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4-09-25杨妮娜

考试周刊 2024年32期

摘 要:情景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何将情景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就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深入挖掘情景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期为提升教学品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引导。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初中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2-0035-04

作者简介:杨妮娜(198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崇皇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情景式教学法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景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景为载体,强调实践性和真实性;以活动为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一、 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根本,在课文讲解时进行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在课文讲解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情景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现场模拟等方式,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建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情景式教学包括情景式导入和情景式教学两个内容,语文学科注重的是身临其境,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体验感。一个好的开始会取决于这节课的课堂质量,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多多选择情景式导入。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式教学。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特别的情景式教学,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东晋时期的桃花源,体验一下那里的生活。”“请大家闭上眼睛,跟我一起来想象。教师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山谷,这里有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溪流,还有勤劳的人们。”随着老师的描述,同学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接着,老师开始讲解《桃花源记》中的文字,并结合情景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当老师讲解到当我们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时,同学们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片美丽的桃花林的氛围,感受到桃花飘落的浪漫。当讲解到“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时,同学们又仿佛跟着渔人走入了桃花源,看到了那里的美景和和谐的生活。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情景,老师可以邀请同学们进行不同角色的演绎。同学们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渔人、桃花源中的人、村民等角色,用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教师在这次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真正回到那个桃花源,但是可以从《桃花源记》中汲取智慧,努力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桃花源记》的美好情景却永远留在了学生的心中。

二、 以生活情景为来源,在作文教学时进行情景教学

情景式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可以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生活情景的来源丰富多样,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定场景。教师在选择情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语文教学离不开日常生活,学生能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启发,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的情景去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积累一些语文写作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和细节,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构建合理的结构等。因为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情景的引入,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母亲的辛劳和付出,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通过生活情景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写作文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加容易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更加容易地产生共鸣。因此,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入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文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的文章。

三、 构建现实情景模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情景式教学法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景设计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语文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学科,其更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语文是一门灵活的学科。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会写”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去注意培养学生“敢说”方面的能力。故教师可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情景来培养学生们“敢说”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节的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时,可以进行一场辩论赛,教师指定正反方观点:“正方: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反方:网络时代也不是那么的便利”。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进行举证与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一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去了解和探究课文内容。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观点和论据,为辩论做好充分准备。使学生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课文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辩论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高强度的口语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辩论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密切配合,共同为胜利而努力。这种团队协作的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辩论赛中的竞争氛围,也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辩论赛可以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加深对这一课文的深度理解。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在辩论中发现新的问题和思考角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认知。

四、 构建问题情景,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情景式教学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累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的书籍字数过多,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所以很多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丰富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故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并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节的《卖炭翁》时,问题情景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卖炭翁》的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如“卖炭翁为什么会受到歧视?”“卖炭翁的形象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卖炭翁》相似主题或背景的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探讨《卖炭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作品中的观点、立场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开放、自由的讨论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情景的构建和课外阅读指导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对《卖炭翁》的深度剖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吸收其中的养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五、 架构模拟教学情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架构模拟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模拟教学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模拟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最终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节《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关于演讲技巧的文章,通过架构模拟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演讲者的角色,体验演讲的过程,并学习演讲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演讲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并让其他学生担任评委,为演讲者打分和提供反馈。这种模拟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演讲的要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口语表达能力外,模拟教学情景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政治家或公众人物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演讲,以推广自己的政治观点或社会理念。通过这种模拟教学情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启示。模拟教学情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模拟教学情景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科和知识水平等因素,以确保模拟教学情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教师还需要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

六、 创设画图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画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如果只是简单地解释或者翻译,很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记忆。而通过画图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画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画图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这种创造性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画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三峡》时,通过画图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由于《三峡》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自然景观的优美散文,通过描绘三峡的山川形势、水势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绘制三峡的地图、地貌、风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在画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笔触和色彩表现出自己对三峡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创造性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绘制山脉,有的负责绘制河流,有的负责标注地名等,通过合作完成一幅完整的地图。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和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七、 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对情景式教学法的深入研究,本研究认为情景式教学法能够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创造生动且真实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情景式教学法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和思考技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情景式教学法的应用,将其与课程资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敏.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八),2023:71-74.

[2]卢永.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2):36-38.

[3]李国光.情境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10):10-12.

[4]王华.情景式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下),2021:738-740.