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24-09-25徐世磊

考试周刊 2024年32期

摘 要:当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阐述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价值,根据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这些策略,初中体育教学将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等重要的人文价值观念,培养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精神;教育方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131-04

作者简介:徐世磊(1978~),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研究方向:初中体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经历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浓厚兴趣的阶段,他们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初中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不仅为其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更是一个塑造品格、培养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学到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等重要的人文价值观念,在团队运动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合作共赢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共同努力的精神,同时在面对胜负时,也能够学会接受失败、尊重对手,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在体育活动和教育中强调人文关怀、团队协作、公平竞争、道德观念等价值的精神特质。相较于体育精神强调多功能性,如知识传授和技能提高,体育人文精神更加突出其引领价值观的功能。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个体不仅仅关注自身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注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和弘扬一系列涵盖人性、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品质。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初中体育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活动中涌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让学生从运动中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有效培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够将初中体育教学与人文价值相融合,但目前一些教师在这方面的培训较为欠缺,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全面地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而忽略了对人文特质的培养。这种单一侧重于技能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仅仅视为一种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偏重技能而非素养,这进一步强化了一些教师过度注重技能培养的倾向。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并鼓励教师采用更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身体、心智、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关注人性、理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特质,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个体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首先,在身体发展方面,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促进身体健康和强壮的有效手段。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实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体育活动中培养的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等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运动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在心智发展方面,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在心智层面实现更全面的发展;最后,在情感和社会方面,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智慧、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对个体情感健康有益,还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个体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需培养交往技能、良好沟通能力,具备基本的合作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这凸显了教育部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着重关注,特别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人文精神的培养强调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在团队活动中,学生学会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个体运动员,更是团队的一部分,这种协作精神不仅在体育领域中有益,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职场上,团队协作也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从小培养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团队,协同工作,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同时,团队协作还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在团队中,学生需要有效地与队友沟通,理解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更好地达成共识,这种沟通技能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对学生的学业生涯有帮助,在其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中都是宝贵的资产。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也鼓励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在团队协作中,学生将更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队友的不同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这种团队中的关怀和尊重有助于减少冲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观点,通过倾听他人的声音,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形成更富有创意和多样性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打破单一思维模式,促进团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三)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当代青年:“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在体育课程中得到了体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更加注重个体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其中包括激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挑战的过程,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面对挑战的勇气,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更愿意迎接各种挑战。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面对不同难度的挑战,这既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在困境中不畏艰辛、敢于挑战的品质。同时,教师在学生面临挑战时的引导和激励,如正面的鼓励、提供实用的建议,这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面对挑战的信心。此外,通过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学生能够理解挑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智、情感等多个方面,这种全面的挑战意识,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更有勇气去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出团结协作、不屈不挠、公平竞争、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

(一)强化人文精神培育的认识

强化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的认识是初中体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推进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的规范化、长效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深刻理解和重视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现,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需要深刻理解体育人文精神的实质。这体现在个体在体育运动中所展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伦理,其中包括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勇于挑战等多方面的精神特质,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深入理解,初中体育教师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他们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确立培育体育人文精神的具体目标,并明确其在学生成长中的深远意义。

其次,教师需认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更应视之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在深入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体育人文精神的培育成为塑造学生积极人生态度、强化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竞争中的公平意识,从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在强化对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教师需特别注意其在提升学生个体素养和全面素质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培育体育人文精神不仅仅涉及传授运动技能,更涉及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塑造积极的心态、增强意志品质,并培养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意味着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全人格的素养,使其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水平,更能够培养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使其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具有信心和适应力。

(二)整合体育教学的相关资源

“双减”政策的推行为体育人文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减少教育不合理的竞争,为推进体育人文精神培育规范化、长效化提供保障。通过整合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资源,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更有助于创造出有利于培育人文特质的体育氛围,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心态,并发挥出团队协作和勇于挑战的品质。

首先,教师需要整合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设施,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巧妙规划和有效利用高质量的场地和设备,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来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组织团队运动和合作性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互动,学生能够培养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其次,教师需要整合专业的体育教育课程和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体育人文精神的培育目标紧密契合。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人文关怀,设计融入人文精神元素的体育教育内容,这包括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以及在竞技过程中体现出的人性和道德层面。同时,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课程和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材应当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兴趣,通过深入剖析相关案例、历史事件,以及运动员的人物故事等,教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领会人文特质的内涵。

最后,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分享教学成果,积极参与专业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分享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独特经验、创新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获取反馈,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教学研究项目,通过与学术界的合作,深入挖掘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

(三)丰富体育人文精神培养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表明了在伟大时代和崇高事业中,榜样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强调了时代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人们前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榜样的作用愈发凸显,因为其能够体现崇高事业的榜样力量,成为社会中的引领者和典范。学校可以邀请体育人文精神突出的榜样人物现身说法,为学生开阔体育视野。通过专题讲座、现场问答等形式,学生亲身聆听这些榜样人物的不平凡经历,深刻领悟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意义,这种亲身经历的分享,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深远的教育影响。在专题讲座中,榜样人物可以生动地讲述自己在体育领域的成就和奋斗历程,通过讲述挑战、困难以及成功的点滴,他们能够向学生传递坚持、拼搏、团队协作等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与榜样人物的交流互动,可以逐步感受到这些榜样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这种形象在学生心中会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向往和认同。学生在榜样人物的现身说法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对体育人文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未来的行为选择中受到榜样的启发。

此外,学校也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和活动,以促使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全面地发展。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培养体育人文精神。安排学生参与体育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实地参观体育博物馆、观看传统体育比赛,以拓展学生对体育历史和文化的认知,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的渊源,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体育价值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社区体育文化节,邀请社区内的居民和学生一同参与,并且邀请专业教练和运动员来校进行交流与指导,通过展示不同文化的体育传统,学生将更全面地了解体育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将体育人文精神融入实际体育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在实际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 结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对个体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塑造。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育应当成为培养人文精神的有力途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是一项关键而迫切的任务。文章通过探讨人文精神的本质,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强化对体育人文精神培育的认识,整合专业的体育教育课程和教材,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学校能够更全面地实现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发展。同时,通过组织多种文化体验活动、跨学科课程、榜样示范等策略,学校可以使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全面地发展,感受到体育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核心意义。未来,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全体初中体育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波.人文精神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5(11):60.

[2]陈明亮.舞龙舞狮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1):144-145.

[3]陈龙柏.初中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J].华夏教师,2023(32):29-31.

[4]赵瑞,胡哲纯,汪云星.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建构及其培养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248-250.

[5]习近平.把握时代潮流 缔造光明未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中国经济评论,202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