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单元主体,设计驱动学习
2024-09-26黄琴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须适切部编教材单元编排体系,从课堂教学“单元”延伸至课内外作业设计“单元”,变单篇学习为单元学习,创设主题任务情景,搭建学习支架,融合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综合探究等多训练路径,从而构建系统有序,螺旋上升的单元作业训练体系,将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好”作业设计;语文核心素养
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紧跟市级研修主题,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从评价研究,练习设计研究,有效作业研究,到开展“单元视域下‘好’作业设计校本化实施研究”,通过在实践操作中的调整和改进,并基于“双减”政策,努力实现作业的统整和精简。
一、“好”作业的认识
建设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我眼中的好作业”的研讨,通过各种理论结合实例的讲解,帮助组内老师建立单元视域观,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作业练习方式,让作业目标与单元目标相匹配,促进教学内容的实现。
二、“好”作业的设计
首先,梳理单元教学目标和单课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不是简单地重复教学目标,而应从学生所需习得的语文学科能力为着眼点,进行有效补充和强化提升。
其次,对出现在书后的练习和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归整和分析,明晰作业属性。再结合校本化的作业属性量表,对练习设计进行题型、难易度、能力维度、完成时间等属性分析。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不难看出编者的用心,郭沫若的《白鹭》、许地山的《落花生》、琦君的《桂花雨》、冯骥才的《珍珠鸟》,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虽说写作风格不同,但是都通过一种事物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或是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或是托物言志,凡此种种都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家的语言魅力,看明白文字背后蕴藏的深意。此单元导语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诚然,世间万物皆有情,如何能读文识情,并学着将此情表达出来,本单元也做了明确提示:一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二是学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单元作业的设计就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了。第一课《白鹭》,要求学生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教研组设计了这样的两道题:
第一题:请学生写出所摘录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白鹭的特点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白鹭》一课中,郭沫若就是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白鹭的美丽和特别,抒发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这个题目的设计就在原有练习册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学生不仅仅知道文章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更加明晰了如此描写的妙处,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第二题是一道选择题:《白鹭》一课,课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对这两句话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C)。【多选】
A.开头与结尾的两句话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美的赞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了作者情感。
B.开头句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句写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两句话都是在写白鹭是一首诗,但表达不一样。这是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
C.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为白鹭不仅有“精巧”的外形,还与自然景物之间构成了和谐的画面,朴素却又浑然天成,让作者不禁再次赞叹。
这道题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在绿色指标的练习中多见选择题,其实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貌似简单的选择题中包含着许多的陷阱,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和选项常常会使学生混淆概念。答案是AC,错误的是B,这三个选项表达上很相似,实际却是在提醒学生,作者在开头和结尾并不是同样的感叹,避免内容重复,而是情感不断地升华,直至最后,将白鹭比作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那是作者发自内心对白鹭的无比喜爱,情感的层层推进。像这样的选择题,是实现了对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本字面上的理解,因此教研组将这题作为拓展题出现在教学中。
《落花生》一课,在基础题和拓展题中,设计了理解本文从花生的特点延伸到做人的道理,以及由“花生”联想到生活中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并选择竹子、梅花、蜜蜂、路灯其中一个事物,写一写它们像生活中的哪些人。这样的写话练习是在原有的明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桂花雨》一课,同样设计了选择题:“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选项是( C )。
A.桂花四季常开,所以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B.桂花的香气十分浓郁,因此香味可在村子里持续一整年。
C.桂花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限制,因为它已留在人们的心里。
这道题看似每个答案都有道理,其实,更考验学生是否能够明白桂花对于作者来说的意义,那是童年的美好记忆,因此,真正留住的香气一定是藏在心底的。
整个单元的设计中,不仅仅关注了每一课的重点,更重要的是从单元视域出发,将语文要素贯穿到每一个练习中,题型设计兼顾多样化,有句式训练,写作练习,选择题等。既基于课程标准,尊重教材,准确把握语言特点,发掘其内在价值,又完成了扎实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好”作业的应用
在校本作业应用过程中,教师立足课堂,关注学法指导,将练习的指导穿插在课中的某个适切环节。先让教研组推出一节“先导示范课”的教学,让教师对课堂中练习的指导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再以备课组为单位推出“组内研讨课”,在教研组公开展示,让各年段的老师对整个学段的作业设计及指导有整体性把控。随后,每位教师在备课组内进行“精致家常课”的教学实践,把所学转化为所能。
四、“好”作业的调整
在“好”作业应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重审作业属性表,对作业进行修正,将语文要素贯穿到每一个练习中,题型设计兼顾多样化,既基于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语言特点,又实现了精准训练,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
单元作业设计一直在路上,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语文教研组希望通过统整单元主体,精心设计练习,给予学生更多元的作业体验,实现更有效的语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22.
[2]朱召弟.核心素养下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J].品味˙经典,2022(07).
[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