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建设研究

2024-09-26彭瑶易奇

职业 2024年16期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存在的问题,湖南航空技师学院通过制定校企“双元”育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新教材;打造“双元”育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以“实际焊接生产”为实训项目,开展焊接生产性实训教学;构建多元化多主体的焊接专业评价机制,实现焊接专业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元”育人;职业院校;焊接专业

■课 题: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焊接专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JXKX22B391)的研究成果。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指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技能人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生产实践。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深化校企合作新路径。焊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加工技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质量焊接技能人才的支撑,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建设,对于推动焊接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焊接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作用

(一)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是实现我国职业院校现代化的关键路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能让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学生培养与员工培训”“ 课题与项目研究”“ 技能大赛合作”“ 师资培育与人才成长”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内涵建设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有利于从专业定位及发展上,一体化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改革,将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融入课程建设,将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引入课堂教学,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规范,以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促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校企共同搭建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桥梁,构建引企业优秀员工入校和专业教师入企业实践锻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夯实专业发展人才支撑。同时,有助于推进实训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焊接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一定差距

当前职业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定位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系统的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的操作实训课程,但与企业的实际焊接生产差别较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弱,课程目标重技能提升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职业人和社会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与“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差距,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能力有待提高。

(二)课程体系与岗位生产联系不够紧密

焊接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多是依据传统的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理论课模块和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等方式设计,专业建设虽然根据产教融合要求进行了一些课程的改革尝试,但整体上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专业教师结合学校情况制定,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双元”育人课程体系。而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升级,课程体系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化生产的岗位需求。焊接实训仍以传统的实训项目为主,训练模式较为单一,与岗位的实际生产情况不相符,国家焊工职业标准融入也较少,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难以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教师企业实践较少

焊接专业教师理论知识较丰富,但岗位的生产实践经验较少,对于焊接行业前沿及企业实际生产技术了解不够,职业院校教师“双师”能力的提高跟不上产业人才专业化的发展需要,对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专业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与行业脱节。此外,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学校的教学多由教师完成,企业的实习由企业师傅完成,这两个学习过程是分离的,没有形成校企“双元”培养人才的合力,校企师资未能实现优化整合。

(四)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焊接专业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比一般不超过40%,对于学生的培养质量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立体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缺乏基于岗位要求的标准化评价方式,尤其在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岗位能力的评价方面较为模糊,学生成绩以考试测评为主,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三、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焊接专业建设措施

(一)制定“双元”育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

1.以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师应转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结合职业院校生源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根据相关文件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一方面要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确保与岗位精准对接,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思政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岗位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专业发展方向与时代要求相符,坚持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焊接技能人才服务。

2.打造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焊接专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统筹规划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与岗位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对于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训课程的开设要以职业素养和实际焊接生产为立足点。课程内容选择以及开设的学期、学习时长,可由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共同研究,进行科学且系统的规划。课程的内容要体现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课程设置要与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要求相适应。同时,增加先进加工方法的理论课程和现代化先进焊接生产的实践训练,比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校企“双元”育人,合作开发新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职业院校的教学知识要兼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学校和企业应合作开发融合产品生产的新教材。焊接技术在不断革新发展,一些传统的焊接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教材内容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教材中可摘选典型的生产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并创新教学方法。还应多体现最新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学生加深对生产标准规范的认识,养成严谨科学的职业习惯。

(二)提升焊接专业教师“双师”能力

师资是教学的基础,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畅通学校和企业人员的流通机制。一是注重具有企业生产经验教师的培养,定期分批次派教师进入企业锻炼,顶岗实习,增进教师对焊接岗位实际生产过程的了解、学习先进的焊接技术方法及工艺,更好地掌握焊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提高教师队伍的先进性、专业性。二是引进企业技术骨干,特别是为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的优秀选手或者企业具备高焊接技能水平的优秀员工开通绿色渠道,并聘请企业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进行讲学、技术指导。三是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在科研、焊接新技术、新方法等多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并通过参加培训、教学比赛、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打造焊接生产性实训培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

生产性实训是以产品生产为训练项目,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获得实际的产品生产经验,并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通过生产性实训,促进焊接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从工艺设计、焊接到产品检验的整个焊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生产中获得岗位实践经验。

1.创设真实的企业环境,打造生产性焊接实训场地

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上级部门领导、行业的指导下联合进行生产性实训场地建设。实训场地建设布局同企业焊接生产车间一样,场地选用的设备与企业真实生产设备也尽量一样,场地管理、场地的环境分别对标企业焊接车间管理方式以及企业环境,让学生在车间以“职工”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将职业理念融入学生的实训。

2.以“产品焊接”为教学项目,改进教学方法

生产即实训,企业骨干和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根据场地条件、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教学的效果,在分析以企业实际产品生产进行教学实训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挑选出以产品焊接生产为载体的教学项目。并根据设定好的教学项目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制定合理的焊接结构生产方案,并能够进行焊接质量检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可定期开展技能竞赛,比如设立技能文化节,制定激励措施,检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构建校企焊接学习资源云平台,丰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式

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构建焊接学习云平台。焊接学习平台终端可连接手机、平板等设备,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平台建设与管理,平台上可以分享焊接技术相关的视频、图文资料,对于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可以放在平台上共同讨论分析。学生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云平台上与企业师傅交流,企业师傅可以对学生的产品进行指导,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丰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式,构建校企交流的云平台。

(四)建立焊接专业的长效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构建由上级领导、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和学生等多主体参与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围绕课程体系设置、教师队伍质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业满意度等多维度广泛开展调查,对产教融合的推进情况进行评估,形成立体的分析报告。根据反馈结果,对于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与优化,形成长效的评价机制。

三、结束语

深化产教融合、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此模式下,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建设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以及建立长效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培养适合企业现代化生产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焊接技能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吴迎年,曹荣敏,陈雯柏.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学生创新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1).

[2]孙瑞霞.焊接专业校企合作视角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焊接技术,2022(8).

[3]武昭妤,王永东,鲍爱莲,等.基于焊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焊接专业建设途径探索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21(4).

[4]周玉甲,袁佳健,李活.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高职智能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3).

[5]王文涛,马永升.职业院校焊接技术教学评价模式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1).

(作者:彭瑶、易奇,湖南航空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