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演进历程、实践样态与镜鉴启示
2024-09-26朱觊李若冰徐诗枧温雨竹代宏伟
摘要: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个国家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演进历程和实践样态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现实困境,以期为提高新发展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效益提供经验启示。研究表明: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经历从初步概念化到逐步规范化、再到稳步坚实化三个阶段,呈现出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目标精准、体系完备和重视公平等特点。针对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衔接性、协同性、精准性和公平性等问题,未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设计的全面性;以需求为指引,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的精准性;以实践为依托,关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反馈的及时性;以协同为手段,丰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执行的多元性。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政策;健康促进;政策协同;身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24)04-0117-10DOI:10.14104/j.cnki.1006-2076.2024.04.012
Abstract: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yisanimportantguaranteetoimprovethephysicalhealthofyouthandrealizethenationalstrategicgoalsofhealthyChinaandastrongsportscountry.Usingtheliteratureandlogicalanalysismethods,thisstudycomprehendstheevolutionandpracticepatternsofyouthsporthealthpromotionpoliciesintheUnitedStates,CanadaandJapan,andanalyzesthepracticaldifficultiesofChina′syouthsporthealthpromotionpolicies,inordertoprovideexperienceandinspirationforimprovingtheeffectivenessofChina′syouthsporthealthpromotionpoliciesinthenewdevelopmentstage.Thestudyshowsthatthe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yinforeigncountrieshasgonethroughthreestagesfrominitialconceptualizationtogradualstandardizationandthentosteadysolidification,presentingthecharacteristicsofgovernment-led,multi-partycooperation,precisegoals,completesystemandemphasisonfairness.Inviewoftheproblemsofcohesion,coordination,accuracyandequityinthe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of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iesinChinaatthisstage,thefutureformulationof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iesshouldbecarriedoutfromthefollowingaspects:adheree9833862cc0b61410486cf93a1ee569etotheproblem-orientedandpayattentiontothecomprehensivenessofthedesignof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ies;takethedemandastheguidetostrengthentheaccuracyofthecontentofthe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y;basedonpracticeandpayattentiontothetimelinessofthefeedbackof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y;enrichthediversityoftheimplementationofyouthsportshealthpromotionpoliciesbymeansofcoordination.
Keywords:youth;sportspolicy;healthpromotion;policycoordination;physicalactivity[DZ)]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1]。青少年健康是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的“必修课”[2],完备的健康促进政策为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提供了必要保障[3]。相较于我国而言,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起步较早,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有所下降等问题仍较为明显[4]。可以洞见的是,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供给与现实需求的适配度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供给型政策工具系统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场景缺失、需求型政策工具机制不强等。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外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体系[5]、青少年体质健康协同治理[6]、单一国家的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7]以及多个国家体育政策体系比较[8]等相关领域,而对多个国家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体系进行纵向追踪与横向比较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供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参考的域外经验尚不成体系。
基于此,本研究将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范围限定为各国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涉及青少年体育健康的法律法规、政策文本、指南等。对美国、加拿大、日本3个国家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的演进历程及主要特点进行梳理、讨论,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性启示。
1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演进历程
20世纪30年代,温斯洛首次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将健康促进理解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健康政策[9]。20世纪40年代末,克劳斯在对欧美不同国家学生进行抬腿、仰卧起坐、俯卧撑和手触脚尖跳等内容测试中发现,8%的欧洲国家学生至少有一项内容未通过,而美国学生未通过率达56%[10]。由此,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200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了“青少年体育发展计划”,同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民运动计划”,并开展了全球性的学校体育调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此外,2010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首次举办了青少年运动会,由联合国发起的“青少年体育发展调查报告”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行动计划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活动也陆续开展,推动了各国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问题的高度重视。总体来说,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大致可分为由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的萌芽期、由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的探索期以及由全面普及转向优Z/yOJ2NgJZUfQB+zoJyU/A==质普惠的深化期。
1.1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初步概念化
囿于制度体系、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各国关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研究的起步时间各不相同,但可以明确的是,在政策萌芽与研究初始阶段,各国都较为重视明晰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具体概念和规划青少年体育健康的促进方向。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推行相对较早。1956年,美国德怀特·戴维·艾森豪维尔总统指出提高青少年体育健康水平是增强国防力量的重要途径,强调体育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性,提出建立“青少年体能健康委员会”。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布的蓝皮书规定了青少年健康周期,强调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从公共卫生视角明确“身体素质与运动”的概念,将“体育运动与健康”置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的首位。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超重肥胖、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所导致的高昂医疗成本和沉重社会负担,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关注。因此,2000年美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主动健康指标”的概念,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上升为国家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并开展了“推动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健康”的相关战略行动。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与日本等国共同签署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体育教育和运动宪章”,强调体育在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重要性,要求注重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该阶段加拿大有关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的发布量较少,主要通过立法强调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价值,并提出“推动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的战略行动,确保青少年能够公平参与体育健康教育和体育运动。面对青少年健康问题带来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日本建立了现代医疗保障体系,以关注青少年基础健康。197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出台的《第1次国民健康促进对策》强调提升国民健康意识与医疗水平,并提出“健康一生”的概念,标志着体育功效由预防疾病转为增进健康,但涉及具体体育运动处方的内容不够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和亚健康问题的加剧,1988年,《第2次国民健康促进对策》提出以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等手段应对健康挑战,该版本补充完善了体育运动处方,并将体育作为增进国民健康的首要选择。2000年,在“健康一生”的基础上出台了《第3次国民健康促进对策》,融入了延长健康寿命的新理念。同年,全球学校体育调查结果引起了各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反思,加快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体系的建构进程。
可见,各国早期均较为注重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化发展,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现实问题与青少年健康需求提出应对策略,强调培养青少年的主动健康意识,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价值。
1.2从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逐步规范化
进入21世纪后,各国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体系的搭建,强调多元协同方式,为应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碎片化问题开拓了新路径。(1)美国青少年肥胖率的持续上升推动了第一份关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指南”的制定,该指南为决策者设计健康计划、体育教师落实健康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2010年,根据“身体活动指南”的要求更新了《健康公民》战略计划,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概念,将“青少年健康”置于首要位置,为政府、学校和社会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美国在解决青少年体育公平问题时,通过“全国青少年体育方案”和“青少年体育促进法案”强调学校和社会应营造公平的体育环境,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体育公共服务。该阶段美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在内容上强调多元协同共育,政策实施由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联合开展。(2)在政策体系构建阶段,加拿大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则以“全力促进各类人群体育公平”为主线,以“提升国际体育地位、构建现代化体育体系”为主要任务,强调体育政策目标的落实需依靠多元化的协同治理,同时要求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注重培养青少年体育道德,优化青少年体育环境,并制定实施了“体育教师专业教培计划”。2003年,《身体锻炼和竞技运动法案》规定政府应清除体育活动的障碍,保障青少年、妇女等特殊人群的体育公平,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持续完善提供良好保障。2007年,加拿大政府通过立法形式鼓励社会各界为减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经济负担提供支持,并制定了“参与运动计划”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同年,加拿大卫生部与运动生理协会合作制定了“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强调优先解决青少年体育参与问题,进一步丰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内容。(3)日本强调以法律形式确保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要求政府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并监测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2006年,日本从政策层面明确了“身体活动”与“运动”的区别,力求更加精准地指导体育健康促进。此外,日本还提出了“学校体育促进计划”,要求建设多样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大了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并系统性规划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鼓励国家、学校层面举办青少年专业体育赛事;制定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全面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知识能力。
可见,政府、学校、俱乐部等多部门在意识到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后,均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操作实施计划,各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体系逐步规范化。这一阶段相关政策的制定,明确了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中的积极价值,但对政策目标的制定还不够具体,例如,相关指南中对于体育活动目标仅作出“每周参与5~6次体育运动”的简短规定。
1.3从全面普及转向优质普惠,稳步坚实化
随着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各国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趋于稳步发展状态,呈现出“从有到优”的发展局面,为青少年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好铺垫。(1)为解决学校体育所面临的问题,美国于2013年发布了“综合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就如何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并于2014年研发了“全校、全社区、全儿童”的新型模式,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期发布的“学校课间活动策略指南”以及“学校课堂体育活动策略”,针对学校体育领域涉及的各个方面均提出了精准化的行动策略,推动学校体育向优发展。2018年,更新的“身体活动指南”中补充了“膳食指南”,注重从循证科学的视角为青少年体育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促进策略。2019年,发现达到身体活动指南要求的青少年数量偏少时,在“国家青年体育战略”中总结了青少年体育障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2020年,为了应对新的公共卫生挑战(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美国对《健康公民》进行了第五次更新,此版本相较以前精简了青少年体育健康的目标,并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平台。2023年,以“确保美国青少年体育平等权”为主要任务发布的《青少年体育行动计划》,致力于推动第五版《健康公民》中青少年体育健康目标的稳步实现。(2)纵览同时期加拿大青少年体育健康的促进政策,为解决70%青少年久坐不动与高肥胖率[11]等问题,加拿大颁布了“遏制儿童肥胖的行动框架”,将降低青少年肥胖作为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2012年,修订了《加拿大体育政策》,为相关机构落实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提供了更加灵活、清晰的行动目标。发现未达到身体活动指南标准的青少年比例高达93%时[12],及时颁布了“活跃加拿大20/20”,强调精简青少年体育健康目标,缩短其体质健康水平差距。2015年,以“体育素养”为关键词发布的“加拿大娱乐框架”,强调持续以青少年为体育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2019年,颁布了《长期发展体育和身体活动》,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注重提供高质量的体育健康服务,并再次强调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2021年,发布了首个“青少年24小时行为指南”,以整合青少年一日活动行为方式,为其提供更具科学性的体育活动指导[13]。(3)在稳固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体系时,日本以“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解决青少年体育发展不平衡”为主要任务。随着体育意识的逐步提升,2012年日本发布了第一期“体育基本计划”,提出开设与身心健康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体育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放学后儿童综合计划》与《促进国民健康综合发展基本方针》,强调改善国民健康与建设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平的社会环境。同年,为解决由于学校体育损伤所导致的青少年体育参与率继续下滑的问题,日本构建了体育损伤管理体系并发布对应管理策略。在体育促进健康认知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持续推进全面体育。2017年更新第二期“体育基本计划”,强调高质量发展学校体育,确保青少年体育安全与公平。2022年对计划进行了第三次更新,再次强调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公平。在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时,以“丰富体育健康内容”“养成体育健康习惯”为主要目标,发布了《学校体育和青少年运动指南》,并研制了“家庭体育健康学习”文件,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针对青少年达到身体活动指南标准的比例偏低等问题,日本发布了“健康身体活动指南”,新增“久坐行为”这一关键词,该指南重点解决久坐不动的青少年健康问题。
这一阶段,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精准化,强调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需满足全体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需要,政策内容质量显著提升。
2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实践样态
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从初步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转向立体化、多元化和坚实化发展,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多国政策由政府主导,强调政策的连续性、时效性、系统性与全面性。国外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较为注重体育、教育及卫生等跨部门协作,强化政策的监督与评估,关注学校体育教育机会的均等性,重视社区与家庭的参与,并持续进行政策的更新与修订。由此可见,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2.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握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方向
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和时效性。就美国而言,政府不断更新青少年体育健康概念,为相关部门精准化指导、高效落实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提供靶向点。随着体育健康概念的日渐更新,各国愈加注重所颁布政策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如,针对学校体育领域问题,美国制定了综合学校体育活动计划[14]、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策略[15]以及学校课堂中的体育活动方案[16]等相关政策。日本则发布学校体育运动指南[17]、学校体育活动事故预防方案等系列政策,尝试构建全面性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各国在政策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政府层面给予资金支持。如,日本会根据政策中涉及的提高青少年体育健康服务质量、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和体育设施条件以及建设数字体育网络平台等目标,精准投入大量资金;加拿大和美国也在体育俱乐部建设、学校体育课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投资,有效推动青少年体育向好发展。
2.2突出主体合作价值,强调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协同
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多元协同已逐渐成为各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式,在政策制定、落实与监督的过程中赋予各部门相应权力,鼓励学校开发体育资源、社区参与、家庭监督以及跨部门合作等。(1)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同层级、部门、岗位应理顺职责边界,调整转变优化职能,建立“横纵交错”的协调配合机制。所谓“横”,就是协调好不同部门间、不同地区间、不同学校间的合作关系。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由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教育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体育专业协会等联合制定[18-19]。所谓“纵”,就是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形成合力。如,美国政策制定主体具有广泛性,并具备强大的执行资源网络;而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从顶层设计治理框架出发,通过政府相关组织及部门的宏观调控,实现与多个部门的联动协同。(2)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鼓励不同部门参与决策,加快政策推进的主体由单一部门向多个部门过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策落地的合理性。如,美国实施的是一个由联邦政府工作组、社区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个人等构成的多方联动体系;加拿大的政策通常强调跨部门合作和社区参与,倡导充分协调合作;日本规划了家庭、社区、学校等主体协同共促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具体策略。(3)在政策监督过程中,美国与日本等国家重点强调家庭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落实的监督作用。如,编制了“家庭体育健康学习内容”“家庭版的体育活动手册”,详细介绍了家庭如何助力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就如何发挥家庭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监督作用进行了系统说明。
2.3完善政策运行机制,设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精准目标
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目标的确立强调精准化,借助具体标准衡量政策实施的最终成效。如,美国提出“每次至少进行30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的青少年比例提高至30%”“校外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人数比例增加至90%”等。对于落实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各部门建设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规划。美国针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的制定较为精确,如“提高国家公立和私立学校中要求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提高至4.8%、11.5%、2.3%”“课后开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国家公、私立学校的比例提高至31.7%”[20];日本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规划做出详细布局,如“到2019年,放学后儿童青少年俱乐部的容纳人数增加至120万”“在涉及学校的社区范围内开展体育俱乐部至少2万所”等[21]。此外,国外在制定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目标时充分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如,加拿大“青少年24小时身体活动指南”,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制定了符合其身体健康需求、体质发展需要的详细体育运动与睡眠计划;日本将青少年分为不同学段,对各学段的任务目标进行针对性规划,同时在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实施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数据检测部门,及时监测体育健康促进目标的落实情况,依照最新数据及时调整并更新政策目标。
2.4搭建健康教育体系,显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育人功能
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对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和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青少年在掌握体育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多国政策文件中强调了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体育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以加强理论认知,进而推动青少年实践技能的发展。鉴于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关键领域,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均将提供高质量的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核心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强调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与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这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也满足了青少年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健康需求。此外,加拿大还要求学校建立更具包容性、积极性和传播性的体育文化环境,以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学校体育氛围。在课程评价方面,制定了详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定标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个角度细化评定准则。教师作为体育与健康内容的传播者和教育实践者,在体育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日本将提升体育教师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作为教师招聘和岗前培训的重点,以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承担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质强健的责任。
2.5重视体育健康公平,攻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限制因素
相关研究虽不断证实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学业成绩具有积极效益,且各国政策体系也趋于完善,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国外为解决体育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无法等效转换等问题,从政策层面尝试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如,美国在评估青少年体育需求、了解青少年体育活动障碍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提出了解决策略,为后续更新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各部门工作调整提供借鉴。日本就“各主体无法有效控制学校体育活动中事故损伤率”的现实问题,颁布了学校体育事故应对策略[21],呼吁各校在国家相关政策背景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体育事故预防方案,并建立完整的多校体育安全联络机制。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层、教师与学生掌握应对突发学校体育事故的基本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少年因害怕发生体育安全事故、担心受到运动损伤等心理原因而导致的抗拒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等问题。另外,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均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点,强调注重体育公平[22-23],倡导将体育作为增加青少年健康福祉的基石,从政策层面总结分析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限制因素。
3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现实困境
整体而言,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经历了由“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再到“权利保障”的演化过程,全方位反映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中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
3.1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衔接性有待增强
审视我国目前已出台的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虽然强调了要关注“青少年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但针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中具体“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的规定尚不明确。一方面,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衔接和“自下而上”的及时反馈,部分政策执行主客体间未达成统一的政策认知,且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导致已颁布的体育政策落实效果不佳[24]。如,在《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组织实施提出了3项具体要求[25],但学校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很难完全按照政策部署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因此达到政策要求的学校数量较少。[JP+1]另一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高、互通监管及时的政策落实方案,导致宏观指导精神无法下行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借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青少年体育健康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职责划分,明确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
3.2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协同性有待提高
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协同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模式是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改革的重要议题。2007年起,我国先后出台《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系列政策,以加速建设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联动机制。虽然“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青少年共育体系已大体形成,但仍存在核心目标不清晰、育人机制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失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26]。分析相关政策可知,学校体育与校外青少年体育服务在总体目标、内容供给、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存在脱节,学校体育、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无法达到“无缝衔接”,学校、家庭与社会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协同育人价值难以完全发挥。因此,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学校教育、社区参与和跨部门合作等多元手段,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健康发展。
3.3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精准性有待提升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在数量上明显增多,但大多以条例形式出现在《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政策中,具有高度专业性与精准性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仍有待丰富。相关政策文本的表达不够清晰,较常出现“各运动项目在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各县普遍设置青少年校外体育场地”等模糊表达;在制定青少年各类健康促进目标时,较常出现“在2020—2030年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27]等政策文本针对性不强的表述。上述政策虽都对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具有一定的帮助,但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实施对象年龄划分、体质健康检测标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概念与战略意义、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公共服务与青少年商业化体育服务间边界等方面并未作出精准且专业的回应,从而引发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不够完备、青少年体育促进政策执行不够顺畅、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供给不够持续等问题[28]。同时,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复杂多元,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显著,容易出现健康促进政策目标不明确、下属执行机构为达成目标虚假上报、应对检查等问题。因此,可以参考国外政策制定的精准化原则,在正确把握我国青少年年龄、身体素质与常住区域经济差异的基础上,设定精准化、个性化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目标。
3.4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公平性有待改进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资源布局基本围绕地缘要素展开,既存在明显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或经济优势的地区更容易享受政策红利,但也容易造成体育资源配置失衡。如,江浙沪、京津和东北地区为体育资源高水平聚集区,而中西部地区为体育资源低水平的聚集区[29]。同时,相关政策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对于民办学校的关注度不足,导致民办学校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各方面的满意度和配合度均明显低于公立学校和混合制学校。此外,我国现行政策多以常态化部署为主,未能关注到青少年群体的个体差异,对于少数民族、留守、残疾或患有先天疾病的青少年群体缺少平等细致的关怀[30]。让所有青少年平等享有通过体育获得更强健体魄和更全面发展的权利,不仅是国外相关政策制定的核心思想,也是我国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鉴于此,我国应借鉴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对体育健康公平的行动计划,在提高宏观政策制定公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师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优化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和评价体系,以期为青少年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公平的高质量体育健康促进体系。
4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对我国的镜鉴启示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国家长远发展,涉及国家利益,必须借助国家宏观政策进行干预。社会各界亟须进一步关注和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问题,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培养健康行为方式,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体育健康需求。因此,评价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能只关注数据变化,还要着眼于与世界其他国家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之间的横向比较,及时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真实情况,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经验,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31]。
4.1以问题为导向,重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设计的全面性
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价值取向虽然基本完成了由“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工具理性向“提高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的转变,提出了“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等战略要求,但针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由谁承担,怎样开展、开展什么”等问题的划分仍不明确,已颁布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也不及预期。其根本症结在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价值取向与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实际状态不够契合,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理念与社会认同相脱节。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宏观角度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合理划分不同主体权责,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执行框架,及时获取政策执行反馈情况,并结合国家发展建设需要,适时调整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突破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限制性因素,为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1)要聚焦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现实性,关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倡导终身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在赋能青少年健康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外普遍将学校体育置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落实的关键位置,主张优先通过发展学校体育疏解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中的困境。我国“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也证明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需进一步着眼于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满足青少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提高青少年体育参与获得感。因此,应在后续政策的制定中凸显青少年群体的主体价值与主体精神,将增强体育健康促进意识培植于不同成长阶段青少年的行为观念中,形成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体系,以体育为手段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健康青年人才[32]。(2)要聚焦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号召性,重视形成体育健康促进的社会认同,提升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政策效益。加快形成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共同体是扭转当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关键措施,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指向,促成政策话语与传播体系的弥合,同时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政策传播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认同,加速推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落地[33]。
4.2以需求为指引,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的精准性
借鉴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成功经验,精准把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靶向施策以提高我国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针对性。(1)精准的政策内容是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目标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制定青少年体育健康具体目标时仍存在目标政策实施对象不明确、体质健康检测标准不清晰等问题。因此,充分借鉴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目标逐渐精准化的发展经验,以解决青少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与体育场馆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进一步细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具体而言,充分考虑不同性别、年龄和学段等情况,在不脱离新课标与体育健康促进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具体划分为运动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等,并设计相对应的精准化、全面化、个性化的结果评价标准,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的可评估性与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全方位强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落地效果[34]。因此,在参考《加拿大青少年24小时行为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家庭、社会等具体情况,尽快编制符合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的本土化青少年体育行为指南,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为展开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改善青少年的心肺功能、骨骼健康、认知结果(学习成绩、执行功能)、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还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补充对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教师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体育课程时间利用率以及体育理论与体育技能同步教学能力的培养,面向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新阶段,要聚焦于精准培训、落实提质增效,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具体来说,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手册》编制委员会,邀请体育健康促进领域学科带头人、一线体育教师、专业医师等参与策略制定,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学校体育锻炼特点及成长发育特性,分析各类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致因,形成“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师守则”“轻度运动损伤的学生自我处理”等统一标准,引导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疾病,克服盲目性与随意性[35],有效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学生体育参与兴趣下降问题,推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长期性、自主化发展。
4.3以实践为依托,关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反馈的及时性
有力、有度、有效用好政策工具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不竭动力,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具体实践出发,全方位审视现有政策的内容与实践效果,系统总结政策反馈与监管经验,逐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政策管理体系,提高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反馈的及时性。在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体育资源共享的时代环境下,工业4.0助力形塑了资源高速共享的体育环境,美国、加拿大、日本3个国家的政策中均展现出信息技术对满足青少年多样化体育锻炼需要的重要价值,为我国激发体育数智化活力,促进青少年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实现体育教育公平提供了参考范本。(1)要以现代化手段加强对体育健康促进效果的检测。如,美国开发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网络服务平台和数据库,该平台主要提供跨学科的健康解决方案、健康知识普及以及用户反馈评价等服务,同时配备了强大的搜索功能;日本则利用数字技术强化了对各类体育政策和健康指南中关键信息的宣传,提升了青少年对体育理论的认知水平,实现了对公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状况的“可视化管理”,进而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针对性地解决公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加拿大政府通过财政投入,为教师、学生和体育爱好者建立了免费的网络体育课程平台,提供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此外,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就如何提高体育健康促进的实践质量和效果提出建议,以确保大众能够公平、便捷地获取体育健康知识。未来我国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数字技术,对青少年睡眠质量、体育活动情况、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相关指南和标准进行修订。(2)要加快学校体育智慧化改革,搭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平台。参考美国在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咨询、指导和干预的全过程个性化健康服务模式,应用大数据关联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档案。对青少年学校体育活动质量、日常体育锻炼频率以及个人体质健康变化情况进行数字化分析,及时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二次干预,创新“监测—干预—反馈—再干预”模式,切实提升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效果[36]。
4.4以协同为手段,丰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执行的多元性
要实现高质量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目标,需要整合分析已有政策的执行经验,围绕新发展阶段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提出的殷切期待,不断创新政策内容,形成执行主体多元、目标推行有效的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体系。(1)要调整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政府间关系,高效发挥青少年体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突出优势。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为牵头单位,联合财政、人力、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形成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改革合力,解决当前政策执行存在的核心目标不清晰、育人机制不完善、治理主体权责失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集中力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事业。(2)要鼓励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在坚持党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集中领导的前提下,结合区域内体育活动发展情况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进行创新性变革。倡导将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等资源科学融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内容的规划中,加快确立一批具有地方风格的创新型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样本工程。(3)要精准定位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庭、学校、社区协同合作能力。以“家校社”为联动共同体进行多元主体合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实施主体的选择范围,为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擘画了实践图景。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保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知识、发展现状等相关资源拥有共建共治共享的权利。如,可以参考美国、日本等国经验,从国家层面出台“青少年家庭体育健康指导手册”,详细地介绍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素质水平青少年适宜的居家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与注意事项,发挥好家庭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中的主体作用,助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4)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体育立法工作深入推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主要依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规章。如,从《家庭教育促进法》向“家庭体育促进法”引渡,全面发力织密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法治保障网,打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法律”组合拳[37],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
5结语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是一项长期性、全面性、系统性工程,指向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显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应做到目标明晰、供求适配、及时反馈和多方合作。针对我国现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在衔接性、协同性、精准性与公平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在兼顾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客观规律与我国国情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对政策实施痛点精准施策,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设计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准则。逐步形成设计全面、内容精准、反馈及时、主体多元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高效策略,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效益,共同营造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迈入新征程注入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25)[2024-01-23].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汪晓赞,郭强,金燕,等.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科学,2014,34(3):3-14.
[3]李良,徐建方,路瑛丽,等.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4):3-13.
[4]教育部.不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21-09-17)[2024-06-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109/t20210917_564015.html.
[5]孟涵,尹志华,张古月,等.美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体系特征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1(11):104-110.
[6]马德浩.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协同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5):69-75.
[7]郭伟,滝瀬定文.日本青少年体育振兴政策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6):690-693.
[8]曹振波,陈佩杰,庄洁,等.发达国家体育健康政策发展及对健康中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7,37(5):11-23.
[9]GOLINOWSKAS.Publichealthinresearchandpractice[J].PublicHealth:TheSocialandEcologicalDimension,2024:51.
[10]KRAUSH,HIRSCHLANDRP.Muscularfitnessandhealth[J].Journal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H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1953,24(10):17-19.
[11]PATERR,TRPSTSG,LEVINS,etal.Sportsparticipationandhealth-relatedbehaviorsamongUSyouth[J].ArchivesofPediatrics&AdolescentMedicine,2000,154(9):904-911.
[12]TREMBLAYMS.MajorinitiativesrelatedtochildhoodobesityandphysicalinactivityinCanada:theyearinreview[J].CanadianJournalPublicHealth,2012,103(3):164-169.
[13]CARSONV,HUNTERS,KUZIKN,etal.Systematicreviewofsedentarybehaviourandhealthindicatorsinschool-agedchildrenandyouth:anupdate[J].AppliedPhysiologyNutritionandMetabolism,2016,41(6):S240-S265.
[14][JP5]CASTELLID,CARSONR,KULINNAP.Specialissue:comprehensiveschoolphysicalactivityprograms[J].JournalofTeachinginPhysicalEducation,2014,33(4):435-439.
[15][JP5]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trategiesforrecessinschools.(2017-01-16)[2024-07-22].https://stacks.cdc.gov/view/cdc/43773.
[16][JP5]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trategiesforclassroomphysicalactivityinschools.(2018-11-25)[2024-07-22].https://www.cdc.gov/healthyschools/physicalactivity/pdf/ClassroomPAStrategies_508.pdf.
[17]郡山孝幸,コオリヤマタカユキ,針生弘,等.ヨウジカラノウンドウアソビジュウジツノジュウヨウセイニツイテイノイチコウサツ[J].仙台大学紀要,2016,47(2):67-75.
[18]LEWALLENTC,HUNTH,POTTS-DATEMAW,etal.Thewholeschool,wholecommunity,wholechildmodel:anewapproachforimprovingeducationalattainmentandhealthydevelopmentforstudents[J].JournalofSchoolHealth,2015,85(11):729-739.
[19]WIECHAJL,HALLG,GANNETTE,etal.Healthyeatinginout-of-schooltime:thepromiseandthechallenge[J].AfterSchoolMatters,2012(15):9-15.
[20]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Healthypeople2020.(2010-12-21)[2024-07-22].https://health.gov/our-work/national-health-initiatives/healthy-people/healthy-people-2020.
[21]文部科学省.学校における体育活動中の事故防止について(報告書).(2020-08-17)[2024-06-25].https://www.mext.go.jp/a_menu/sports/jyujitsu/1323968.htm.
[22]COLLEYRC,GARRIGUETD,JANSSENI,etal.PhysicalactivityofCanadianchildrenandyouth:accelerometerresultsfromthe2007to2009CanadianHealthMeasuresSurvey[J].HealthReports,2011,22(1):15-23.
[23]友添秀則.第3期スポーツ基本計画の意味論—スポーツの価値とこれからの社会—[J].スポーツ教育学研究,2023,43(1):75-79.
[24]汪晓赞,杨燕国,孔琳,等.历史演进与政策嬗变:从“增强体质”到“体教融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演进的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0):3-10.
[25]中国政府网.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2017-03-08)[2024-03-10].https://www.gov.cn/xinwen/2017-03/08/content_5175000.htm.
[26]王亮,钟丽萍,范成文,等.我国青少年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3(12):52-58.
[27]国政府网.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10-16)[2024-03-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0/24/content_5553848.htm.
[28]刘雨,刘青.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演进特征、问题聚焦及优化建议[J].体育学研究,2022,36(4):59-65.
[29]毛玮洁,崔允漷.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教育科学,2021,37(2):22-30.
[30]夏贵霞,舒宗礼.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测评与政策建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5):385-391.
[31]郇昌店.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扩散:模式、效应与改进策略——基于政策类型与政治势能的交叉框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6):1-7.
[32]陈悠,汪晓赞,高路.国际视野下的高校学生体育健康促进路径探索[J].江苏高教,2021(2):54-58.
[33]张卓,张繁.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回顾与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3):355-365.
[34]夏漫辉,舒为平.体医融合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经验、问题及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4,1(1):28-36.
[35]闫静.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0:216.
[36]胡媚,李晓鹏,孙贵龙.2012—2022年国内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5):407-412.
[37]王先亮,马超.中国方案: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政策供给特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4(3):24-33.
[引用格式]朱觊,李若冰,徐诗枧,等.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演进历程、实践样态与镜鉴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4,40(4):117-126.
收稿日期:2024-04-10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21A28)。
作者简介:朱觊(1987-),男,云南昭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运动训练。
作者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云南省教育厅运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昆明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