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

2024-09-25张利霞

考试周刊 2024年32期

摘 要: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开展大单元教学不仅能改善传统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知识记忆不牢固的问题,还能推动学生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学会数学表达。基于此,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接着从知识联系、素养目标、常规教学、技术利用、层次教学、综合评价六个方面搭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57-04

作者简介:张利霞(197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从构成和主要表现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阐述。基于新课标,开展大单元教学,学生能培养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的数学眼光,搭建起推理意识、运算能力的数学思维,掌握数据意识、模型意识的数学语言。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以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工具,创新教学模式。

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价值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模式一改往常单一性,转变为学生提供创新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单元教学改变以往零碎知识和习题的应用,从学生的记忆认知规律出发,为学生搭建起了数学化的知识体系,给予学生新的学习体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告别沉闷的“教师如何教,我就如何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跨越时空、多元形象情境的教学实践。针对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不再只是关注平均水平学生的学习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兴趣的个性化。

(二)促进学生搭建知识体系

之前掌握的数学知识不仅很少确定知识之间的层次性,也很少关注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这些被忽略的联系就让本就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不能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意义,因此经常在做题的时候出现“我好像学过,但是做不出题”的情况。大单元教学将不同时间同一主题的大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整合,能够让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搭建起个性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框架,对知识进行内化。大单元教学能推动学生在利用技术和不断实践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之前问题,搭建知识体系。

(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新课标可知,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大点,分别是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这三点核心素养内涵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等十一点。其中数感、量感、几何直观、创新意识是属于数学眼光范畴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是数学思维范畴的。数据意识、模型观念是属于数学的语言表达范畴的。通过共同理清知识联系,设立大单元教学目标和素养导向目标,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做好准备。通过常规教学和技术引导,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眼光,从新的角度观察世界。通过结合学生间的差异性搭建层次任务,能够推动学生运用数学符号,提升运算能力。通过教学评价等让学生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标准出发,搭建起数据意识。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一)立足大单元,厘清知识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教学依据与基础地位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重视。基于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师需要以课内教材为根据,对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视角出发,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应围绕主题核心,搜罗与大单元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进行关系的分析、整理,推动学生梳理出大单元数学学习知识结构。

例如,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繁忙的工地——线和角”为例,结合素养要求和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就需要立足单元整体,厘清知识联系。此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概念、度量、分类、绘制等与线段、射线、直线、直角、钝角、锐角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围绕教材内的单元内容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大单元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为“线和角”,当然为了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选择教材的单元标题“繁忙的工地——线和角”为单元主题。

围绕主题,收集其余版本中与此单元联系的教学内容,能够增加教师单元知识架构的科学性。借助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中的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分类、绘画的课外内容,能够融合搭建直线和角的单元分辨知识和深度联系。这样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能够为后续的核心素养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实践提供整体化的教学基础。此外,还可以结合线上和其他小学数学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对大单元知识进一步补充。这些资源包括以往学生的常错题、考试常考题等。

(二)指向数学核心素养设计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和大单元主题,教师需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为指导,以准备好的大单元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整体设计。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关注大单元教学内容在教材或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和基础水平等情况。最后,在革新以往知识、过程、情感的基础上,搭建起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的素养目标。

例如,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结合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设立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式。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算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是在之前的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基础上搭建起来的。此阶段的学生运算能力相对较高、知识学习效率较高,已经有一定数学运算基础,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难的。

基于教学内容、地位和学生的学情,大单元背景下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①通过教案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子等,推理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②通过生活应用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实践、分析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思维。③通过梳理和复习的多样方式,搭建和完善数学学习的知识体系。④通过纠错行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式。⑤结合单元主题,了解到保护生命的价值和核心意义。

以上大单元整体下的教学目标,便是符合当前学生学情和教学需要的,以此目标开展教学不仅能推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知识,还能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等数学思维素养。

(三)驻足常规模式开展单元教学

新的教学模式不是对之前所有经验教学的完全摒弃,而是对之前经验教学的分析和整合。通过分析和思考,能够选出提高教学效率和符合教学要求的方式和内容。常规教学包括了单元重点教学内容的例题讲解和随堂作业的布置等。因此,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理念为基础,有效融入自己之前常规教学方法,为创意性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以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为例,教师就需要立足核心素养要求和大单元教学理念,开展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教学。结合教材给出的斑马线、停车分界线、马路分岔线、红绿灯栏杆图片,可以搭建问题“能从这些图片看见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照片观察,思考和相互交流。结合交流,学生能够得出大单元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存在了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并提出自己的答案:斑马线、停车分界线中展示的平行知识和马路分岔线、红绿灯栏杆之间的相交知识。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影响和内化,可以布置以下随堂练习:

1. 判断题: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2. 填空题:黑板的上边与下边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3. 选择题:平行四边形的( )两边相互平行。A. 相邻 B. 相对 C. 相交

通过大单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凭借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回答问题的答案为:正确;平行;B。但是也有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能很难在单元学习中回答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搭建大单元背景下的“以优带后”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

结合随堂练习,学生就能快速掌握大单元教学中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正确认识平行线和相交线。这样的常规教学不仅能推动学生对大单元的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还能推动学生学会从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此外,学生在此大单元背景下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四)结合时代发展利用技术促教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融合。基于此,教师需要关注时代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自身的大单元学习资源;结合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大单元教学核心环境;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和拓宽视野;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数学思维并提升其语言表达核心素养。

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了线上向学生分享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趣味教学内容,如数学成就、数学价值、数学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践。创设环境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线上模型、游戏课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感受知识之间的趣味。拓宽视野就是指安排某一线上大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小组的共同研讨,去线上搜集教学资料,学习教学内容。

例如,以青岛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新课标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大单元数学教学进行融合,以推动学生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单元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借助平面图形的堆成、平移、旋转,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向学生提供与图形对称、平移、旋转相关的设计精美图案的微课视频资源,如其他国家的国旗、风车、裙边的图案等。此外,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线上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图案美主题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资源,如拼图游戏资源、找规律游戏资源、工商银行等图标图片资源等。

此外,课堂导入教学阶段,利用加拿大的国旗,作为学生的单元学习形象情境,让学生了解对称、平移等单元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对大单元知识的学习乐趣,也能让学生理解对称和平移的教学理念。借助Word软件中的图形工具,向学生现场展示“三角形”的图形,然后通过堆叠、平移、旋转的软件按钮,设计图案,能够为学生提供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模型。结合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平移的教学实践体验。这样的教学实践便能推动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环境,培养数学模型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搭建大单元教学题库和资料库,向学生提供与对称、平移、旋转相关的新资料。这样的资料不仅能够让学生搭建大单元背景下的知识框架,还能帮助学生健全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便能推动学生在大单元背景下培养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直观的数学眼光看待世界。此外,学生也能在大单元背景下培养推理意识和数据意识。

(五)关注学生差异搭建层次任务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为学生布置层次性学习任务。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差异这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可以从线上调查和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成绩量化的情况出发进行相应教学任务设计。按照学生的测试卷的成绩和作业正确率,学生的学习层次可以分为合格、不合格、中等、良好、优秀五个层次。当然从五个层次出发确定大单元教学任务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且不符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一般、中等、优秀三个层次,然后分别为学生提供知识基础、技能掌握、综合实践层次性任务,以推动学生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以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为例,结合新课标、大单元教学理念、核心素养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搭建层次任务。“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绘制、数据分析、应用。立足学生之前的数学学习成绩、课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分为基础、中等、优秀三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学生对统计图的掌握不足,因此可以为此类学生搭建解读教材例题的学习任务。这一任务主要让学生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教材的合作探究、自主练习等任务。中等层次的学生对统计图的了解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对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方向了解不足。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单元背景下,让学生结合之前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学习,也可以搭建地区气候变化的折线统计图等实际应用任务。优秀层次的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但是对大单元背景下的整体架构不足。因此,教师可以为此层次的学生搭建课外的大单元学习任务。这些课外任务包括了部分名校的经典学习资源和题库等。

这样的层次任务,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搭建起统一的统计图单元整体学习思维,还能调动教师收集和整理各个方面的综合教学思维。此外,层次教学任务还能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搭建创新学习意识,激发自身的学习活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不仅是与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新时代的教学改革需要和学生的综合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还可推动学生建立数学眼光、搭建数学思维和培养数学语言表达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在这一教学理念内化和实践反思中也能搭建起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此,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厘清大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核心教学基础;从学生实际学习情绪、兴趣、大单元教学理念出发,搭建素养渗透下的教学目标;结合以往经验,开展常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结合时代发展,选择合适技术促进教学,落实新课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要求;结合学生差异,搭建层次任务,推动学生成长;立足学生持续成长,给予素养指导下的激励评价语言,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39-41.

[2]周安凡.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3(33):89-91.

[3]胡爱华.聚焦核心素养 实现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3(33):25-27.

[4]林碧蓉.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3(36):173-175.

[5]时晓月.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64-166.

[6]吴剑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3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