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运用古诗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2024-09-25韩树高

考试周刊 2024年32期

摘 要: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研究,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古诗词,可以达到如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审美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文章围绕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展开,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对目前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47-04

作者简介:韩树高(197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安丘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一、 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责任。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对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研究。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入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明确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面临挑战,教学普遍偏向“重文轻语”,忽视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引导。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学校、家长、学生更关注考试成绩,美育教育不足,导致审美素养发展滞后。此外,在中西方文化冲击下,学生对西方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本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因此,解决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问题亟待关注。

二、 相关理论支撑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对世界的认知结构。古诗词教学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刺激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感知运动阶段,学生通过感官对古诗词的声音、形式、意义等进行感知,培养语言感知的基础,通过反复地诵读和欣赏,学生逐渐建构起对古诗词语言美感的认知。其次,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和复杂结构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前运算阶段,学生通过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分析,形成对文本的初步认知。例如,学生需要理解诗句中的隐喻、象征,进行抽象思考,促使思维的深化和逻辑性的发展。古诗词还能在具体运算阶段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比较不同古诗词的风格、意境、表达手法,学生能够建构更为复杂的认知结构,提高语言和审美的综合素养。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古诗词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对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的尊重。在古诗词教学中,这一理论有着显著的体现。首先,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能够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情感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通过与古诗词深入接触,学生能够在情感层面更为全面地体验文学艺术的美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激发学习的自发性。其次,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人文价值和思想深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助于增进他们对人文价值的理解和敬重。

(三)多元智能理论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下,古诗词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路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类型,包括言语、音乐、视觉、逻辑数学等多个方面。古诗词教学在这一理论视角下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持。首先,古诗词的语言优美、韵律和押韵的特点涵盖了言语智能。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诵读、模仿古诗词的语言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其次,古诗词通过音乐和韵律的表达形式涵盖了音乐智能。音乐智能强调对声音的敏感和对节奏的理解,而古诗词往往具有独特的音律和抑扬顿挫。学生通过朗诵、演唱古诗词,能够激发音乐智能的潜力,提高对声音美感的体验和理解。此外,古诗词的意境描绘和形象描述涵盖了视觉智能。

三、 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的重点

(一)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精练的表达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语言样本。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接触到高水平的语言表达,提高语感和语言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其能够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次,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在解读古诗词时,学生需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古诗词教学还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古诗词常常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展现丰富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联想,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还增强了他们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和应用。

(二)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和抽象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解读古诗词时,学生需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意象以及抽象的表达方式,这促使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古诗词常常涉及丰富的隐喻和象征,学生在理解和解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抽象思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超越表面,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进而提高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古诗词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首先,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抒情表达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音律之美、形象之美以及意境之美,从而培养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其次,古诗词通过描绘各种情境和意象,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意义,培养对美好生活、深邃情感的敏感度,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再次,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描绘和韵律表达等元素,有助于学生发展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分析古诗词时需要关注其中的修辞和表达方式,这锻炼了他们对文学技巧的敏感性,提高了审美判断的水平。

四、 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的问题与原因

(一)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理解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缺乏正确认识是运用古诗词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存在的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可能将语文核心素养仅仅理解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其更广泛的内涵,例如思维能力、审美情感、文化认同等方面。这狭隘的理解限制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更全面作用的可能性。其次,部分教师可能更注重知识点和应试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对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认识。古诗词教学若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学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难以真正发挥古诗词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影响。

(二)课堂内师生交流不足

在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时,课堂上师生交流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就目前教育环境来说,一些教学环境可能存在过于单向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的讲解居多,而学生的参与和交流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难以在古诗词的学习中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古诗词教学涉及丰富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内涵,而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共鸣。如果课堂上师生交流不足,学生难以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就难以真正深入体验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学之美,从而影响其审美情感的培养。

(三)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关注不足

在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时,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关注不足是一个显著的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文本的解读和背诵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和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真正审美体验。其次,由于应试压力和知识点的需求,教师可能更倾向于传授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修辞手法等知识,而较少涉及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启发。如果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背后情感、意境和审美特点的深入讨论,学生难以形成独立而深刻的审美理解。

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意境和审美特点,而仅仅停留在对古诗词表面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其中审美层面的理解不足。

(四)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引导不足

在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时,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引导是一个显著的问题。这一不足主要源于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足。由于教育体系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教学需求,教师更容易关注现代知识、技能和考试要求,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给予的关注相对较少。传统文化是古诗词背后的重要文化载体,包括历史、哲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应试压力和知识点的考虑下,教师可能更偏向于教授古诗词的形式、修辞等技术性内容,而较少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使得学生对古诗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若未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可能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缺乏深刻的理解。

五、 改进语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解决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理解不足的策略

解决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理解不足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培训、教材设计、交流平台和导师制度等多种手段,以促使教师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有效地运用语文核心素养概念于实际教学中,尤其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具体解决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需要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以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这包括对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教育目标以及实际教学应用的培训,以确保教师对该概念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第二,教材设计者可以通过制订相关的教学指南,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使其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第三,鼓励教师参与交流和分享经验,促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探讨。通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教师可以分享成功的案例、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二)解决课堂内师生交流不足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反思等方式,有效解决教学中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要建立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性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而激发师生之间更多的互动。其次,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并汇报小组成果。这样的安排可以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图表、图片、视频等,来呈现古诗词的背景、文化内涵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更多的话题和讨论的素材。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能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

(三)解决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关注不足的策略

在加强对学生审美关注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参与专业培训和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审美价值,鼓励教师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需要接受有关审美教育的专业培训,深入理解和熟悉审美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审美特质,从而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展审美能力。其次,加强与学科交叉的合作,鼓励创新性教学方法。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赖于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合作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将审美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艺术的感知和理解。最后,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制订一套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以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平。

(四)解决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引导不足的策略

为解决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引导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教师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学校也可以协助教师制订详细的古诗词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教师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传授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互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传统工艺展示、戏曲表演等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六、 结论

在教学中,通过古诗词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背景和理论支撑。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明确了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点,并应将这些素养有机融入古诗词教学中。然而,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理解不足、课堂内师生交流不足、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关注不足以及教师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引导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有效地改进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语文学习体验,培养其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凤.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0):65-66.

[2]林海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4):24-25.

[3]杨翠娟.基于儿童审美核心素养的小学古典诗歌美育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7):51-53.

[4]张瑞.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