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2024-09-26陈飞
【摘要】根据区域四年级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基础数据统计,语数英学科的作业负担指数均低于区域,说明学校需要加强作业管理,实现减负增效。上海市崇明区明珠小学以研究项目“校本化实施配套作业的实践研究”为基础,依托校本研修,任务驱动,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作业研究;任务驱动
上海市崇明区明珠小学将课堂与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两个着力点,将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作为促进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精心谋划校本研修课程,并有序规范落实,助推学校“课程与教学”质量“精中求实、稳中求进”。
一、问题导向,确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现状调查,发现作业研究的迫切性
(1)数据分析,挖掘学校教学质量瓶颈问题。根据区域四年级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基础数据统计及综合评价指标汇总,比较本校与全体学生综合评价指数水平分布,我校有14个项目指数与区域持平,6个项目指数(英语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学生的学习动机指数,学校的补课指数,语文学科教学指数,英语学科教学指数)高于区域,但语数英学科的作业负担指数均低于区域。说明我校教学质量优于区域,同时也需要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实现减负增效。
(2)多方调研,了解不同阶层对作业的认识。①与学生沟通。我校召开中高年级学生座谈会,个别学生提出语文、英语抄写要花蛮多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好减少抄写的遍数,也有个别学生提出数学作业最好要有一些挑战性的题目。针对新教材语文配套练习册,很多学生都认为有些题目很难,课上老师似乎讲过,但自己做时又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阐述。②与教师沟通。我校与语数英老师沟通中发现,教师备课时忽视对配套练习的分析;课堂教学与配套练习呈两条平行线;课后作业设计与练习册内容不相融,形成练习重复设计,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
2.思想认同,明确加强作业研究的重要性
学校将四五年级区域绿色指标测试的数据向教师做解读,组织教师学习《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两份文件,围绕“为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我们教师该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分组进行大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认真备课,精准指导,提高课堂实效;精心设计练习,减少作业量,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的两大途径。通过前期的座谈,数据分析,政策学习,分组讨论,在教师对作业研究的重要性有了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将《校本化使用配套练习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
二、研训一体,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由于教师对作业功能的窄化认识,导致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作业的育人功能与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需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全面深入思考作业各个要素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关注作业与教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校以研究项目“校本化实施配套作业的实践研究”为基础,依托校本研修,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1.校级统一规划部署,有序落实校本研修课程
针对如何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学校立足配套作业的校本化使用,统一规划校本团队实践研修方案,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促进研训一体。
(1)项目工作室先行研究,建构作业研究范式。由校长领衔,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由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大组长组成校项目研究工作室,商讨项目研究总目标内容,策划项目总方案,研究基本路径,调整学校研究进程。语数英组将学科大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学科研究先行小组,先进行一单元配套作业分析,重新认识与分析配套作业(练习)的地位与作用。英语学科先行实验,形成一定范式与案例,并向其他学科及全区英语教师辐射介绍如何校本化使用配套练习案例。
(2)四重推进校本研修课程。学校将团队实践研修与教师个体自主研修紧密结合,统一部署,通过“学校总体—学科大组—教研组—教师个体”四重推进模式,开展自上而下的理论学习,自下而上的作业案例研讨,骨干引领、团队合作、人人参与的作业设计等活动,有序落实校本研修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明确“配套作业校本化实施”的意义与策略;结合单元整体备课,各教研组合作设计单元“配套作业校本化实施指导建议”,并组织作业品质分析,反思修改,交流汇报,各学科形成一定的“单元配套作业校本化实施指导建议”案例与资源,提升教师优化使用配套作业的能力。
2.形式多样,扎实落实校本研修内容
(1)理论学习,教师重新认识作业功能。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市教研室王月芬副主任编著的《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组织聆听王月芬副主任《提高作业实效和深化教学改革》报告,组织学习《上海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意见》。通过多途径的学习,明晰作业功能,养成单元整体规划、系统思考的备课方式。也就是从预习、课堂作业、课后巩固拓展三个环节思考配套作业的选用、适调及自主设计,设计教学思路,优化备课。
(2)案例学习,拓宽教师对作业的思考。学校围绕作业分析话题视角,从目标、编排、结构、性质等角度统一设计作业设计案例学习单,组织教师围绕《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作业案例、《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研究》的优秀作业案例,开展教师自学案例,教研组合作学习案例,学科大组集体研讨的滚动式案例学习,进一步明确本学科作业的作业类型、作业要求、作业的结构,拓宽了教师对作业设计的思考点与关注点。
(3)专家指导,精准教师对作业的研究角度。为了让教师系统地从作业目标、作业科学性、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差异、作业可理解性等角度思考单元配套作业校本化实施,落实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校邀请市教研室或区教育学院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或现场指导,或利用网络进行线上指导。
学校还购买了第五届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在线研讨,崧舟观课等优秀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及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等书籍,为教师提供“教、学、评、练”的研究支柱。
(4)支架性工具辅助,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品质。通过项目组的先行研究,年级组、学科组分层递进的实践研究,形成校本化配套作业研究路径,单元作业实施建议模板和单元作业品质属性表。针对作业品质属性表,各教研组开展日常配套练习研究,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是否匹配,具有一致性;作业内容前后是否关联、递进,具有逻辑性;作业形式、水平、难度是否均衡,具有合理性;作业内容是否结合情境、融入生活,具有多样性。依托支架性工具,引导教师在作业实践中逐步掌握、内化优秀作业设计的关键要素、思考方法和路径,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单元作业设计案例与资源。
(5)任务驱动,促使人人参与作业设计研究。为了有序推进项目研究,学校继续借以传统的“主题捆绑”的专项评比机制,开展作业研究与专题评比,引导教研群体和教师个体开展问题解决式的扎根性探索,以此提升校本化作业设计质量与实施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活动前期—教研组集体教材分析、练习册练习品质分析、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活动中期—课堂展示及主题式研讨:有效实施学习活动,优化练习册的使用。活动后期—关注本单元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统计作业实施实效,开展作业实施研讨活动,形成校本化单元作业实施建议。
(6)借鉴市级资源,研磨配套练习无痕落实课堂教学。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视书本及配套练习册的选用和适调,将配套作业作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依据。为此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研磨空中课堂案例,将观课视角定为空中课堂如何将配套练习无痕落实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何选取配套练习资源进行细化讲解等,组织教师进行观课案例交流。
(7)梳理提炼,形成一定配套练习校本化使用经验。①形成配套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根据作业目标对配套作业采用相应的优化策略,常用以下几种:增—增设语境,深挖题源。配套作业有些存在缺乏语境的问题,教师应当深挖题源,增设与单元主题、单课时话题相匹配的语境。减—减重除冗,精简题量。配套作业有些存在机械重复的问题,教师应当减少重复多余的内容,精简题量,使完成时间更为合理。调—调整内容,优化题目。配套作业有些存在与相应课时内容或目标不匹配的问题,教师应当调整内容,优化题目,使之更契合本课时教学目标。编—编创融整,丰富题型。配套作业有些存在题型陈旧单一、缺乏联系和递进的问题,教师应当融整内容进行创编,以丰富题型加强之间的联系性和递进性。②形成配套作业优化使用策略。英语学科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依托配套练习复述文本,提高学生表达力;正确引导配套练习难点,提升学生听说能力;多元渠道训练配套练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力;巧妙调整配套练习要求,增加学生思维力;基于配套练习拓展描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等策略,充实了课堂教学互动资源。③梳理总结,撰写案例或经验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语数英学科形成了一定量的单元作业校本化实施建议;教师结合日常项目研究,撰写案例或经验论文,学校推送优秀论文刊登于《崇明教育》《上海教育情报》等期刊上。
【参考文献】
[1]王月芬,张新宇.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