民币自己来算一算,填一填,可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再比如,教学“度量”一课,认识了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后,在完成用米、厘米、毫米填一填:楼房高20( )、大树高4( )、桌子桌面长80( )、鞋底长度20( )、橡皮厚度5( )时,教师认为这些题目很简单,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却因为缺少生活经验而将作业完成得不甚理想。
二、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
为了解决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问题,本研究采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数学作业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1.设计数学“做中练”,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为目标
以教学“时间的初步认识(一)”为例,原来的作业设计是:出示一个钟面,填一填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钟面上的长针叫“分针”,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每一大格又平均分成了5小格。作业虽然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却不高,所以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总也搞不清钟面上有几大格,有几小格,对第二课时“几时、几时半”的学习不利。于是一年级数学组将当天的作业设计做了创新:根据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认识钟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钟面。要求钟面布局合理、完整,并加入自己独有的创意元素,如:卡通形象、未来科技、附加功能等,旨在通过设计钟面活动,将数学与生活、艺术、科技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为是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他们一下子就认识了钟面。
第二课时,教学“几时、几时半”一课后,学生在完成有关时钟的题目时,很多学生还是有点困难的。通过第一课时自己制作钟面后对 钟面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让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钟面上拨一拨相对应的时间,孩子们大多数已经能顺利完成这些作业,并能自己在钟面上画出相对应的分针,这时候,教师又布置了可以根据一天的学习生活来画一画绘本故事“我的一天”。要求是:画出几时,你在干什么。让孩子们在设计绘制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逐渐明白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在创意思维(一年级拓展课)上,请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绘本故事来讲一讲自己的一天,孩子们不仅能将时间表达准确,还都慨叹时间一不小心就会溜走。虽然制作的绘本故事是简单粗糙的,但孩子们对时间的认识更深了。
2.设计数学“找中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笔者很清楚计算的重要性,以前设计作业不外乎口算、横式计算、竖式计算、应用题、文字题,用大量的操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确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是有效的,特别是应用题,有情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但久而久之,笔者发现,孩子们眼里的光在黯淡,他们在计算中逐渐麻木。于是,教研组从趣味性、实用性出发,为孩子们设计了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去超市里寻找自己想购买的商品,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玩具等,但必须在100元以内。(2)学生需要记录下他们选购的商品名称和价格,并计算总价是否正好100元。(3)在数学课上,学生需要交流自己的购物清单和购物心得,分享自己选择商品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和想法,进行交流和合作。
评价方式:此次作业的评估不仅仅只是看学生是否选对了商品和计算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地选择商品,并且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说明和解释。因此,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包括购物清单的合理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口头表达的流畅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
这次作业设计完全达到并超出了教研组预想的效果。通过这个数学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念和计算能力。此外,这个作业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拓展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3.设计“玩中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以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进行人民币兑换练习。这一次,教研组要求家长一起参与这个游戏作业。游戏规则如下:首先,家长需要准备一些人民币(各种面值,如果有困难,也可准备学具人民币),然后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学生扮演银行职员的角色,家长扮演顾客的角色。家长需要在孩子处用大额人民币兑换等值的小额人民币或者硬币。游戏结束后,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计算本次游戏的正确率,并且和孩子一起总结游戏过程和思考。
通过这个数学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此次作业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包括计算金额的准确性、理解游戏规则和流程的能力、对游戏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思考,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家长们反馈,以前看孩子写作业,常常会生气,比如,计算粗心、格式不规范等,可这些亲子游戏作业,他们很乐意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和孩子一起经历学习、复习、巩固的过程很有意思,孩子们也很喜欢这种生活化的作业。
4.设计“探中得”,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理解
以“度量”一课为例,让学生填写合适的单位,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答案五花八门:铅笔的长度20毫米、短绳的长度2厘米、甚至大树高度4厘米、桌面长度80米等等,令人哭笑不得。于是教研组经过讨论,课后作业设计:(1)选择合适的工具来测量身上的“尺”并记录:一指宽、一拃、一步、张开双臂从左到右的长度、一脚底的长度。(2)用你身上的“尺”来估测:你的书桌高度、床的长和宽、房间的地面长和宽、学习用品的长、宽、厚度。通过这个数学探究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锻炼他们的测量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他们对于自身认识、自然环境和日常用品的观察和认识,以及数学的探索和兴趣。
评价方式:此次作业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如测量的准确性、比较的准确性、计算和分析的准确性、数据的整理和展示能力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总结,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采用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便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也可以鼓励和帮助学生在下次作业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表现。
从作业反馈来看,面对同样的填空题,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因为经过探究,对自己身上的“尺”比较熟悉了,他们无形中就用身上的“尺”来进行比对然后估测了。
在教学“物体的形状”时,因为很多学生分不清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正方形、正方体搞不清,圆和球体分不清。于是教研组设计了:(1)用手摸一摸正方形有几条边?再用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再摸一摸家里的餐巾纸或者其他正方体盒子,有几条边?体会正方形和正方体的关系。(2)拿一个小球,拓印下来,看看能吗?能直接量出它的直径吗?再拿一个教师发的圆形纸片,看看是否能画下来?量一下圆的直径。(3)在课堂上分享昨天的作业,说说你怎么区分它们。
评价方式:此次作业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包括测量的准确性、制作的精细度、比较和分析的准确性、数据的整理和展示能力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理解情况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和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通过这个实践作业,学生通过测量、比较、制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别是正方形、正方体、圆和球体的特征和区别。此外,该作业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对学生的数学实践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帮助以及及时改进作业设计方法。以下是一些评价和分析学生数学实践作业成绩的方法:
(1)统计学生的参与,包括参与度、是否独立完成、作业达成度等,并根据展示的实践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水平。
(2)分析学生在不同题型或知识点上的表现,例如哪些题型或知识点学生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从而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的改进。
(3)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题目、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演算过程、得出结论等。
(4)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是否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通过测量、计算、比较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例如是否能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提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等。评价和分析学生的数学实践作业成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等。通过评价和分析,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灵活调整作业设计,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四、作业设计原则
1.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作业设计时只有紧扣并细分教学目标才能让作业目标合乎学情,层次清晰,有较强的针对性,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同时只有认真解读了教学目标后设计的作业才能难易度适中,不盲目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符合“双减”政策,让孩子作业完成得轻松愉快。
2.作业设计要立足数学本质
完成数学作业最终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业可以兼具趣味性、拓展性等,但必须基于本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立足于数学本质,可以跨学科合作,优化作业形式和内容。
3.作业设计要关联实际生活
作业不单是巩固所学新知识的一种手段,更要通过作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整理数据,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运用中提高能力。
五、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实践研究,本研究的数学实践作业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明显提高。因为作业任务明确,且都是可操作性强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巩固了所学新知。2.因为动手机会比较多,家长和学生一起探究,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比以前和谐了,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3.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六、结论
本研究由低年级数学教研组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探讨了面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这种趣味、探究、实践的作业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和数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这种作业形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云龙.中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研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9(05).
[2]徐党生.浅谈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J].速读(中旬),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